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深扎嶺南 回望十三行 粵味網絡文學精神新高地
    來源:中國作家網 | 劉妍  2019年10月29日16:10
    關鍵詞:網絡文學

    媒介變革導向文學標準風向標的重新定位,不自覺地誘發“新文學”的“文學革命”,從而導致“文學變局”。網絡文學,不僅是指在網絡發表、傳播的文學,而是在網絡中生產的文學。準確描述,互聯網是一個生產空間,而不光是一個的發表平臺。中國的網絡文學發展沒有經歷早期西方那樣大規模的自省性“超文本”實驗,而是商業化的類型寫作為主導。①傳統文學中的小說、散文、詩歌、報告文學,稱之為“作品”,印刷術成功解決了時空傳播問題,但對于生命的個體而言,這不但把創作者和接受者隔離,而且活生生地把讀者的除了視覺以外的感官剝奪了。傳統文學的解讀往往需要受過專業訓練的作家和讀者“轉譯”“解讀”,賦予個體更多的生命體驗和個人經驗。而網絡文學則具有“超文本”性,在麥克盧漢提出“互聯網”“地球村”“媒體會改變一切。不管你是否愿意,它會消滅一種文化,引進另一種文化”②的概念同時,后結構主義理論家羅蘭?巴特提出“文本”概念,打破了“作品”的封閉完整性,認為“文本”是無限開放的,讀者有創造性解讀的權利,甚至具有創作自己“文本”的權利。網絡文學具有“超文本”性質,無休止的“鏈接”,可以通向內部也可以通向外部,具有無限的開放性和流動性。《西方正典》作者哈羅德?布魯姆為代表的對流行的批評理論持反對態度,帶有文化保守傾向的審美精英主義的觀點。筆者不認同此類觀點。③互聯網時代,最大限度地打開人的感官。現代的中國人再也不能扮演傳統西方人固化超然物外和脫離社會的角色了。④

    《十三行》系列共有三部六本,《十三行 第一部 崛起》是開卷的第一部。這本以描寫清朝商戰為內容的歷史小說,以時間為經,以廣州十三行重大歷史事件背景為緯,縱橫交錯,錯落有致,形成一幅幅流動的歷史畫卷。第一部《崛起》分為上冊和下冊,共70章。它以十三行首富伍秉鑒的生平為創作藍本,寫出清朝時期十三行發展的興衰榮辱,以小見大,折射出清朝當時的發展狀態特點,風云變幻的百年發展史,是近年來少有的以十三行為主題的作品。

    人物形象:不完美的英雄形象

    《十三行》設置多條情節并行的結構形式,聚集了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人物,在相對穩定的時空中展開符合人物各自性格特征、社會地位的獨立活動。小說的開篇,作者花費了大量的筆墨有意刻畫主人公吳承鑒沉迷玩樂、玩世不恭的公子哥兒的形象。作者有預謀有計劃地打破英雄的完美形象,隨著故事情節地推進,家族生意的突變,大哥臥病在床,眼看著宜和行就要破產倒閉,英雄自帶的光芒在不經意間一點點地逐一呈現,無法遮擋地放出耀眼的光芒。呼之欲出的英雄形象多了一分痞子氣,多了一分逆境中的隱忍。在閱讀過程中,吳承鑒這一反傳統的英雄形象逐漸走進讀者的內心。吳承鑒內心對嫂子的尊重,對婢女贈送小禮物等細節,都體現人物內心的細膩柔軟,主動關愛了解女人的人物形象躍然紙上,一反傳統英雄身上的男性中心主義色彩,吳承鑒更符合南方男性的性格特征,剛強果敢又不失柔軟溫暖。

    小說結構:鐵三角多線敘事

    劉大先在《當代小說的賦形問題》一文中認為,“文學創作是作家通過文字的形式對他所經驗與體會到的世界進行形象化的塑造,原本雜亂無章、紛繁疊復的事件、人物、情感與隱在的精神脈絡在文字中被整飭、修葺、冶煉、鑄型。”⑤作者是一名創作經驗豐富的作者,對歷史、社會、商業都比較熟悉。作者以百年十三行為大背景,十三行統領江湖、家庭、宜和行三位一體的鐵三角,以江湖為中心,小社會(家庭),大社會(宜和行),依照親情、友情、愛情等多條線索,或明線或暗線,將江湖、家庭、宜和行三大空間有機有序地融合起來。江湖、家庭、宜和行三個散點各自為營,但相互間聯系密切無間各為中心。三個散點中心內部各有“乾坤”,枝枝脈脈,各有各的故事,各有各的生活小情趣。生動接地氣的細節描寫,小可融入人物之間的對話、日常生活,大可介入家庭、宜和行任一空間,與這兩個空間平行的還有令讀者向往的江湖空間,“滄海一聲笑,滔滔兩岸潮。”如此嚴密緊湊的敘事邏輯、時空結構,縱使沒有華麗的辭藻修飾,作者也能如魚得水地自由穿梭。

