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持續挖掘優質文學作品影視潛力的同時,開始向舞臺劇探索—— 百花社:善做“紅娘”孵“新家”
“我們在最短時間內就決定將這篇小說改編為話劇,但如何將作品豐富的內涵、多彩的角色以及宏大的場景搬上舞臺,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當心你的狗》同名話劇制作人章元這樣說。
在近日于天津圖書大廈舉辦的《當心你的狗》新書分享會上,章元與該書作者余耕,圍繞小說的話劇、影視改編等話題,從作家、導演、制作人等不同角度分享經驗與心得。兩人一致認為,《當心你的狗》的圖書與話劇同期呈現,是百花文藝出版社全版權孵化的一次成功范例。作為百花文藝出版社的出版融合項目,這部以狗、貓為主角的小說,內容貼近生活、節奏明快,幽默風趣的表達背后,蘊藏著關于人類社會關系的種種思考。據了解,該書的同名話劇在天津已上演第二輪,票房飄紅的同時收獲了更多關注。
推動文學影視良性互動
討論中國當代小說與影視之間的聯系,不能不提到百花文藝出版社旗下的《小說月報》。《神鞭》《北京人在紐約》《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天下無賊》《永遠有多遠》《金陵十三釵》……30多年來,《小說月報》與百花文學獎為中國的文壇與影視圈牽起了紅線。“很多導演和編劇一直都關注我們刊登的作品,甚至把電話打到編輯部,請我們幫忙聯系作家。”《小說月報》副主編徐福偉接受《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采訪時說。
梳理歷史資料可以發現,《大紅燈籠高高掛》《秋菊打官司》《馬文的戰爭》《新戀愛時代》等30余部影視作品的原著都曾刊登于《小說月報》,且獲得過百花文學獎。
一份刊物、一項文學獎項,共同促成了文學界與影視圈的良性互動,并對文壇趨勢產生積極影響,這一文化現象在中國的傳媒領域并不多見,也成為百花文藝出版社兩個亮眼的品牌。
為了不斷探索文學與影視的內在聯系,積極為雙方架起溝通合作的橋梁,百花文藝出版社在2016年又成立了影視文學部,通過舉辦文學與影視沙龍,邀請作家、導演、編劇、制片人面對面,研討影視作品背后的文學內核,挖掘優質文學作品的影視潛力。2017年舉辦的第十七屆百花文學獎還增設“影視劇改編價值獎”,助推優秀文學作品實現影視劇改編。
開啟優質文學作品全版權孵化
在繼續推動文學作品影視化的同時,近年來,百花文藝出版社開始向話劇等舞臺劇品種探索,以期對優質文學作品進行全版權孵化。
“百花文學劇場”就是由百花文藝出版社影視文學部為優秀文學作品的舞臺劇及影視改編而打造的,目的是實現文學出版與劇場演出聯動。“百花文學劇場”第一批項目《我是余歡水》《我要羅拉》已于2017年推出。其中,由余耕小說《如果沒有明天》改編為舞臺劇的《我是余歡水》已上演近200場。
“很多導演、編劇或者制片人都向我們表示希望深度合作,希望借由百花社對文學作品的專業鑒賞力,共同挖掘出優質作品,一起為文學、影視、話劇行業添磚加瓦,為大眾帶來貼近生活、傳遞正能量的好作品。”百花文藝出版社影視文學部總監唐嵩說。
舞臺是文學作品的延伸。在這里,編劇、導演、演員的二度創作為原著注入了新元素,使其豐富、立體。唐嵩認為,無論是小說、影視劇還是話劇,成功的關鍵在于能否抓住讀者和觀眾的心,“最重要還是講一個好故事,講到讀者或觀眾的心里去”。
“從2018年上演的電視劇《和平飯店》,到今年的《推手》,從由小說《如果沒有明天》改編的話劇《我是余歡水》,到同名電視劇拍攝完成,對優秀文學作品進行全版權孵化,是我們一直探索的方向。”唐嵩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