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珊:歸來依舊是佳人
最近一次見到江珊,是在何冀平編劇的話劇《德齡與慈禧》中。52歲的江珊演的是70多歲的慈禧。她的一些粉絲帶著對杜梅的印象坐進劇場,卻在她一開口的瞬間,懵了
提到女演員江珊,很多人的記憶便會回到《過把癮》。在上世紀90年代,江珊可以算得上是女明星里的“頂級流量”。1993年,她和王志文主演的《過把癮》是那時的爆款:晚飯后走在小區樓道,你會聽見杜梅和方言的對話從每家每戶傳出,整座城市的美發店幾乎都貼著江珊大波浪頭的海報,沒有幾個人不會唱《糊涂的愛》,而江珊則成了很多小伙兒的暗戀對象……
《過把癮》使王志文和江珊一夜成名,但出道即是高峰的江珊,卻并沒有從此馳上人生的快車道。在經歷了話劇《離婚了,就別再來找我》風波后,江珊“消失”了一段時間。偶而聽到她的消息,卻再無當年的風頭。再后來,她離了婚,一個人帶女兒去大洋彼岸的美國陪讀,做一個誰都不認識的家庭主婦,這一做就是十多年。
走的時候,身邊朋友都反對,連她的老父親都看不下去,說:“你不演戲啦?你是多好一演員!”但她沒改變離開的決定,而是把父親的話記在了心里。
這些年,有頭腦的江珊徐徐規劃著時間,既完成了自己想給女兒的陪伴,又給了自己真正沉下來的機會。值得慶幸的是,開啟人生下半場的江珊,帶著更多對生活的體會回到了聚光燈下。
走,是容易的。但并不是每一個離開過的人,都可以再回到舞臺上的。
歸來有驚喜,演活一個不同凡響的慈禧
最近一次見到江珊,是在何冀平編劇的話劇《德齡與慈禧》中。52歲的江珊演的是70多歲的慈禧。她的一些粉絲帶著對杜梅的印象坐進劇場,卻在她一開口的瞬間,懵了。時光流轉,當年那個千嬌百媚的小作女不見了,站在舞臺上的江珊就是一個氣場全開的女王。其實,從中央戲劇學院畢業的江珊是實打實的科班出身,還沒畢業就被挑中出演曹禺先生的代表作《北京人》,此后的演藝生涯中,她還主演了《俄狄浦斯王》《守歲》等話劇,都獲得了非常好的口碑。
在中國演藝圈有一個有意思的現象,中年女演員如果有機會演慈禧,都是一個演技大考的時間點。有劉曉慶、斯琴高娃、呂中、奚美娟等人的珠玉在前,江珊的壓力可謂不小。在北京保利劇院的舞臺上,江珊穿著旗人的“花盆底”,“哐當”一聲摔了,一剎那正巧暗場,她連人帶妝被架到了側幕……一陣鉆心的疼從腳踝處擴散開來,她的眼前出現了童年……她從小便跟著父母“混”在劇場,舞臺上有她熟悉的味道。一次躲在側幕看戲,也是差不多的位置,看得入神,手里咬了一口的蘋果在眾目睽睽下滾了出去,一路“咚咚咚”滾到了舞臺中間。就此,她被剝奪了站在這里的特權。
從側幕到臺口的這段路,說長不長,而現在卻又一次成了橫亙在江珊面前的難關。當下,她說什么也要邁過去。舞臺上是沒有時間遲躇的。沒疼夠,燈又亮了,江珊踩著“刀子”走了出去……
從當年的《天下第一樓》到《德齡與慈禧》,何冀平的劇本之精妙屢屢超出想象,在她筆下每個角色都處在一種微妙的平衡中。江珊演的慈禧是宮中頭號的人物,旁人仰其鼻息過活,看似最是風光自在,但她得到的信息總是經過旁人層層過濾。她希望相信人、依賴人甚至可以去愛人,又害怕被架空后一朝君臣倒置,反被奴才拿捏。
