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關于“孤獨死”,日本女詩人茨木則子給我們上了一課
    來源:澎湃新聞 | 一本秋刀魚  2019年11月21日15:51

    近日又看到有關日本“孤獨死”的報道。所謂“孤獨死”,是指在長期獨居人士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死去,簡而言之,就是死的時候身邊沒有旁人。

    報道提到,日本年輕人“孤獨死”的比例有所上升。這些人原本都有“正常”的社交生活,但由于離婚、離職、生病等個人生活的變故,脫離了“正常”的生活軌道,獨自生活,最后獨自死去,往往在死去后數天才被發現。報道隨后提示大家“孤獨并不只是日本人的困境,我們也一樣”。

    日本媒體常有對“孤獨死”的報道。圖為朝日新聞的專題報道頁面

    關于“孤獨死”的報道大多都是以上這種結構,用同樣的形式一遍又一遍地訴說著這個沒有出口的問題。在這些重復的訴說中,我們對于“孤獨死”的認知也變成了固定的模式:凄涼,可悲,我將來可怎么辦?

    每當我看到這樣的報道時,總是忍不住心生疑惑:為什么必須和他人不時地有社交才是正常的生活?想一個人過日子難道就不正常嗎?人必須要兒孫滿堂圍在身邊才能死嗎?一個人默默死去是那么丟人的事情嗎?對死去的人而言,無非就是晚幾天被人發現,那又怎么樣呢?人類在對死亡的思索上發展出了文明,但在探討“孤獨死”的問題上,媒體報道呈現出的價值觀為什么如此單一呢?

    我說說日本詩人茨木則子的例子吧。

    茨木則子出生于1926年。日本戰敗的那年,她十九歲。所有有關茨木則子生平的介紹里,都會不會忽略這條信息。茨木則子當時在護士學校學習,東京遭遇美軍空襲以后,她作為醫護人員參與過救援。茨木則子后來寫了一首詩叫《當我最美麗的時候》,描寫了她少女時代經歷的戰后歲月。在明媚青春的襯托下,戰爭的殘酷與荒謬顯得格外刺眼。這首詩被選入日本小學生課本,每一個日本人小時候都讀過,都從中接收到如切膚之痛般的反戰信息。

    這是茨木則子二十一歲時的照片,是用來相親的。她身穿華麗的“振袖”(少女款式的和服),眉目酷似后來的女明星廣末涼子,十分美麗。圖片來自:MUJI BOOKS“人與物”系列文庫本《茨木則子》,下同

    茨木則子二十三歲時,經人介紹與醫生三浦安信結婚。兩人專業相關,興趣愛好也相通。三浦擅長繪畫,對茨木則子的詩歌創作非常支持。夫妻倆不僅是生活伴侶,也是最理解對方的人,可以說是一對琴瑟和鳴的佳偶。

    結婚二十五年后,丈夫因病去世。由于兩人間并未生育子女,茨木則子開始了獨居生活。她有一個侄子住在附近,有時會來看望她一下。除此之外,就是普通生活,每天做家務,寫作,閱讀,有時外出活動。

    茨木則子閱讀、寫作的書房。丈夫在世時,兩人共同使用這間十平米左右的書房。

    茨木則子曾說,希望清靜生活,寫作到死。這樣理想的獨居生活持續了三十年。2006年2月的某天,侄子去看望她,發現她倒在書桌前,面前鋪著稿紙,手中還握著一支鋼筆。經醫生檢查,茨木則子已經于兩天前去世,死因是蛛網膜下腔出血。

    詩人茨木則子,孤獨死,享年七十九歲。

    然而,這是她理想的死法。有什么不好嗎?

    這是茨木則子生前準備好的遺書。她的愿望是死后不舉辦葬禮和追悼會,也不需要供奉鮮花和吊唁品。

    東京大學社會學教授上野千鶴子(今年3月,上野教授東大開學典禮上的精彩演講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寫過兩本關于獨身人士晚年生活的隨筆。由于上野教授本人終身未婚未育,她給獨身人士的建議建立在對自己未來生活的思考上,從而更具現實意義。

    談到“孤獨死”問題,上野教授強烈推薦東京都監察醫務院院長小島原將直關于“孤獨死”的演講。監察醫務院即法醫鑒定機構,專門處理死亡案件。居民報告了“孤獨死”,都需由法醫機構處理(專門處理此類事件的私人機構也須在法醫機構的監管下工作)。我在東京都監察醫務院的網站上找到了這篇“驚世駭俗”的演講稿。

    首先引入眼簾的是演講的標題:《“孤獨死”——向尼采學習》。演講一開始先拋出了尼采的語錄:這是一場面向千萬人的演講;這是一場面向無人的演講。這個開場白似乎在說,我把我的話說明白了,你聽不聽得懂我可不管。

