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邀請函”:孩子,愿你的內心長出一片森林
“大自然的邀請函” 薛濤著 桃子繪 青島出版社
孩子小的時候,父母會帶他走進自然,看日出和落霞,聽流水潺潺,嘗果子的香甜。長大了,父母在陽臺或小院里種各種蔬果,飼養小蝌蚪,照顧蠶寶寶,讓孩子感受生命成長的欣喜,形成對個體生命的認知。父母還和孩子一起做自然筆記、收集植物標本、做堆肥感受萬物循環不息的規律……
父母一直在努力、在嘗試,讓孩子真正地融入大自然中,從自然中汲取成長的智慧和耐力,然而并不如愿。無論大人還是孩子,都是旁觀者,冷靜又客觀,自然只是他們觀察的對象。最主要的是,他們和大自然之間似乎有一堵無形的墻,這讓他們親近自然而不得要領,呼喚自然而沒有回聲。大人困惑,孩子感到無趣。直到遇見“大自然的邀請函”這套書,大人才會發現走近自然的過程中遺漏了什么,孩子也開始蹲下身子,真正去關心一顆草的榮枯,一只螞蟻的行程……
作家薛濤,一位具有鮮明風格的兒童文學作家,擅長創作童話、小說。此外他還有一個身份,那就是自然愛好者和實踐者。他有一個木屋,在里面寫作、侍弄花草、觀察蟲子,等待每一個闖入的客人。這個客人可以是一條狗、一只黃鼠狼,也可以是一只螞蚱或者蟋蟀,它們都會得到主人的善待,成為座上客。當然,多數時間薛濤會走進大自然中,在河邊溜達,觀察棲息的水鳥;在田野邊發呆,試圖給每一朵野花取一個有趣的名字。當然他更呵護眼前、腳下的每一個小小的生命,試圖弄清它們的想法和意圖,和它們交上朋友。四十多歲的薛濤是這樣,童年的薛濤也是這樣。“大自然的邀請函”這套書里的小主人公“我”就是小時候的薛濤。接下來,我們透過文本來看看小時候的薛濤是如何和自然親密接觸的。
1
“我想念鮮嫩的草了。冬末時節,牛羊在院子里焦躁不安。大人告訴我,牛羊想念草了。這一冬天,我都像牛羊一樣想念著草地上的繁華。”因為春天的繁華已經印在“我”的心里,所以即使是蕭瑟的冬天,“我”的心也是在懷想和無限渴望中。
2
“我能做什么呢?把自己的糧食和水節省出來放在合適的地方——我請客,請麻雀吃大餐。或者,索性什么都不做了,我站在樹下不言不語,聽它們開會,聽它們對過冬發表各種意見。”冬天來了,“我”擔心麻雀會餓,想幫它們填飽肚子,更想知道麻雀們嘰嘰喳喳在說什么。或許麻雀比“我”更有智慧,我無需擔心,只在一旁靜靜地等待,觀察,記錄就好。
3
還有,“我外出幾天,再回來時,它的葉子稀疏了許多。秋風卷著秋雨,弄得它失魂落魄。”在“我”眼前,這不是一棵樹,更像是一位老去的親人,或者是一個遇挫的朋友。每一個字都帶著情感和溫度,因為“我”眼中的這棵樹就是有情感,有思想,有惦念和失落的。
……
不管是兒時的“我”,還是今天的薛濤,對待一草一木、一蟲一獸的那顆心沒有變,有幾分好奇幾分喜愛,更多的尊重和理解。他天性使然,總是不自覺地以動物、植物的眼光看待身邊的世界。所以,即使植物默默無語、動物不會說話,他依然可以傾聽大樹的低語,懂得野兔的膽小和狍子的抉擇。
《我和樹的一年》主要是講“我”和家門外的一棵樹交上了朋友,在打量樹一年四季的變化中,“我”感受到季節的來臨和綿延,并思考著這棵樹和萬物的關系。在《想念蟲子和草》這本書里,院子里一蟲一草的興衰關系著“我”的悲喜,慢慢滋養著“我”謙遜而博大的心靈。《鳥獸為伴兒》中講述了“我”和大小動物們相處的趣事,以及人類的不當行為對動物界的影響,暗喻我們人類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欲望,給動物生存的空間,也給未來留下更多的屬于大自然的美好。
“大自然的邀請函”這套書是作家薛濤送給孩子的邀請函,他希望孩子借此走進文學,走進自然。同時,這也是大自然借著作家和畫家的筆送給孩子的邀請函,讓他們打開全身細胞,調動起觸覺、聽覺、視覺、嗅覺,還要敞開心靈的那扇門,讓大自然中的草木、蟲獸走進來和他們展開對話、交流。這是孩子與自然真正建立聯結的第一課。
現在,這個文圖并茂的“邀請函”到了眾多小讀者的眼前。有小讀者說,文字簡練有力,擲地有聲,讀著讀著忍不住誦出聲了。對,這是文字的力量,自然的魅力。朗誦對文本有嚴格的要求,當讀者不自覺地要朗誦出來,文字本身便有了奔涌而出的節奏和旋律。
又有小讀者說,讀這套書就是在看畫展,像一趟眼睛的旅行。是的,孩子借助插畫補足了因不會觀察而遺落在大自然里的細節。再走進自然時,這些觸動會帶著他們轉換視角,關注到更多的細微之處。
然而,這更是一趟心靈旅行。孩子可以借助生命與自然的對話豐富生命體驗,真正學會觀察、思考和感受,進而在行動和心理上綻放道德的光輝。如此一來,孩子從自然中帶回來的不是落葉、枯枝或者標本,而是無數細微的、豐富的念頭。這些念頭就是一道道亮光,照亮他們以后的生命。因此,書頁間那些與萬物的對話,會真正走進孩子的心靈,在那里繁茂生長。
孩子走進自然,起初是一顆好奇心,滿足感覺的刺激。接下來,他們慢慢地從鮮活的景與物中找到滿足心靈的那部分,它們是陽光、大地,也可以是一棵樹、一只蟲子,更可以是一片落葉、一塊沉默的石頭。這一點一滴慢慢在孩子內心成長,最終生成一片郁郁蔥蔥的森林。內心擁有這片森林的孩子將胸懷寬闊、內心謙和、腳步堅定。
這是作家薛濤想給予孩子的,也是畫家桃子想給予孩子的,更是每一位父母想給予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