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邊疆文學的一抹亮麗色彩
近年來,黑龍江省少數民族文學創作欣欣向榮,涌現出蒙古族作家黑鶴、徐海丹,朝鮮族作家全勇先、李云迪,赫哲族作家孫玉民,壯族作家陸少平,滿族作家閆泰友、吳繼善,回族作家楊知寒、楊美宇,鄂倫春族作家侯波等一批在全國具有影響力的少數民族作家,相繼在小說、兒童文學、劇本、詩歌、散文、報告文學、網絡文學等方面取得了不俗成績,收獲了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陳伯吹國際兒童文學獎、“白玉蘭獎”最佳編劇獎、比安基國際文學獎等多項大獎。少數民族文學創作與主體民族創作共同構筑了黑龍江省文學創作的壯美畫卷,在近期召開的第六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會議上,黑龍江省代表團5位作家參會并做了發言,讓邊疆地區少數民族文學創作在全國引起了廣泛關注。
少數民族作家群體壯大成績斐然
黑龍江省作協創研室主任詹麗輝介紹說,目前黑龍江省共有中國作協少數民族會員17名,省級少數民族會員229名,此外還有眾多市及市以下級作協會員,都是長期工作、生活在基層的少數民族業余作家和文學愛好者,為繁榮少數民族文學發揮著重要作用。在眾多的少數民族中,滿族和朝鮮族的文學創作隊伍人數眾多。滿族作家的文學創作在黑龍江省文學發展史上取得了不凡成績,如曾獲全國少數民族文學“駿馬獎”的關沫南、中流,曾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的陳玉謙、王治普等,是黑龍江少數民族作家的優秀代表;黑龍江省朝鮮族作家創作委員會是一支十分活躍的創作力量,很多人以母語進行創作。
黑龍江省對少數民族文學工作非常重視,2004年組建了黑龍江省少數民族文學創作專業委員會,并設立黑龍江省少數民族文學獎,至今已舉辦五屆,為發現和培養少數民族文學人才、促進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發揮了積極作用。
黑龍江省作協積極擴大少數民族作家隊伍,為少數民族作家加入省作協提供更多的機會。努力培養少數民族代表作家,采取“送出去”戰略,選送優秀少數民族作家到魯迅文學院等高等文學殿堂深造。十八大以來,黑龍江省共推薦20多名少數民族作家到魯迅文學院學習。
為加強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的扶持力度,自中國作協設立少數民族文學重點作品扶持項目以來,黑龍江省共推薦24部少數民族作家作品,其中5部作品獲得扶持;此外還推薦了3部作品參加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發展工程作品出版扶持專項,有2部作品獲得扶持。與此同時,黑龍江省作協還聘任法律顧問,使少數民族作家權益保障問題得到落實。
字里行間流淌一個民族的心靈
在黑龍江省作協副主席中,有位70后作家,他就是在兒童文學創作領域享有盛譽的蒙古族作家黑鶴,其動物小說獨樹一幟,多次榮獲全國獎項,海外譯本逐年增多。
此次赴京參加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會議,黑鶴作為領隊,第一次將會議所有的議程都參加了,他在發言中總結了自己的創作,特別提到了一直用漢語寫作的他,今年在自己的作品中選擇了十本書,通過遠方出版社和眾多翻譯家的努力,以蒙古語出版,將創作回歸母語。
黑鶴在大興安嶺創建了個人寫作營地,扎根生活第一線。他說:“我的作品類型應該是以動物為角色的自然文學,其中包括自然散文、小說等。但目前中國的文學分類里尚沒有這個分類,又因為我的作品中以動物為題材的小說較多,所以自動把我歸為兒童文學作家,這樣一來,我倒是擁有了廣泛的讀者?!?/p>
最近,黑鶴出版了攝影繪本《蒙古牧羊犬》,他介紹說:“這是一種特殊的形式,應該可以作為我目前作品的一種補充,甚至可以成為對我的小說的參考性注釋。對于我的兒童讀者來說,這個攝影繪本更直觀地向他們展示了曾經不斷地在我的作品中出現的蒙古牧羊犬的形象,它讓我的作品更加完善了?!彼男≌f《我和小狼芬里爾》也將于年底跟讀者見面。
談到自己的創作與民族身份之間的關系,黑鶴說:“我的民族身份真正于我有意義的,是讓我在很小的時候就形成了完善的價值觀和世界觀,而這些一直流淌在我的作品里。黑龍江是一個多民族融合的地區,也相應地擁有眾多北方特有的民族和與之相應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傳統,如果能將這些曾經的生活記錄并再創作,也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p>
對于今后的創作,黑鶴坦言,目前他的自然文學作品已經足夠多,可以考慮一直醞釀的比較成人化的純文學作品了。
“我個人的文學創作和成長,深深受益于黨的民族政策,比如被哈爾濱市作協推薦到魯迅文學院少數民族創作培訓班學習,使我的文學創作由自發轉為自覺,我越來越覺得民族需要書寫,民族文化需要傳承;再比如出版詩集,也是得益于少數民族作品出版扶持計劃。黑龍江省少數民族文學的蓬勃發展,跟國家和省里為我們提供的優厚條件是分不開的?!被刈遄骷覘蠲烙钫f。
