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靖西農民畫:畫中自有自然本真
林京活畫《古陶窖火代代傳》資料圖片
一座座獨特秀美的山峰屹立在天邊,一條條清澈見底的河流蜿蜒在山間……地處祖國西南邊陲的廣西百色靖西市,仿佛一幅美麗的中國山水畫。
在這幅“畫”中,有一群極富靈性的壯族農民畫家:他們扛起鋤頭種田,放下鋤頭畫畫,用樸實的畫筆,描繪著春耕夏種、秋收冬藏;他們創作出一幅幅極具壯族特色、與時代同頻共振的作品,用帶著泥土芳香的畫筆,畫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手鋤頭 一手畫筆
20世紀60年代,在靖西市舊州街上,一些農民自購筆墨和紙張布料,自畫自樂之余,拿著自己的畫去和別人相比較,切磋畫藝,交流心得。從此,街上出現一批具有一定繪畫功力的農民畫匠。
近些年,在政府扶持和文聯、美協等部門指導下,不少農民畫家熱情高漲,在農忙之余參加繪畫培訓學習。新老畫家之間互相交流鉆研畫技,不僅增加了創作信心,也找到了繪畫的提升方向,更讓不少農民畫家在繪畫這條藝術道路上摘到致富果實。
“拿起畫筆50多年了。”從田埂走來的農民畫家趙大宜講述著他與繪畫的不解情緣。“那時連只炭筆都買不起,是恩師一次又一次在城里給我寄來紙筆和顏料,讓我練習畫畫。”年少時趙大宜家境貧寒,買不起美術用具。23歲時幸得畫家邵偉堯的幫助,毫無基礎的趙大宜懷著滿腔熱情開始了他的繪畫生涯,農忙時扛鋤下地干活,農閑時則拿起畫筆,不放過任何一個畫畫的機會。
經歷過炮火紛飛的年代,也曾背著畫夾四處奔波。改革開放后,趙大宜以畫畫謀生,維持了基本生活。在老伴的支持下,經過50多年的堅持與追求,趙大宜終于成為壯鄉農民畫的杰出代表,也培養出不少優秀學生。
“我最清楚學畫的不易,尤其是經濟拮據的學生,從不收他們一分錢。”趙大宜回憶道,當年正是恩師的引路與幫助,他方能通過繪畫謀生保障生活,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培養更多優秀的農民畫家,有朝一日他們也可以憑借繪畫這門手藝去改變生活。
“通過畫畫,我有了經濟來源,生活越來越好。”談起那一段艱苦的歲月,農民畫家岑友不免感慨。“我起初學的是油畫,后來接觸到農民畫,立即被農民畫生動夸張的色彩和極致的表現力吸引。”岑友說,靖西壯族農民畫猶如一朵花,散發著獨特的魅力,讓他沉醉與投入。當年連炭筆都買不起的岑友,如今憑著勤勞與靈活的巧手,經營起一間畫廊,畫出了幸福生活。
“困難是有的,只要心態好,認真去觀察農民的生活,畫出的畫就生動了。”岑友介紹說,靖西目前有70多位農民畫家,他們在勞動和為生活奔波之余,擠出時間,投入創作。無論條件多艱辛,這些農民畫家始終不忘初心,始終堅持自己的興趣所在,把握住每一個機會,默默在三尺畫框里辛勤耕耘,勾勒出多彩人生。
畫中的鄉土情懷
“靖西壯族農民畫一定要立足于壯鄉紅土地,才能生發出絢麗的民族藝術之花。”中國美術家協會民族美術藝委會副主任、廣西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謝麟多年指導靖西農民畫創作與發展,他重點引導畫家要充分發揮自己的藝術個性,強調農民畫的審美特征,從壯鄉、邊關、老區的地域特征和文化特征上挖掘創作資源,突出壯族農民畫的特點。此外要善于從生活中尋找題材,豐富創作內容,開啟“天馬行空”的創作思維,形成富有地域審美特征的藝術面貌。
經過幾年的創作實踐,靖西壯族農民畫有了新的飛躍和發展。畫家們用心描繪的南疆邊關鄉村壯族人民生活,不但物阜民豐,而且幸福歡樂、豐富多彩。秀美的山水風光以及濃厚的鄉土情懷,成了靖西壯族農民畫上濃墨重彩的元素。
“藝術來源于生活,山清水秀的壯鄉藝術生活正是靖西壯族農民畫的最佳營養劑。”農民畫家農明芳坦言,好的作品不能復制也不好復制,但靖西農民畫的創作是各盡其才,在發展中求個性,在個性中求發展。“青山綠水,鄉土風情,壯家生活,民族團結”,構成了靖西農民畫鮮明的藝術風格。靖西農民畫不僅色彩質樸,色調艷而不俗,而且在表現形式上借鑒了壯錦平面構成的手法,構圖飽滿,不講透視,不重比例,以意造形,以形抒情。2018年至2019年,《南國滿園妃子笑》《肚皮舞喜慶豐收》等鄉土氣息濃郁的作品,均入選了全國農民畫優秀作品展。
為時代畫像
農民畫家,是畫家也是農民。他們熱愛勞動,在勞動之余用自己的喜愛和激情創作出一幅幅精美的畫作,表達了自己對生產勞動的情感,也表達了對美好的幸福生活的向往。謝麟說:“靖西農民畫使人觀后自然生出走進鄉土、走進生活、回歸自然本真的感受,成為目前廣西一個較有影響力的文化藝術品牌。”
“靖西農民畫家心里都有著很濃的家國情懷。他們在農閑之余,靜靜地坐在家里,拿起手中的畫筆,以自己獨特的方式,用心用情用功為時代畫像。”靖西市文聯主席黃美麗告訴記者,由于白天農民畫家大部分不在家,通過不定期夜訪骨干畫家,看到了靖西人民的執著與堅守,也讓她對未來靖西壯族農民畫的發展充滿信心。
目前,靖西農民畫還處于參展和參賽階段,尚未形成一個產業,為深入挖掘民間文化資源,進一步推介民間藝人繪畫藝術,靖西市對農民畫派的歷史傳承、生產現狀、發展困境等方面進行實地調研并給予相關的鼓勵與指導,為靖西農民畫發展帶來了動力。
“天下山水,美在靖西”,豐富的旅游資源,多彩的民族文化,給靖西壯族農民畫發展提供了廣闊發展空間。黃美麗表示,靖西市將依托北京市文聯、廣西文聯、廈門市文聯、廣西美協及百色美協、深圳大芬油畫村等平臺的幫扶合作,推動靖西壯族農民畫取得更大發展,逐步形成產業,造福一方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