    在接下來的演講中,小島原分析了2004年東京都發現的3000余件“孤獨死”案例,指出“孤獨”和“死”并沒有實質的關聯。所謂“孤獨死”,只不過是短時間內發生的死亡,死者身邊恰好沒有人而未能及時發現而已。因為死的時候身邊沒有人,就推測死者生前很孤獨,然后自說自話地同情起他來,真是毫無道理。

    小島原說,就他個人而言,倒不如說孤獨死是一種理想的死法。他引用尼采的話說,孤獨有低級的孤獨和高級的孤獨之分,后者是人主動選擇的孤獨,它讓人遠離庸俗。人活一輩子,每個人有自己的個性。既然自己選擇了自己的生活方式,比如就是希望獨居,那就不必把外人的眼光放在心上。人什么時候會死誰也說不清。但是,如果說因為害怕一個人死,就勉強自己和相處不愉快的人交往,活得憋憋屈屈,則完全沒有必要。在大家的圍觀下死去,看上去是個“大團圓”結局,卻也不見得是最好的死法。因為說到底,死這件事本來就是一個人去做的。

    最后,小島原總結說,“孤獨死”只是媒體造出來的一個詞,聽著讓人感覺很恐怖,其實死這件事情并不怎么痛苦,也跟孤獨沒有一毛錢關系。對于獨居人士來說,只要能讓人盡早發現你的遺體就行了。

    小島原的演講表現出一個跟死亡打交道的專業人士的素養,洋溢著達觀和理性的氣息。

    死是每個人必然的結局。“孤獨死”之所以讓人恐懼,不是因為害怕死亡,而是因為這個詞讓人聯想到“我是不是到死都會那么孤獨”。其實不必想太多,人生的悲歡離合我們掌握不了。你看,像茨木則子這樣遇有過美滿伴侶的人,到死的時候也還是一個人。反之,死的時候是不是一個人,和他是否活出了豐富的人生也沒有絕對的關聯。

    今天的人們應該有自己選擇生活的自由,包括有選擇孤獨的自由。與其抹殺自己的思想,茍且依附于某個自己并不認同的團體,倒不如仔細品嘗自己的孤獨感,珍惜活著的每時每刻。

    文中提到的書:

    《茨木則子》,MUJI BOOKS“人與物”文庫本,讀庫/新星出版社,2018年

    茨木則子的書引進較少。通過MUJI BOOKS“人與物”文庫本系列中的這一冊,我們可以對女詩人的作品、生活觀和對語言的思考有一點初步的了解。

    另外,MUJI BOOKS“人與物”文庫本目前已經出版了九冊。每冊書都介紹了一位日本不同領域的作家對生活的觀察,并同大量珍貴照片展示了他們生前喜愛的生活用品。這套書的裝幀采用了MUJI無印良品經典的簡素風格,似乎在提示讀者朋友剝離浮華的表象去體味生活的質樸之美。

    《一個人的老后》,上野千鶴子 著,楊明綺 譯,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公司,2011年

    《一個人的老后2》,上野千鶴子 著,楊明綺/王俞惠 譯,電子工業出版社,2012年

    這兩本書分別是上野千鶴子給單身女性和單身男性的養老指南。日本在2035年將會迎來老齡化的巔峰。而在中國,我們這一代人中,也會有很多人要面對獨身到老的晚景。我們將來還能夠頤養天年嗎?不如看看上野教授的建議吧。

    書中所寫的內容都是以日本社會現實為基礎,而翻譯又是直接用了臺灣繁體中文版的翻譯,因此讀起來離我們有點遠。剛好這兩本書的版權到期了,希望有出版社接力出新的版本。不過,還是最期待有我們本地版的“養老指南”出爐。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 中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人妻精品久久无码专区精东影业|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综合色在线婷婷| 国产精品成人99久久久久91gav|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电影|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11|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露脸 |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APP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免费一区二区 | 国产在视频线精品视频2021| 久久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强| 亚洲精品国产高清不卡在线|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 秋霞久久国产精品电影院| 国产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99热精品国产麻豆|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999三级| 久久久久久夜精品精品免费啦| 国产成人精品福利网站人| 九九精品久久久久久噜噜| 国产在线拍揄自揄视精品不卡|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app| 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 四虎影视永久在线精品| 国产精品线在线精品国语| 国产精品伦一区二区三级视频| 精品国产三上悠亚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国内精品视频九九九九| 久久91精品国产91久| 久久久久久精品免费看SSS| 中日欧洲精品视频在线| 日韩精品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熟妇人妻VA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主播|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综合色| 国产精品扒开腿做爽爽爽视频| 国产精品人成在线播放新网站| 最新国产乱人伦偷精品免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