楊美宇的詩歌和散文見于各大報刊,長篇散文《阿勒楚喀城的新月》獲第九屆新月文學獎。談到此次出席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會議,她說:“我更加明確地認識到,少數民族是中華民族的一部分,少數民族作家不但要書寫本民族,更要書寫中華民族,河流匯入海洋。要書寫我們的時代,而不是沉在個人的小世界里?!?/p>
1984年,16歲的楊美宇被父親送進了詩歌班。她回憶說,每天晚上六點上課,滿屋子的人,學員來自各行各業,有學生、軍人、干部、工人……班里最大的學生年近60歲,是個盲人,每天晚上他都探著盲杖“篤篤篤”地走進教室,班里的人望著他,生出由衷的敬意。那一年,楊美宇在《新青年》上發表了第一首詩,稿費寄到學校時,她沒舍得取,至今還保留著那張稿費2元的匯款單。
楊美宇說:“年輕時,詩是愛好,也是功利。我夢想著名與利垂在詩人的桂冠下一起降臨。但現在,詩像衣食一樣,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不苛求別人讀懂它,更不企望它帶給我任何實惠的利益,它就是我的生活本身?!?/p>
新時代新視角講述新的民族故事
赫哲族作家孫玉民說,他是一邊勞動一邊搜集素材進行文學創作的。1983年開始發表文學作品的他,迄今己在幾十家報刊上發表大量小說、詩歌和散文等,創作了赫哲族非物質文化遺產題材電影文學劇本《赫哲神舞》、中篇小說《回響的槍聲》,出版散文集《碧綠的明冰》、詩歌集《赫哲人獻你一束花》、中短篇小說集《烏蘇里船歌》、專著《中國赫哲族》等。
孫玉民說:“赫哲族是一個漁獵的民族、歌舞的民族、歡樂的民族,在生產生活中,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產生了燦爛的民族文化。然而,赫哲族有本民族語言,卻沒有本民族文字,古老的民族文化遺產靠口頭流傳下來,是那么有限且如過眼煙云,只有文字傳承才能永恒。我作為赫哲族作家,深知傳承發展赫哲族文化的使命擔當,我愿意用自己的筆去贊美日新月異的祖國,歌唱赫哲人長久居住的青山綠水,寫出反映赫哲族歷史文化生活的佳作,代代傳承。”
哈薩克族作家艾克拜爾·米吉提在評論孫玉民的散文時說:“孫玉民不僅寫出了赫哲族人獨特的生存方式,也寫出了他們的思索和情操。我們在閱讀孫玉民的作品時,可以獲得赫哲族人對于自己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的獨特經驗、體悟和闡釋方式?!?/p>
鄂倫春族作家侯波一直有個愿望,希望寫一部描寫橫切面式的鄂倫春族小說,展現鄂倫春族古老神秘的傳統文化,抒寫鄂倫春族勇敢勤勞、崇尚自然、豁達樂觀、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
為紀念鄂倫春族下山定居60周年,侯波出版了散文集《雪獵》,她以真誠熾熱的情感和清新自然的文筆,慢慢舒展開鄂倫春族的風俗畫卷:《綻放的達紫香》《高高的興安嶺》等,通過敏銳的觀察、細膩的白描,展示了家鄉的四季風光;《雪獵》《傳藝》《鄂家葬禮》等,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講述了鄂倫春古老而神秘的民風民俗;《媽媽的回憶》《鄂鄉老照片》等,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祖國的祝福、對黨的感激和對家鄉的熱愛。
侯波說:“作為一名基層少數民族作家,我懷著深厚的民族情描寫家鄉的自然風光和民俗風情,組成一幅幅俊美的風俗畫。民族文化包羅萬象,我以鄂倫春人的眼界,反映生產、生活、家庭和社會活動,用靈魂書寫文字,給新時代增添一抹獨特色彩?!?/p>
壯族作家陸少平1981年開始詩歌創作,作品見于《人民文學》《人民日報》《詩刊》等各大報刊,詩作被收入多種選集,出版詩集《一個女大學生的情思》《有贈》《時光層疊》,散文集《經緯小品》。作品榮獲廣西首屆壯族文學獎、黑龍江省少數民族文學獎一等獎等。哈師大博士生導師、教授陳愛中評價她的作品時說:“如果說早期陸少平的詩映現的細節的豐富,意象的新鮮與亮麗,那么如今所體現的則是深度與開闊,用語素樸而意境深遠?!?/p>
陸少平感慨地說:“作為黑龍江省參加全國少數民族創作會議代表團成員之一,我聆聽了茅盾文學獎作家的講座,國家民委相關負責人講解民族政策,參加了少數民族文學創作分組討論,出席了茅盾文學獎頒獎典禮……深切感受到黨和國家對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的關懷和支持。國家級文學期刊《民族文學》自創刊以來,發表了大量的少數民族作者創作的各門類優秀作品,目前擁有漢、蒙、藏、維、哈、朝等6種文版,成為中國乃至世界文學期刊界的一道獨特風景。中國作協每年多次舉辦少數民族作家培訓班為作家‘充電’,《文藝報》每期都拿出版面刊發少數民族作家作品。大批少數民族作家成為該民族文化傳承的‘代言’,很多作家不僅把目光投向本民族的歷史文化,還把這種文學創作自覺地納入中華文化的大范圍進行思考,涌現出很多優秀的作家作品。本次黑龍江省代表團的5位成員包括蒙、赫哲、鄂倫春、壯、回幾個民族,是少數民族作家的代表。黑龍江少數民族是一座富礦,作家只有深入生活,深耕細作,才能創作出無愧時代的作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