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時代呼喚新的詩人 新的時代呼喚新的詩歌 ——詩人、評論家暢談當代詩歌創作
11月28日,全國詩歌座談會在北京召開。此次會議距離上一次在張家港召開的全國詩歌座談會,已經過去了整整21年。詩歌一直是中國文學中非常重要且極具特點的文類,21年后再次舉辦全國詩歌座談會,許多與會代表、詩人都感慨良多。
嚴陣說,不久之前,我們慶祝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70年的偉大成就,讓世人感到震撼。我相信,在新中國成立100周年之際,令人震撼的將不只是一組組現代化的成果,而是在行進隊列中將增加一個生機昂揚的詩人方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對中國詩人來說尤為重要。詩歌不可能被邊緣化,在中國人民富強起來之后,必然會有一個更加文明的新時期出現。廣大人民由追求物質生活到追求精神境界的轉變,將對我國詩歌的繁榮發展提供嶄新的廣闊空間。新的時代呼喚新的詩人,新的時代呼喚新的詩歌。我們繁榮發展中的詩歌,將既有洪鐘大呂,也有輕管細弦;既有一江春水,也有涓涓細流;既有群山萬重,也有平原千里。因此,我們可以預期,一個詩的盛世即將到來。
鄭伯農在新詩和舊體詩的對比中有所發現。他認為,新詩是適應了歷史的需要而誕生的,也出現了代表性作家作品,但新詩和舊體詩不應是敵對的關系,而應是互相補充、互相學習,比翼雙飛。舊體詩和新詩各有各的長處,新詩比較自由,近于口語。舊體詩更凝練一些。比如徐志摩寫到“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最是那”就不是白話文詞語,是古典詩詞里才的。一些尚不成熟的新詩存在著不夠凝練的毛病,后來新月派意識到這個問題,他們提倡新詩也要押韻,也要講格律。詩歌追求韻律是必要的,但是新詩和舊體詩互相學習并不意味著互相靠攏,因為各有各的特點。另外,中國詩歌的基本任務除了講好中國故事,還要抒發好中國情懷。詩歌在強調現實真實性以外,還應看重想象力。
周良沛說,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物質上是極大豐富的,不過按照藝術發展的規律來看,物質發展和文化繁榮往往并非是一致的步調,我們的文學創作也存在一定的短板。這次會議的召開表明國家對文學的重視,我們近年來實現了詩歌大豐收,但也確實存在缺乏高質量作品的現象。從創作的過程來看,不平常的生活經歷對詩人來說是很重要的積累,而真誠的內心則是詩的根本,也是詩人做人的根本。所以詩人們要從自己坦誠的內心出發去作詩,才能創作出打動讀者的作品。
楊克說,本次會議讓大家進一步明確了新時代中國詩歌繁榮發展的方向目標。新時代詩歌是對傳統的接續,大傳統是中國古典詩歌,從詩經楚辭漢賦到唐詩宋詞元曲,人民性貫通數千年文脈,薪火相傳,生生不息。詩是關于天下的寫作,家國情懷、憂患意識、蒼生黎民和自然風物,當然也包括個人與內心。再就是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幾千年來各國詩歌和中國百年新詩的積累,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當代詩歌的成就,都是新時代詩歌的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新時代詩歌應呈現新的意象和新事物,高鐵、人工智能、無人機、微信,都可以寫進詩中,化為新意象與藝術經驗。新的傳播平臺、方式使詩歌更為大眾化成為可能,詩亙古如新。比如當下的詩歌節、詩歌活動,群眾參與面大,經過在線傳播等方式,讓大眾很有參與感。自古詩不只是創作,更是一種生活方式,而近年來中外詩歌交流頻繁,對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意義重大。
葉延濱說,這次由中國作協召開的全國詩歌座談會,是中國作協第四次召開詩歌座談會,上一次是在21年前的張家港,他當時參與組織和籌備過那次會議。21年來,中國詩歌有了迅速的發展。如果說21年前的全國詩歌座談會是為了迎接新世紀的到來,那么本次詩歌座談會,是總結進入新世紀,特別是進入新時代以后,中國詩歌發展和面臨的問題,這顯示出本次詩歌座談會的重要性。繁榮發展新時代詩歌創作,要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堅持詩歌“培根鑄魂”的精神、對真善美的呼喚與培育,強調詩歌精神對于民族和時代的重要性。中國詩歌要發展,解決目前存在的問題,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這是非常重要的。不論有多少流派,不論有多少不同的創作風格,以人民為中心,才能使詩歌得到發展的力量,得到更廣泛的創作題材。
大解表示,全國詩歌座談會在中國新詩百年之后這樣一個節點上召開,非常及時和必要。從歷史的角度看,中國正處在一個文明轉型期,經濟和社會都在發生著轉折和變革,現在也是中華民族最活躍的上升時期。作為一個詩人,如何回應這樣一個時代,用作品反映這個時代的精神氣象和生活變化,確實是需要思考和面對的問題。當下詩歌經過100年的發展變化,正在走向成熟,也產生了許多重要的深受人們喜愛的作品,詩人們已經具備了表現當下人們精神狀態和生命體驗的詩歌。今后相當長的一個時期,漢語詩歌將有一個平穩的發展期,希望漢語詩歌在自身的藝術軌道上健康發展,以優秀作品回應這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