流沙河的科幻口述史:沒有想象力的人,是靈魂的殘廢
11月23日,我國現代詩人、作家、學者流沙河先生永遠離開了我們。三年前,為采集科幻口述史,新華網科幻郵差項目組與八光分文化聯合采訪了流沙河,也因此與他結下一段小小緣分。在這里,我們特別節選《追夢人——四川科幻口述史》一書中流沙河受訪的部分內容,謹以此紀念流沙河先生。
科幻小說豐富了正統文學
科幻郵差:沙河老師,您對科幻小說的定義是什么?
流沙河:從譚楷他們辦《科學文藝》起,這就已經是一個問題了。最初叫“科普文學”,一般是著重于普及科學知識,就是講一個故事來普及科學知識,那么文學只是手段,目的是科普。后來就提出“科幻文學”“科幻小說”,這個概念在很多年前我跟譚楷討論過。譚楷當時就跟我說其實只有兩種,一種“軟科幻”,一種“硬科幻”,我聽了他的意思,很是贊同。
今天我們面對的科幻小說,基本上是文學,它的目的不是普及某一項科學知識,它的目的是引起讀者對科學的關注,對科學的興趣。它并不是直接向你傳播科學知識,因為科幻小說只能顧到一邊,你如果把傳播科學知識擺到首位,就犧牲了文學。那無非就是編造一個故事,來普及某一項科學知識,從前70年代、80年代初這樣摸索過。
后來80年代國門打開了以后,國外的很多科幻小說都進來了,這些小說基本上是另外一種樣式,它是文學。這個文學并非要普及某一項科學知識,而是針對絕大部分與科學無緣的讀者,引起他們對科學問題的關注。所以其目的是讓人們關注整個科學,覺得科學是有趣的事情,而不是重點傳播某一項科學知識。
這是海外的定義。當時,譚楷定義這些都是“軟科幻”, 我說這是非常顯然的,是因為人們讀這些科幻小說,首先把它當作文學。所謂文學,就是讀者把自己投入作家塑造出來的文學、藝術生活中,這一段生活尤其要讓人感受到和日常生活迥然不同。
這樣一來天地就廣了,因為首先它是文學,文學的目的不在傳播某一項知識,是陶冶人的情操,打開人的眼界,引起人的興趣,還消磨人的時間。那科幻小說就使文學呈現出了多種樣式。
所以我認為科幻小說首先是文學,至于它寫得好不好是一回事,它是一種文學樣式。也有的武俠小說寫得很差,只會模仿別人,言情小說不會寫的人也只會模仿別人。但是,科幻小說作為一種文學樣式是很有前途、很有未來的,所以我的基本看法是:科幻小說豐富了正統文學。
科幻郵差:沙河老師您好像在早年也寫過兩篇科幻小說?
流沙河:都是譚楷他們鼓勵的結果。
科幻郵差:有沒有比較滿意的一篇?
流沙河:不滿意,我個人從沒對自己滿意過,但是譚楷說我寫的那個《飛去的大鐵環》是非常好的,非常吸引人,那就是所謂的“軟科幻”,中間假設性的東西太多。但是,如果沒有這個,就不能稱之為“幻”了。
“幻”就是變化的意思
流沙河:“幻”就是變化的意思,變得你完全認不出來了。我來畫給你看。這個字古代就有了。古代見于《尚書》,三千年了。這是原文,周朝政府下的命令,謊言為幻,用來騙人,指的是什么?就是周公那時候,社會上有很多變魔術的人,后來把魔術叫作幻術。周代的人不準許這個,所以這個“幻”字已經非常古老,研究文字發現它是這樣來的。這個字就是“幻”。
流沙河用圖文演示“幻”字的由來
科幻郵差:這是一個整體的字?
流沙河:是兩個字,這個字是“予”,這個字是“幻”,后來我就發覺,這個(右邊)是畫的蝌蚪,這個是蝌蚪變了,這個是蝌蚪在水里面,這個是上了岸,蝌蚪后來長了腳,最初的小青蛙還有尾巴,蝌蚪變成青蛙就叫“幻”,完全變了一個形態,這個是一種解釋。
還有一種解釋認為,這兩個字都是“幻”,說這兩個都是織布機上面的梭子,“魚”加一個“木”字旁,就是一個“梭”,所以這是梭子上面帶著線的尾巴,之所以這樣畫,是因為可以來回跑動。如果你的眼睛專注看這個梭子來回(運動),人就會產生“幻”,迷惑了,這是對這個字的另外一種解釋。
科幻郵差:我覺得這個解釋也很有道理啊。
流沙河:就是一種奇妙的變化。
好奇心:用中國名字命名行星
科幻郵差:作為一名非常資深的天文學和物理學愛好者,假如您發現了一顆行星并要為它命名,您打算如何命名呢?
流沙河:實際上,行星的名字歷來都是以歐洲文化中的神祇來命名的,比如天王、海王、冥王,冥王叫Pluto(笑),木星是Jupiter,星座也帶著鮮明的西方文化色彩,他們的大熊、人馬就是我們的北斗、南斗。這個問題太懸空了。但是如果我們中國人又找到一顆小行星,那么中國人就有資格去命名。已經有的是,月球表面有個環形山叫祖沖之環形山,有一個小行星是南京紫金山天文臺給命的名,也是某位天文學家的名字。
如果真正能找到一顆小行星,我覺得應該給它起個中國名字,叫“孟軻”。孟子,戰國時代的孟子,因為孟子有一句話,“天之高也,星辰之遠也,茍求其故,千歲之日至,可坐而致也”,就是不管天有多高,星辰離我們有多遠,如果我們把道理弄透了,千年之后的夏至(或冬至)那天是哪一天,現在我們都可以推斷出來。這是孟子說的,這句話是很驚人的,做得到。現今天文學,研究歷法的一下就推出來了,但最初說這個話是兩千三百年前的孟子,孟子一定是對天文學有所了解,他沒有在著作中來說。
屈原也是一個對天文學很有理解的人。屈原寫他被流放到漢江北岸湖北那邊,夜晚做夢要回到楚國去,“惟郢路之遼遠兮”“南指月與列星”,是憑借天空中的星座找到了哪個方向是南。(笑)
科幻郵差:那個時候沒有霧霾。
流沙河:不是,他是憑黃道十二星座。“望孟夏之短夜兮”“南指月與列星”,指定了是在孟夏,孟夏相當于現在的6月份。他夢到在孟夏的時候,他的靈魂要趕回祖國去,找不到方向,他就看星座,因為他知道孟夏的時候在夜晚正南方,過子午線的是黃道星座中的哪一座,憑這個他就知道哪邊是在南方,所以屈原也一定是懂天文的。莊周也是懂天文的,莊周在《天運篇》就提出了好多個天文學問題,都可以把它們的名字拿來用,表明古老的中國早就有人關注天象。
真正有用的東西是看起來無用
科幻郵差:沙河老師曾經說過:“沒有想象力的人,是靈魂的殘廢。”
流沙河:這是我跟譚楷說的。
科幻郵差:在平時的創作中,您覺得科學幻想都給過您什么樣的靈感?
流沙河:人要有想象力,你知道人為什么要學平面幾何和立體幾何(笑)?我認為,是訓練人的想象力。因為你要說這個學來有什么用,確實平面幾何和立體幾何我們學了一輩子,可能都找不到任何一個地方用。但是,真正有用的東西是看起來無用,實際上它就是訓練我們的想象力,還有訓練我們的邏輯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