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雄:山西網絡文學現狀——走向高原高峰
一.山西網絡文學總體情況
山西網絡文學的發展離不開全國網絡文學發展這個大背景。近20年來,山西網絡文學也走過了由“野蠻生長”到“引導服務”這樣一個過程。
1、引導服務情況:2014年10月23日,經山西省作協黨組研究決定,正式成立了山西網絡文學院,與山西文學院“兩塊牌子、一套人馬、合署辦公”,并舉行了首次網絡文學座談會。陳風笑、常書欣等18位網絡作家被聘為山西網絡文學院“首批在線作家”。此后,陳風笑、竹宴小生、拓跋小妖、叨狼、冷得像風等10位網絡作家成為山西文學院“簽約作家”。為加大網絡文學引導、服務、激勵的機制和力度,2019年5月,我們又成立了“山西省作家協會網絡文學委員會”,組建了工作機構,配備了工作人員;2019年8月,增設了“趙樹理文學獎?網絡文學獎”。
2、網絡作家情況:截止到2018年年底,我們組織專人完成了《山西網絡文學調研報告》,根據我們調研所了解到的情況,我省注冊網絡作家3.45萬人,其中:大神級網絡作家15人(全國200-300位);重點級網絡作家35人(全國500-600位);骨干網絡作家150人(全國3000-6000位)。
3、讀者受眾情況:據統計,到2018底年,全國網絡文學讀者約為3.5億,我省網絡文學讀者群達到近1000萬人。
4、綜合發展情況:從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來看,我省整體綜合網絡文學行業發展處于中等位置,跟浙江、江蘇、廣東、上海、四川、重慶、湖南等省市相比較,差距還比較大。
二、山西網絡文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幾年來,我省網絡文學存在的一些非常值得關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1. 網絡文學創作隊伍不小,但骨干作家不多。
從我省的情況來看,注冊的網絡創作者達到3.4萬余人,人數不可謂不多,但創作水準參差不齊,真正能創作出優秀作品的骨干作家并不是很多。根據統計,3.45萬人中,大神級作家15人,占比0.04%,重點作家35人,占比0.10%,骨干作家150人,占比0.44%。與發達地區相比,我們的大神級作家數量不多,特別是在全國有較大影響力和號召力的大神級作家不多。
2、網絡文學創作作品不少,但精品力作不多。
我省網絡作家創作了大量網絡文學作品,一些作品引起巨大反響,比如常書欣的《余罪》,比如由董群網絡小說改變的電影《戰狼》《戰狼Ⅱ》等均獲得了巨大成功,但整體看還是有數量,缺質量,特別是缺乏走向經典化的網絡文學作品。
3、網絡文學發展勢頭強勁,但管理引導不夠。
從我省的情況看,雖然成立了專門的機構“山西網絡文學院”和“省作協網絡文學委員會”,但由于缺乏專項經費,缺乏專職人員,日常業務工作始終處于“無米下鍋”“等米下鍋”“借米下鍋”的被動與尷尬狀態,所以,我省網絡文學的管理、引導、服務工作,還遠遠不能滿足網絡文學的發展需求。
4、網絡文學傳播范圍廣泛,但陣地建設不強。
我省的網絡文學作為一個剛剛起步的文化現象,它的傳播優勢不容我們忽視。但是,人們還未給予這塊新生的文學陣地以足夠的重視。由于缺乏有效的文化生產與消費的引導和管理,至今,我省的網絡文學陣營中還沒有一批比較穩定的作家和作品,一些成熟的優質作品也還不能順利地被改編成影視劇,實現其應有的更大的經濟價值。目前,我們還缺少一個比較穩定的網絡文學評價平臺,缺少一套合理規范的網絡文學運作系統,缺少一套有秩序的網絡文學生產與消費體制,甚至缺少一個網絡文學作家相互交流的信息網站和有品味、有品位的網絡文學“刊物”等等。
總之,山西網絡文學的發展,急需要“升級換代”,更需要走出“洼地”、走上“高原”、走向“高峰”。
(作者為 山西作協網絡文學委員會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