    作者以較深的史學功底和動人的故事情節將和珅、乾隆、嘉慶、如妃與十三行商幫千絲萬縷的聯系做了細膩生動的描寫,故事層層遞進,布局頗為巧妙,人物性格典型豐滿,歷史細節描寫精準,符合“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特征。粵港澳大灣區中,各行各業都有數不清的“吳承鑒”,外在表現各異,實則骨子里“不服輸”,危難時有擔當頗具責任感,遇事不慌。

    新的歷史觀:想象主體“由弱變強”

    外表不把錢當錢、事當事的吳承鑒實際上是見過世面,留過洋的人。他瞞著家里人,曾駕駛“花差號”(船名)出海,抵達南海的馬尼剌、呂宋、暹羅(今東南亞諸國)。“那些鄉下的土包子,說起去南洋就覺得像要過鬼門關。”“只要看好氣候,不那么倒霉遇上大風浪,也就幾天十幾天的事情,比去北京還省事呢。”上述國家處于國際航海的主要航線沿線上,資本主義性質的萌芽出現較早。他對早期資本主義中先進的生產方式和生產關系耳濡目染,潤物無聲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處事、做事方式--富有冒險精神、追求科學、鼓勵市場合作競爭。傳統教科書中對資本主義的評價大致是“貪婪、殘忍、原始積累”,早已固化的大眾印象,用現代社會發展的觀念來審視,或許片面些。兩百多年前,西方國家的“崛起”有著一定的“必然性”。此處,作者在寫作的歷史觀上呈現出一種“新的歷史觀”,能夠恰如其分地換位思考,深刻“理解”站在現實主義的當下,同樣需要冒險科學競爭的精神,這不正是歷史的、美學的、人民的創作觀的體現?不正是此書的現實意義所在嗎?仔細咀嚼作者的“新歷史觀”,不難發現,作者的站位與時代社會背景密切相關。“新的歷史觀”表面上是對西方歷史史料的“新發現”,實際上呈現出的是中華民族從“屈辱的中國”到如今“崛起的中國”對西方歷史想象的變化。出現這一轉變的主要原因是作為想象的主體“由弱變強”,逐漸理解、認同了其想象對象,迫切地想要通過解釋西方國家如何“崛起”來確定自己的合乎邏輯做法的合理性。文本所體現的意義超越了已發表出版或在更的其他所有網絡小說。

    文學的生命在于創新和原創

    熟悉國內網絡文學現狀和版圖的人都曉得,廣東的網絡文學現狀尷尬。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靜官的《獸血沸騰》、羅森的《阿里布達年代祭》、打眼的《黃金瞳》、網絡科幻小說鼻祖玄雨、天下霸唱、慕容雪村等大神級的網絡作家,都是在廣東土壤生長起來的。廣東人會生兒子而不會取名字,人才來了又走,來來去去,最后成了四川、湖南、浙江、江蘇等地的寶貝疙瘩。網絡文學的老祖宗祠堂--起點中文網的成立誕生地,就是在廣東陽江,一個地級市。那里的“水晶宮”內住著古代沉沒的寶船,寶地自然地杰人靈,亦成為網絡文學的封神地。可惜的是,網站在升級“飛天上神”時,被上海的盛大集團以2000萬元收購,分散在全國各地的“起點人”紛紛聚攏上海。網絡文學的重心從廣東轉移到上海,網絡文學的骨髓里已經打下了“海派”烙印,即便是后來騰訊收購成為閱文集團,網絡小說界都認為網絡小說屬于海派,與粵派沒有一毛錢關系。這一現象值得深刻的反思。

    2018年,廣東的游戲產業收益達到1811億元,占全國76.2%的份額,較2015年上升4.2%。2015至2018年,中國的游戲連續四年蟬聯全球第一的份額。游戲行業,全國看中國,中國看廣東。無獨有偶,廣東的動漫行業情況類似,2018年廣東的動漫規模為632.2億元,占全國34.1%份額,位居全國首位。數據勝于雄辯,毋庸置疑,文學與游戲、動漫的基因類似,天生具有較強的融合性。

