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真情、真心撥動觀者的心弦 ——談油畫“老伴”系列作品
老伴(油畫) 許廣專
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日前已在13個分展區開展。我的油畫作品《老伴》有幸入選,我感到非常榮幸和自豪。
其實,我創作“老伴”這個題材的作品具有一定的偶然性。2013年,我陪家人看病,在住院期間,遇到同病房一位陪床的農民老漢。由于我們倆的家人是臨床,我便和他聊了起來。他說:“家里剛剛翻蓋好新房子。老伴能干又好強,便血差不多有兩年了也不去醫院檢查,怕花錢。這次實在扛不住了才來醫院看病,結果已經是直腸癌晚期了,這可咋辦。這輩子跟著我凈受累了,也沒享到福。 ”我聽后心里很難受。我從小在農村長大,對農民有著特殊的感情,之前創作的作品也大多以農村題材為主,此情此景,我潛意識里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現實主義創作題材。由于已經熟絡,所以當我拿出相機給他拍照留作素材時,他并沒有戒備和反感。
之后幾年,我經常琢磨如何以藝術作品來呈現這些照片?怎么呈現?這個過程中我構思了很多小稿。小稿是一幅作品的藝術構成框架,主要是推敲畫面的藝術構成關系,包括點線面、黑白灰,節奏、疏密、韻律等因素,每一個細節都要精心安排。直到2016年我才鼓起勇氣拿起畫筆開始創作這個題材,作品在2018年入選“中國精神——第四屆中國油畫進京展” 。
《老伴》展出時,引來很多觀眾駐足,其中一個女孩兒在作品前淚流滿面,我走過去問她原因,她說:“看到這幅畫,我想起了我父親手術住院時的情景,非常真實,感同身受。 ”我聽后很受感染,一件作品能夠得到觀者的認可和共鳴是多么不容易。后來,我的“老伴”系列作品《老伴——溫情》入選第七屆(大芬)全國中青年油畫作品展。正是這幾次經歷,我決定繼續深挖這個題材。
在決定用“老伴”這個題材參加全國美展后,我重新構思了畫面的焦點。與第一幅《老伴》將焦點集中在老漢焦慮、驚恐、不安又充滿期待的神情上不同,這幅《老伴》的焦點是老漢俯身用他那粗糙的大手去撫摸老伴蒼白無力、插滿輸液管和血漿針的手,老漢跟老伴的關系顯得更“近”了。在色調上以明亮單純的暖色調為主體,突出鮮紅的血漿流入病重老伴的體內,表現出對生命的希望和對美好未來的憧憬。筆法上盡量不拖泥帶水,給人以暢快貫通的感覺,畫面一氣呵成,形、神、意緊密結合,形成自有的特點。
通過對“老伴”這一題材的深挖,我深感好的作品要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夠溫潤人的心靈。一幅好的作品要想讓觀眾感動、讓百姓認可,只有深入生活,用真情、真心、真意來創作,才能撥動觀者的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