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網絡文學的新擔當
2019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頒布《關于進一步激發文化和旅游消費潛力的意見》,特別提到,要鼓勵打造中小型、主題性、特色類的文化旅游演藝產品;促進演藝、娛樂、動漫、創意設計、網絡文化、工藝美術等行業創新發展,引導文化和旅游場所增加參與式、體驗式消費項目;《意見》還提出,要促進產業融合發展,支持非物質文化遺產主題游等業態發展,促進文化、旅游與現代技術相互融合,發展新一代沉浸式體驗型文化和旅游消費內容。
《意見》的頒布,意味著新的文化經濟模式正在全面推行。在社會發展的大背景下,我們應從文化強國的戰略高度思考網絡文學行業,從互聯網文化繁榮的高度思考特色文化培育,從地域文化特質的角度考量網絡文學產業與區域經濟的結合,從產業融合發展的經濟視野出發,打造網絡文學泛文化IP產業鏈,使之成為新時代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網絡文學如何深耕細作,加快發展,并助推激發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是我們從業者在互聯網大環境下面臨的新課題。
首先,網絡文學在新文化經濟時代,可以有新作為、大作為,這與它的自身特質和社會屬性是分不開的。欣欣向榮的網絡文學是時代的產物。2018年,網絡文學用戶規模達4.3億。網絡文學的快速發展,是由以下幾個方面促成的:(一)人民群眾對文化消費日益多元的強烈需求,成為網絡文學快速發展的生命源頭。(二)科學技術為網絡文學提供了越來越便捷的載體,從面向白紙型受眾的免費APP到服務輕中產階級、多次元受眾的平臺,網絡文學的故事內核擁有了多元化的表達方式。(三)新的文化經濟時代下,激發文化與旅游消費潛力的文化、旅游與現代技術相融合,也為網絡文學聚合文化資源提供了廣闊空間。
網絡文學處在文化創意產業最前端,是游戲、影視、動漫等文娛產業的源頭活水,承擔社會多種業態賦能、以原創精品帶動整個行業升級發展的使命職責。因此,從一定程度來說,網絡文學行業的故事核,為文化消費市場提供了強大的驅動力。
在黨和國家主管部門出臺的多項政策文件中,對包括網絡文學在內的網絡文藝健康發展提出了重要意見,在健全法規制度、引導精品創作、完善進化環境、打擊侵權盜版、倡導創新創造方面均提出了一系列針對性舉措,為網絡文學的健康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環境。
綜上,網絡文學行業的文化消費特質、內在驅動和發展前景,為網絡文學助力文化消費新政策的推行奠定了堅實基礎。
其次,網絡文學有新作為,還需要從業者將網絡文學的經濟屬性和社會屬性相結合,培育好內容,與網絡文學作家一起創作出服務于新時代的網絡文學精品。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推動網絡文學與不同文化特質融合,既能保護與傳承民族記憶,延續代際公平,又能增進民族凝聚力。優秀的網絡文學IP作品,可以聚合地方豐富文化資源,為虛擬的想象空間增加落地體驗探索,并通過與在地場景空間資源的有效連接,增強文化、旅游場景吸引力,將網絡文學的線上流量轉化為在地線下流量,實現區域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第一,推動網絡文學作品吸取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質,打造區域文化名片,助力區域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中國出版集團主辦的海峽兩岸新媒體原創文學大賽與各地作協進行緊密合作,催化具有不同地方特色的網絡文學IP名片。例如展現運河文化的《靜靜的運河》,弘揚安徽宣紙文化的《紙魂》,體現深圳發展歷程的《深圳謠》等。深圳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城市,小說《深圳謠》既讓讀者深刻認識改革開放的偉大成果,也推動了大眾對深圳城市元素、城市基因、城市文化的理解。
第二,打造網絡文學精品,助推行業經濟發展。大佳閱讀通過現實題材征文,引導創作者深耕生活,將觸角深入到社會不同行業,發掘行業人講行業故事,增強故事的現實性和代入感。
有生活的作者,本身就有強烈的時代感和在地性,他們調用自身生活閱歷和行業經驗創作網絡小說,為今天的文學創作尤其是現實題材創作提供了重要的現實精神與活力保障。如《白紙陽光》,聚焦社群工作的交通難、買菜難、就醫難等開門十大難,從動遷居民面臨的生活問題寫起,進而塑造了一群社區工作者的形象,探索了社區管理的新模式。作者本身是上海某區的一位社群工作人員,對這方面題材如數家珍。《白紙陽光》以其真實感獲得大量讀者好評,同時也獲得了版署與作協推優。
我們希望與各省市各行業進一步合作,攜手開發網絡文學的區域文化名片,創新文化供給,在開發文化、旅游潛力方面,勇于擔當,發揮網絡文學行業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