    既懂文學又懂文化產業的人深諳規律,文學是一切文化產業的命、源、根、本,文學與電影、動漫、游戲等多種藝術表現形式結合,跨界融合,破局重生。包括文學在內的各種文藝形式和內容的再現與創造、繼承與斷裂、藝術與商業、高雅文化與大眾文化的競爭張力,彰顯藝術的想象力感染力和無限的精神養分。最新統計數字顯示,互聯網上網的8億多人次中,約有6.2億游戲玩家,比例達到73%。游戲玩家中又有2.34億人群是付費玩家,2018年人均消費達到1015元。強勁的市場不斷推動網絡文學創作向前縱深發展。

    文學文藝的生命是創新,競爭的力量是原創。《十三行》2018年開始在網絡上首發連載,一直受到粉絲的追捧。我認識的網絡作家,知識結構優良。他們沒有高高俯視的傲慢,沒有自以為是的唯我獨尊,更多的創作源泉皆來自生活,人生感悟,個人體驗和獨特經驗。邁開腳步,走出小房間,背起電腦,深入生活,接近現實。越來越多的網絡作家們,徹底地把自己融入火熱的現實生活中。

    祖國是人民最堅實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閃亮的坐標,粉絲經濟的力量不容小覷。通過書中的靈魂人物吳承鑒了解十三行,了解廣東的前世今生,了解廣東文化自信的歷史淵源,極具現實意義,《十三行》是粵派網絡文學書寫嶺南文化的精神新高地。(文章略有刪改)

    注釋:

    ①“網絡文學”在歐美等西方國家不是一個明晰的概念,基本是一種小眾先鋒的超文本實驗。這種基于文字的實驗比較大規模地出現在因特網興起早期,即上個世紀末,具有可貴的媒介自省性。

    ②(加)埃里克?麥克盧漢,弗蘭克?秦格龍《麥克盧漢精粹》,第248頁、中譯本序,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

    ③布魯姆以“審美價值”為核心的經典研究有鮮明的針對性,他對當代一些流行的批評理論持反對態度,稱為“憎恨學派”,包括新馬克思主義批評、女性主義批評、拉康的心理分析、新歷史主義批評、結構主義符號學等,因為這些批評觀念常常主張顛覆以往的文學經典,并特別重視社會文化問題。參閱【美】哈羅德?布魯姆:《西方正典》譯者序言,江寧康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05年。

    ④(加)馬歇爾?麥克盧漢:《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增訂評注本),何道寬議,作者第一版序,南京:譯林出版社,2011年。

    ⑤劉大先:《當代小說的賦形問題》(N),《文藝報》,2016年6月27日第2版。

    ⑥梁啟超:《梁啟超全集》,第三冊,第六卷,王荊公,第1683頁,北京出版社,1999年7月。

    ⑦梁啟超:《梁啟超全集》,第三冊,第六卷,王荊公,第1691頁,北京出版社,1999年7月。

    ⑧梁啟超:《梁啟超全集》,第三冊,第六卷,王荊公,第1691頁,北京出版社,1999年7月。

    ⑨梁啟超:《梁啟超全集》,第三冊,第六卷,王荊公,第1691頁,北京出版社,1999年7月。

    ⑩(英)特里?伊格爾頓:《二十世紀西方文學理論》,伍曉明譯,第14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

    ?網絡文學何時起步說法各異。1997年12月25日“榕樹下”全球中文原創作品網開通,標志著中國網絡文學的大門正式開啟。筆者贊同從1998年《第一次的親密接觸》在網絡流行算起,這種“紀元法”的側重點不在作者/原創一方,而在受眾/傳播一方。或是網絡文學與傳統紙媒精英文學的區分線。

    ?麥克盧漢曾談到:“技術的影響不是發生在意見和觀念的層面上,而是要堅定不移、不可抗拒地改變人的感官比率和感知模式。”(加)馬歇爾?麥克盧漢:《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增訂評注本),何道寬譯,第30頁,南京:譯林出版社,2011年。

     

    人妻少妇精品无码专区漫画| 国产成人精品怡红院| 精品免费久久久久国产一区|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蜜芽影院| 国产精品无码av片在线观看播| 最新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 |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久野外|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AAA片| 国产精品无码a∨精品|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综合|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 | 亚洲欧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国产手机| 青娱分类视频精品免费2| 国产微拍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久久九九久精品国产免费直播| 91精品国产色综合久久| 久久精品99香蕉国产| 精品日韩亚洲AV无码 | 精品免费视在线观看| 色欲国产麻豆一精品一AV一免费| 2021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不卡| 韩国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香蕉精品高清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麻豆| 窝窝午夜色视频国产精品东北|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日本| 人妻精品久久无码区|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免费观看地址|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成人|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成人AV秋霞| 久久精品亚洲日本波多野结衣|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 国产免费阿v精品视频网址| 人妻少妇乱子伦精品|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