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發展的新境界
    來源:文藝報 | 陸貴山  2019年10月25日08:20

    改革開放以來,當代中國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偉大變革,實現了跨越性的歷史發展,中國人民豪邁地進入了新時代。文藝事業與社會進步相適應,取得了大繁榮、大發展。創作、評論和研究的新經驗和新成果業績斐然,需要認真總結。新的歷史條件下,也出現了一些新情況和新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對文藝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講話,運用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對新時代歷史條件下當代中國文藝界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給予了帶有全局性、前瞻性和創造性的科學總結。這些講話是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新發展,作為綱領性的歷史文獻,具有劃時代和里程碑的意義,對新時代新文藝的繁榮,具有方向性和戰略性的指導作用。

    加強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

    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首先強調文藝與新時代人民的關系。可以說,他的講話是對毛澤東提出的文藝為人民服務和如何為人民服務問題的歷史性的新發展。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強化和優化文藝和人民的血肉聯系,關涉到文藝發展的根本道路。人民需要體現文藝存在和發展的根本動力和最高價值,是文藝的靈魂和生命之所在。我國久傳不息的名篇佳作都充滿著對人民命運的悲憫、對人民悲歡的關切,以精湛的藝術彰顯了深厚的人民情懷。文藝工作者要想有所成就,必須自覺地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歡樂著人民的歡樂,憂患著人民的憂患,做人民的孺子牛。這是惟一正確的道路,也是作家藝術家的最大幸福。人民生活中存在著文學藝術原料的礦藏,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學藝術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作源泉。一旦離開文藝創作的源頭活水,文藝一定會變成無根的浮萍、無病的呻吟、無魂的軀殼。

    為了人民,必須熱愛人民。熱愛人民應當具有深刻的理性認識和具體的實踐行動。對人民,要愛得真摯、愛得徹底、愛得持久,人民是歷史的主人,是歷史發展的動力,是歷史前進的創造者。文藝創新,歸根結底來源于人民,只有腳踩堅實的大地。推動社會進步和促進文藝創新的方法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辦法是深入人民、扎根生活,誠心誠意地以人民為中心、以精品奉獻人民、用明德引領風尚。作家藝術家應當滿懷激情地描寫和歌頌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偉大實踐活動。要“帶著心”“動真情”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拆除“心”的圍墻,不僅要“身入”,更要“心入”、“情入”。要徹底解決好“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這個根本問題。

    樹立和加強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才能有利于培養現代化的人,確立人民的信仰,提升公民的思想文化素質和倫理道德情操,造就新時代的一代新人。生活中并非到處都是鶯歌燕舞、花團錦簇,社會上還有許多不如人意之處、還存在一些丑惡現象,污染和腐蝕人們的心靈。如果文藝創作只是單純記述現狀、原始展示丑惡,而沒有對光明的歌頌、對理想的抒發、對道德的引導,就不可能鼓舞人民前進。應該用現實主義精神和浪漫主義情懷觀照現實生活,用光明驅散黑暗,用美善戰勝丑惡,讓人們看到美好、看到希望,達到懲惡揚善的目的。歸根到底,要處理歌頌真善美和揭露假惡丑的關系。只有弘揚真善美,提升正能量,才能推動社會的全面進步,提高人的綜合素質和促進人的全面自由發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沒有靈魂,文學藝術作為精神事業,應當承擔起培根鑄魂的神圣職責。培根鑄魂是培真善美的根,鑄真善美的魂。

    真善美不僅是藝術普遍永恒的母源性標準,而且全面深刻體現藝術的本質和功能,統攝文藝創作、文藝批評、文藝研究的全方面和全過程。從創作對象方面說,文藝尤其要選擇和表現社會生活中的真善美的人物和事件;從服務對象方面說,文藝承擔著推動和促進建構真善美的社會和培育真善美的人的神圣職責;從作為創作主體的作家藝術家,作為評論主體的批評家,作為研究主體的理論家來說,只有樹立真善美的堅定信念,追求和贊揚真善美,誓做真善美的人,才能有助于文學藝術實現建構真善美的社會和培育真善美的人的歷史使命。簡言之,只有文藝工作者是真善美的人,才有利于表現真善美的人,才能有利于為社會培育和造就真善美的人。從真、善和美的關系而論,真是美善的基礎。不真的善是偽善,不真的美是虛美。從真與意識形態的關系而論,不真的意識形態是虛假的,甚至是有害的;從真與人生和社會的關系而論,不真的人生和社會是浮躁的,甚至是病態畸形的。因此,真實是藝術的生命。求真、向善、尚美,是作家、藝術家、評論家和理論家的基本素質。真是對人生真諦和社會真理的叩問,善是對真提出的道德要求,美是真和善相得益彰迸發出來的燦爛光輝。

