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爾加·托卡爾丘克《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 瑪爾塔往何處去
《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是奧爾加·托卡爾丘克的代表作之一,在這本書中,奧爾加·托卡爾丘克以其天馬行空的想象與肆意恣睢的勇氣,將世界抽象成為一個個相互綴連卻又相對獨立的故事,在這些有關人生哲理、無聊的想象、戰爭、苦難與消解苦難的瑣碎日常里,是對已知世界的神秘重塑,也是在構建另一種光怪陸離的敘事。輝煌壯麗,是托卡爾丘克的一貫風格,然而在《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的神秘世界里,出現了一位以意象具化而成的客觀實在的人,一位難以理解的老婦人,一位與自然緊密契合的使者——瑪爾塔。
她是自然的化身。她身上有大自然那種適時的生命力,她“只是夏天存在,冬天消失”,只在最蓬勃的季節現身,并且“像這里有關的事物一樣”,隱匿在沉默的蒼茫草野中。她年紀已經足夠老,衰老、緩慢,但在種植大黃時又能感受到她的“高大、強壯”,那種一旦親密土地就又重新煥發出來的強悍生命力。她無處不在,總在做著無關緊要的小事,但又與“我”緊密相關,她“總站在我背后,窺視我在干什么”。我甚至曾經與她一起剪過頭發,烏黑的頭發與斑白的頭發散落在地上。可以說,她就是“我”身邊的自然的具體化身。
她總是轉述來自生命最終的哲理。她告誡“我”:“沒有過去,沒有未來”,雖然她本身就是過去與未來節點上的一個神奇存在,她游離在客觀歷史之外忽隱忽現,她或許永恒,因為她知道“如果你找到自己的位置——你將永生”。文本中高蹈的神秘虛幻,導致她說的話不像從她口中總結出的真理,更像是一個轉述人,她生活,她存在,她即使不需要什么太過艱難的思考,也總能說出隱藏的巨大秘密,因為那是種轉述——來自真正絕對的真理,而非她本身。
她終將死亡。雨聲和舊收音機的聲音嘈雜,“我”想到死亡會以哪條管道進入她的體內。通過眼球的致死物是陰沉沉軟塌塌的某種陰暗東西,她往這看上一眼大腦便會被這穢物所占領直至死亡;死氣沉沉的聲響會通過耳朵讓她無法入睡、無法生活;無用的話語、蘋果中的死亡之卵會通過嘴巴將死亡帶給她:她最終會“破裂,碎成粉末”。無論她多么神秘與睿智,也會因為種種潛藏的風險而命喪黃泉,或許這只是“我”的臆想,但也是通過這種方式向虛無的永恒實體發出致命的疑惑,沒有不死,一切終將消逝。
每個人身邊都應該有一個瑪爾塔,她是另一個崇高的自己,是寄語人間的自然之子。托卡爾丘克大膽夸張的想象世界里,瑪爾塔,是這個不斷變化世界里的永恒。她充滿智慧,平靜,冷淡,她是樸素的不變。也因此,她顯得跟不上這個“先進”的時代,她甚至不識字,這意味著她的知識不是來自于任何已有的文明,而純粹靠個人的經驗,而那種遠遠超出個人經驗的哲思,只能來自于不可能達到的“理念”,她甚至可以懷疑造物主,因為沒有造出她想象的那種奇怪生物。而她也有隱隱的擔憂——擔心屬于她的森林轟然崩塌,那是與歷史、災難緊密相關的恐懼與記憶,瑪爾塔不僅屬于個人,她也鏈接著那片土地的過去與大地上的渺小個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