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國而歌》:找尋云南電影的新支點
《為國而歌》電影海報
10月18日,電影《為國而歌》在中央民族大學首映。影片以人民音樂家聶耳為主人公,講述聶耳的生平以及他創作《義勇軍進行曲》的過程。
早在1959年,由鄭君里導演、趙丹主演的電影《聶耳》已經對聶耳的生平進行了詳細的展現。電影《為國而歌》對聶耳的生平進行了新的剪裁,對聶耳23年的生命旅程進行了取舍和藝術加工。
影片以聶耳青年時期在云南與上海的經歷為主干,展現了聶耳從一個具有革命信念的青年人成長為一名人民音樂家的歷程。聶耳生于云南,長于云南,云南的明麗山水滋養了他的音樂才華。聶耳的母親彭寂寬是花腰傣,自小生活在云南花燈民歌之鄉——玉溪市峨山縣。她能歌善舞,會唱各種民歌,包括在昆明等地廣泛流傳的洞經調、花燈調、洋琴調等等。母親的熏陶成就了聶耳的音樂天賦。電影有一幕表現聶耳母親勞作時唱傣族民歌的場景,是電影《聶耳》所沒有的?!稙閲琛愤€以聶耳的好友張潤武的形象,連接起松山保衛戰慘烈的戰爭圖景,以此來表現在《義勇軍進行曲》的歌聲中,中華民族如鳳凰涅槃一般的新生。
帶著多民族文化的音樂基因,聶耳投身于他生活的大時代,這是一個革命志士“用飛濺的不平之血把舊世界涂染遍”的革命年代。聶耳來到當時的文化中心上海,邂逅了當時的中國電影人。那時的電影業正處于從無聲片到有聲片的轉換時期,是電影音樂的黃金時代,聶耳很快成為了一名創作力豐沛的電影作曲家。曾經與聶耳合作過多部電影的導演孫瑜曾經這樣評價聶耳:“在他短短兩年半的創作期間寫的幾十首歌曲,卻以雷霆萬鈞的力量推進了中國新音樂運動。他的創作除了以后作為我國國歌的《義勇軍進行曲》外,還有《大路歌》《開路先鋒》《碼頭工人歌》《畢業歌》《前進歌》《新女性》《賣報歌》等名曲。”1935年,根據田漢歌詞創作出的《義勇軍進行曲》,在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被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代國歌,1982年被確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象征。
影片略去了聶耳初到上海時在貿易公司打工以及成名后去北平求學的經歷,主要表現了他在云南與上海兩地的生活,粗線條地勾勒出人物成長的軌跡。聶耳從邊地云南走向文化中心上海的經歷,也是一個從邊疆走出的青年融入時代洪流的軌跡。聶耳的一生是一種象征,他融入歷史并成為歷史的創造者。他以排山倒海的旋律,表達了全國民眾救亡圖存的怒吼;以慷慨激昂的曲譜,喚醒了人民自由解放的堅強斗志和勝利信心。聶耳的音樂一次次使勞動人民健康宏亮的聲音響徹云霄。聶耳為國而歌,他讓新造的國民發出新聲,他也由此獲得了永生。
在這部電影中,我們也看到了影片第一出品方——云南民族電影制片廠的身影?!渡衩氐穆冒椤贰段宥浣鸹ā贰赌ρ糯觥贰栋⒃姮敗返纫幌盗性颇嫌跋?,表達的都是時代性命題,成就了云南電影的輝煌。這些云南影像以百川歸海的氣勢,匯入了中國電影事業的發展洪流之中,而在這個過程中,云南影像也找到了自己的主體性,形成了一個難以企及的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發展高峰。
《為國而歌》中的聶耳形象也給云南電影一個啟示:個體只有融入大時代,才能找到屬于自己的時代定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需要強大的影像生產力來完成。云南電影如果能夠找到新的支點,必將獲得更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