事實證明,江珊是極聰明的。三流演員演皮毛,二流演員逼肖神情,而一流的演員抓住的是人物的“魂”。30年前一鳴驚人的“杜梅”,江珊抓住了潑辣小護士的“作”;這次演慈禧,江珊則抓住了這個人物身上的陰晴不定與氣定神閑:特別是臺詞,她一張口,那種即便是拉著你的手說著體己話,也根本摸不透她心里在想什么的感覺全出來了。不少人認為江珊版的慈禧極為人性化,宜喜宜嗔,但又不失上位者的權威與深沉,尤其是與榮祿還有與光緒帝的兩場對手戲,一場是從語帶戒備的試探到體己話層層遞進;一場是從母子溫情到劍拔弩張,人物幾乎沒有外部動作,全靠臺詞來展現一系列內心戲。江珊的眼睛也特別有戲,慈禧一出場幾乎都耷拉著眼皮,有人在邊上惹了她不快,就抬起一半眼睛瞥一眼,而當德齡為她念報紙時,她突然眼里有了光,出現了好奇。她可以在氣勢上壓倒性地斥退光緒,也可以在榮祿死訊傳來時,短短幾秒在眼神中出現灰敗。在祭奠榮祿時,那一聲“榮祿”,充滿了慈禧身為一個女人和身為一個國君的撕裂感;人物哭中帶笑,狠里藏柔,梗著脖子又顫抖嘴唇,一刻絕望一刻任性的復雜性,被江珊演繹得絲絲入扣。
她的出彩,總讓人感覺情理之中,似又在意料之外
她的出彩,總讓人感覺情理之中,似又在意料之外。業內,把這樣的人稱為角兒,觀眾也愿為這樣的演員買單。這種突破模式化的表演,是你不知道,她的下一個作品又會以怎樣的形象示人,而無限的可能性,就是一個演員通往大家的必經之路。
在今年的熱映片《我和我的祖國》中,江珊的表演再次突破了人們的認知。她在《白晝流星》一章里出演田壯壯的老伴“劉嬸”,形象上灰頭土臉,身材發福,不仔細分辨都認不出來這是漂亮的江珊,而她面對兩個犯錯的小孩,攥緊地上拾起的一疊鈔票那個怒其不爭的眼神,卻分明還是那個江珊。
在演戲這事兒上有天賦,但在琢磨演戲這事兒上沒有天賦——江珊是這么定義自己的。讓江珊特別驕傲的是,她是從中戲八七級表演班走出來的,這個班里群星閃耀、人才濟濟。胡軍、徐帆、何冰、陳小藝都是她的同班同學。然而,她的同學卻對江珊有天賦這件事記得特別清楚。上學時排表演作業,何冰“點燈熬油”寫本子,江珊卻在外面玩兒,臨交作業前她找到何冰,央求和他搭伙兒,“上臺表演完,老師夸的永遠是江珊,把我們氣得呦”,何冰在一次訪談節目中說到這段往事還很酸的表情。
江珊好友、演員陳小藝也提到,上學時江珊學東西特別快,“比如打排球,之前從來都沒接觸過,一會兒就學會了,但是學了六七成了,她就換另一樣了”。江珊把自己這種個性概括為“散漫”,這兩個字背后的具體指向是:不一定要出人頭地,混出個什么來。
這種“散漫”也帶給過她苦惱。大二那年,江珊的班主任蘇民(濮存昕的父親)找她談話,指出她的表演雖好,但遠遠到不了一流。這番話讓江珊有點崩潰,并因此萌生了退意,“我說我不學了,重新復習一下,去考外語學院”。好在后來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復排話劇《北京人》,江珊被選為第二女主角素芳的扮演者,那部戲演了30場,在導演夏淳的指導下,江珊漸漸堅定了演戲的信心。
直到現在,她都覺得演員是一個很大部分取決于天賦的職業。“我僅有的聰明和天賦,好像都用在演戲上了。”她們班有特別用功的同學,演戲會給人物寫好幾頁的小傳,但江珊從來不是這樣的人。回想拍《過把癮》的那段經歷,江珊可以說上好多個“沒想到”:成為杜梅沒想到,會火更沒想到。當時,王志文剛剛來到中戲任教,向趙寶剛導演推薦了江珊。她對這段經歷印象最深的則是,一邊糊涂著,一邊拍,拍完很多事情才漸漸清楚起來,“當時是懵著拍的,人物感覺是怎樣的,根本不清楚。”拍攝期間,有一場戲是杜梅和方言吵架,氣急了砸東西。砸東西,江珊從沒干過這種事兒,有點忐忑,手里捏著杯子問趙寶剛:“這個摔么?”趙寶剛說:“摔啊。”江珊又心虛著問:“這怎么摔啊?”,趙寶剛說:“你沒摔過東西么?就拿著舉過頭,往下摔。”“哎呀,就這個動作,挺難做的其實,因為有兩次嘛,摔下去之后我就理解了,這個動作會把很多情緒都帶走。”
