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冬梅:基層文學雜志如何培養地方文學生態
中國作協的各位領導、老師、在座的編輯前輩們,同仁們:
大家下午好!
非常榮幸中國作協給這個機會,讓我上臺跟大家分享學習感受。說心里話,一接到任務,我蠻緊張,因為本身訥于言表,加上一口客家版普通話,不過想想,我是基層中的基層,一個基層的雜志責任編輯,也是一個“絨毛鴨子剛試水”的基層創作者,盡管臺下那么多資深編輯及大作家,那也還是我的同學呢,我就阿Q一下,在自家同學面前說說心里話。
第一個感受是尊貴和溫暖。16日上午,我的雙腳還沒有點到武漢的地盤,湖北省作協安排的接站車輛就來了電話,從師父接站到山水環抱的東湖,從主辦方老師一路的溫馨提示到門童的一個微笑,從吃住行的到場內外詳細周密、松弛有度教學安排。無不讓我們感受到大湖北的氣韻與熱情,讓作為文人及從事文字工作的我們感受到滿滿的尊貴與溫暖。
第二感受就是精準和豐盈。全國基層文學編輯培訓班的舉辦,讓習總書記關于文學藝術重要講話精神的經典解讀、最前端最主流的文學思潮、最受用最具操作性的編輯業務知識,這些珍貴的精神食糧都迅速傳送到全國各地的文學肌體,潤澤到無數基層刊物的毛細血管。如彭學明主任提出的“三千”思想:好作品要有千嬌百媚的語言、千回百轉的情節、千姿百態的人物形象,讓我們知道文學精品的肉身和骨血是如何鍛造的,《收獲》雜志副主編鐘紅明老師從文學堅守的角度,深刻剖析文學雜志的理想與理想的文學雜志,《長江文藝》雜志主編何子英老師則從編輯的眼力、腳力、筆力、腦力等 “四個力”來陳述編輯的能力和魄力,每一處出力,都旁征博引案例鮮活;每一處用力,都使到基層編輯的要害處,每一次發力,都是一次精準的精神扶貧。培訓下來,感覺內心沉甸甸的,無比豐盈。
第三個感受是責任和擔當。其實做個小編輯掙口飯吃也挺容易的,但把基層的文學雜志推到一個時空的端口,它需要守好一方文學隊伍的陣地,要開掘一方文學生態的濕地,更要鑄就一方文學精品的高地,那我們編輯就是有使命和擔當的。在新形勢下,我們也面臨著更多機遇和挑戰,這就要求要聽黨的話,跟黨走;要進一步為社會守正守真,鍛造社會品格;更加向善向真向上,培根鑄魂。
現在我來說說贛南及我們的江西贛州的《今朝》雜志。
《今朝》是贛州市文聯主辦的全市唯一綜合性文學期刊,以“感受時代脈搏,突出地域特色,推介重點作家,扶持文藝新人,繁榮文藝創作,弘揚先進文化,豐富人民生活”為宗旨。《今朝》還孕育了一個子刊叫《未來作家》,它立足于青少年寫作。以“青春、活潑、清新、雅致”為辦刊風格。
從全國區域性文學景觀來說,贛南的《今朝》《未來作家》編輯部做出了內刊該有的努力,這是內外合力的結果。首先是經費的保障。我們的《今朝》的前身《贛南文藝》原來是有刊號的,復刊的時候我們沒有資金,也沒有辦公場所,社長和主編帶著大家去化緣,作出成績后我們市文聯領導向市里提出申請,市委市政府也是非常重視,解決了辦公場所和60萬的辦刊經費問題。這樣我們辦刊及稿費就在內刊行列中讓人刮目相看了。目前贛州市文聯還爭取到了300萬元的精品項目扶持資金,用于扶持我市文藝精品創作。這些資金有一大部分是用來扶持我們優秀文學創作者的。其次是質量的保障。近年來不斷優化辦刊策劃、強化辦刊質量,搭建傳播平臺,拓展傳播渠道。我們編輯部定期召開編輯實務學習會,并嚴格執行三審三校制度,保證文章的優質;2017年成功地進行了《今朝》《未來作家》裝幀設計、改版升級;為適應媒體發展新形勢,我們按期推送公號,微信公號傳播由內陸拓展到港、澳、臺等地區;期刊的文章在電視臺音樂朗誦節目專欄播出;并成功制作了《今朝》《未來作家》電子書;鑒于《今朝》《未來作家》的辦刊質量以及業內影響度、辨識度和能見度,經江西省作家協會推薦,中國作家網邀請,《今朝》《未來作家》在2017年便成為“全國文學報刊聯盟會議”特邀代表,2019年再次受邀參加全國文學內刊座談會,與國內一流大刊和內刊并行業界交流。
作為基層文學雜志,我們在培養地方文學生態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也就是說不僅挖掘作者,也提供平臺和素材,培養作者甚至培養讀者。比如說我們舉辦“讓文學照亮生活”編輯進校園的系列活動,我們組織編輯和作家走進高校、走進工業園、走進“六打攻堅戰”的最前線,我們也舉辦各式的文學沙龍及改稿會,比如定期在古城墻和山巔舉行的“馬崖之會”就形成了品牌,年輕且有潛力的寫作者抱團取暖,因緣相聚,精神場域相投,相互討論給作品挑刺找茬,從文人相輕到文人相親,讓沙龍和改稿會變成延伸文學手臂拓展文學半徑的平臺,變為文本內外的課堂,讓文藝成為一種生活常態,切實葆養維護好我們的地域文學小生態,抱團合力出精品力作。(關于《星火》),成立驛長村,底下有火炬鋪,糧草鋪,啄木鳥。拍雜志旅行打卡照,aa制組織作者稻田寫詩,一起過文學年,讓雙腳走向農事,走向人民群眾。各地驛站也與今朝融合,省刊和市里的內刊共同發展。)
希望這么好的編輯班一直開下去,希望我們手上的刊物越來越好,希望在座的同仁們有好身體,有使不完的好眼力、好腳力、好筆力、好腦力!
(作者為 江西贛州《今朝》雜志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