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中國鋼琴作品音樂會傳承上海音樂文脈 奏響賀綠汀、丁善德、桑桐、王建中等音樂家的作品
“點燃·承傳”上音文脈——經典中國鋼琴作品音樂會昨晚在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主廳上演。本場音樂會演奏曲目不但聚焦中國鋼琴百年經典之作,且所有作品的創作者——賀綠汀、丁善德、桑桐、王建中、江明惇、楊立青、周湘林、沈葉都在不同歷史時期任教于上海音樂學院。
此次音樂會的鋼琴家演出團隊由上音鋼琴系主任江晨教授領銜,還包括上音附中鋼琴科副教授唐瑾、上海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鋼琴副教授朱昊冰、上海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客座藝術家王魯。這四位鋼琴家曾分別師從中國著名作曲家王建中、楊立青先生,并致力于中國鋼琴作品的傳播與發揚。他們皆在前輩音樂家的引領下,通過黑白琴鍵傳播中國的聲音。江晨表示,上海音樂學院是現當代中國音樂歷史進程的重要見證者,深入發掘上音文脈、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上音人義不容辭的職責和擔當。“我們要承傳的不僅是前輩音樂家的學識和造詣,更是他們對待藝術的精神和學術標準。”
音樂會上,桑桐《在那遙遠的地方》(1947)、楊立青《牧羊歌》《大生產》《山歌》選自《九首山西民歌主題鋼琴曲》(1961)、江明惇《春江花月夜》(1962)、王建中《山丹丹花開紅艷艷》《梅花三弄》(1973)、周湘林《隨想曲》(1988)、沈葉《波動—夜的音樂》(2014)、丁善德《降B大調雙鋼琴組曲》第一樂章(原作1984年,鄒野改編于2019年)、賀綠汀八手聯彈《游擊隊之歌》(原作1937年,孫暢改編于2019年)等鋼琴曲一一上演。
上海音樂學院悠長的鋼琴創作文脈始于1927年。賀綠汀于1934年創作的《牧童短笛》至今被公認為“中國第一首具有鮮明、成熟的中國風格鋼琴作品”。到了上世紀40年代,又涌現出丁善德和桑桐創作的代表性經典佳作。以這三位作曲家為典范的鋼琴創作,為之后中國鋼琴音樂的繁榮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新中國成立后,王建中、楊立青等作曲家、鋼琴家、教育家的鋼琴創作又在中國鋼琴百年經典中扮演了重要的歷史角色。桑桐是王建中的導師,王建中是楊立青的導師,楊立青又是現任上音作曲系主任周湘林及沈葉副教授的導師,“上音文脈”一直薪火相傳。
值得一提的是,音樂會演奏陣容中的青年鋼琴家唐瑾今年錄制出版了《楊立青鋼琴作品演奏專輯》。該專輯由上海音樂出版社與上海文藝音響電子出版社聯合出版發行,收錄楊立青從1961年到1980年的四部鋼琴作品,為中國鋼琴文獻再添一塊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