想當年,這部根據王朔小說改編而來的電視劇,不過短短八集,和現在動輒四五十集沒法比。但就是這部劇,深深印刻在一代觀眾心中。演員縱然隨歲月老去,但我們記住的江珊和王志文,似乎永遠是那對并肩站在黑板前,一條條撕開報紙露出一個“愛”的背影。可以說,在《過把癮》之前,國產影視劇里似乎還從來沒有這樣的女主角形象,她曾帶給一代人的美好記憶,就像《廬山戀》中第一次說出“我愛你”一樣震撼。
電視劇熱播成啥樣,江珊也是懵的。《過把癮》劇組曾在天津舉辦了一個見面會,到場的人多到臺上說什么,聲音剛出去,馬上就被淹沒在汪洋中。離場時,他們幾個主演被安排從貨梯下樓,貨梯的門一開,一群人“哄”地涌上來,江珊一手抓著王志文,一手抓著李成儒,“我的腳踩不到地,你想象一下,那是很恐怖的事,腳懸著,我只能抓著他們倆的衣服,哭得我啊,真是嚇死了。”江珊說。
那之后,江珊和王志文趁熱合作了一張專輯《再過把癮》,發行量超過40萬,要知道由那英和劉歡演唱的《過把癮》也才賣出了幾萬盤,是有多火!
出了名的愛笑和出了名的糊涂
江珊的隨遇而安用現在的話來講是散淡,說得不好聽一些,就是不求上進。在她的人生中,有那么多次站上人生巔峰的機會,但是她從來都是那個不會伸手去夠的人。當年,一首《夢里水鄉》被她唱紅后,無數人找她錄歌,但在后來那段時間里,她卻特別抵觸唱這首歌,不僅拒絕所有邀約,就連朋友去卡拉OK唱歌時點,她也翻臉。
這首歌的成功給她帶來的是另一種巨大的變化,拿獎也讓她很矛盾。高興嗎?高興。但能更高興嗎?不能。因為“一些東西已離自己越來越遠了,包括第一次唱它的時候的心情。”
誰也沒想到,時隔多年江珊會以歌手的身份站在《跨界歌王》的舞臺上。當她邁著貓步,貼著貓毛唱起音樂劇 《貓》的著名選段“Memory”時,仿佛穿越到了“百老匯”。事后,有人說江珊參加的那期是《跨界歌王》開播兩季以來最精彩的一期。一般專業歌手都挑戰不了這么高難度的音樂劇,演員江珊卻做到了。而嘗試音樂劇,其實是江珊一直以來最大的夢想,說起愛音樂的程度,江珊直言:“我可以一年不拍戲,不會難受,但是你讓我的生活里面沒有音樂,我就會覺得這一天不對勁。”
有人說她是演員里唱歌最好的,唱歌的里面演戲最好的,但她自己卻不以為然,江珊說過,“音樂一直是我信守的東西和最大的愛好,有時候接送我女兒,我們兩個也會跟著車里的音樂扯開嗓子吼兩句。”
在美國的生活,江珊從一個萬眾矚目的明星到褪下所有光環、徹底地成了一個平凡的主婦。每天早上六點多起床,準備早飯和女兒的午飯便當,然后開車送女兒去學校,中午開始煲湯、準備晚餐,剩下的時間,她都用來讀書和看戲。熟悉她的同學都很吃驚,那個曾經天天懶覺睡不醒的人,為了女兒竟成了一個作息如此遵守鐵律的人。
長著一雙笑眼和一對梨渦的江珊是出了名的愛笑,也是出了名的糊涂。圈內好友都覺得江珊笑點特別低,看個綜藝節目能笑到直不起腰來。為了成為一個稍有點條理的人,她也做出了一些努力。比如,她聽取朋友的意見,準備了一本備忘錄,把所有事情都記在上面,結果到了最后備忘錄卻找不到了;又比如,她把所有的密碼記錄在手機里,可臨了臨了,手機的開機密碼卻怎么也想不起來了。有一次,江珊和朋友一起吃晚飯,然后去趕晚上11點的班機。結果,到機場才發現,機票是早上11點的,飛機早就飛走了。
佳人如今又歸來,歸來依舊是佳人。或許,就是這樣的性格,才能讓江珊在50多歲的年紀,依舊保有著一個少女一般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