    現實生活中,既存在著真善美,同時也存在著假惡丑。真善美和假惡丑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任何社會都有正面和負面,都有光明面和陰暗面。這是很正常的。作家藝術家可以歌頌真善美,可以暴露假惡丑,也可以表現真善美和假惡丑的矛盾和對立、沖突和搏斗。應當鼓勵作家藝術家正面表現社會生活和先進模范、英雄人物的真善美,推動社會的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自由發展,也提倡作家藝術家反映現實生活中的假惡丑,以引起療救的注意,有利于社會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設。

    真是藝術的生命。真是善和美的基礎。誠然,藝術需要虛構和想象,把生活真實轉化為心理真實和情感真實。但這種高于生活真實的藝術真實應當更深刻地反映社會的真理和人生的真諦,藝術應當表現真善美,揭露和批判假惡丑也是為了弘揚真善美;藝術應當表現光明面,揭露和批判陰暗面也是為了擴大光明面。籠統地不加分析地反對寫陰暗面是不正確的。但對寫陰暗面理應提出更高的要求,確立必要的原則和規范。諸如:不滿足于羅列和展覽假惡丑的表面現象,應當努力揭示滋生陰暗面的土壤和根源;堅定理想和信念,防止和克服陰暗心理;增強批判力度;給人以改變的希望,鼓起人們變革的勇氣。只有反對造假的文藝,才能確立真意識,有利于建構真的人生和真的社會。

    真善美既是評價藝術的尺度和標準,也體現藝術的本質、功能、價值和作用。文藝是鑄造靈魂的工程。“好的文藝作品就應該像藍天上的陽光、春季里的清風一樣,能夠啟迪思想、溫潤心靈、陶冶人生,能夠掃除頹廢萎靡之風。”文藝弘揚真善美,提升正能量,關鍵在于文藝隊伍,在于作家、評論家、理論家樹立和堅定真善美的信念。創作和培育真善美的人,有理由要求作家、藝術家、評論家和理論家誠實熱情,德藝雙馨,誓做真善美的人。

    加強和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應當努力塑造社會主義新人形象。“文學是人學”。寫人的問題是文學的靈魂和核心。文藝的基本問題是和人的關系問題。文藝工作者應當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只有作家爭做新人,塑造新人,才能有助于培育新人。我們通常說,人民是歷史發展的動力。其實,那些干活的人和給力的人才是歷史發展的動力。這些人的主體是勞動者、建設者、創業者、新人形象和英雄人物。真正意義上的新人的根本標志是改變舊環境和創建新環境。這種新人形象是具有“實踐理性”和“實踐力量”的人,是通過社會變革的偉大實踐,改天換地,實現人生理想和社會理想的一代新人。塑造新人形象,對推動歷史的發展、提升人的綜合素質、建設社會主義新文藝,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新人形象不僅是先進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代表,同時是先進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代表,是先進的思想文化和高尚的倫理情操的代表。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塑造新人形象對完善人格、提高人的綜合素質具有重要作用,對實現人的解放具有積極意義。

    擔當新時代的歷史使命

    習近平總書記說,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藝,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精神,任何一個時代經典文藝作品都是那個時代的社會生活和精神的寫照,都是那個時代的烙印和特征。任何一個時代的文藝,只有和國家和民族緊緊維系、休戚與共,才能發出振聾發聵的聲音。反映時代是文藝工作者的使命。廣大文藝工作者要把握時代脈博,承擔時代使命,聆聽時代聲音,勇于回答時代課題。文藝工作者應當自覺地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同步,把握時代脈搏、聆聽時代聲音,承擔記錄新時代、書寫新時代、謳歌新時代的使命,勇于回答時代課題,從當代中國的偉大創造中發現創作的主題、捕捉創新的靈感,深刻反映我們這個時代的歷史巨變,描繪我們這個時代的精神圖譜,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

    當代中國向現代化前進的時代變遷、歷史變革、社會轉型,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宏偉目標,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是新時代給當代中國的作家、藝術家、評論家、理論家提供的歷史機遇,賦予他們光榮的時代使命。中國當代的人文知識分子作為具有現代意識的智者,不應當是現代化事業的局外人和旁觀者,而應當是具有愛國志向和積極進取精神的參與者和見證者。古往今來,任何一個有作為的民族都以自己的獨特精神著稱于世。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順應、描寫和推動現代化的歷史進程,是中國當代藝術家的歷史使命。文藝是引領人民前進的燈火和鼓吹時代變遷的號角。堅持以精品奉獻人民。一切有價值、有意義的文藝創作都應該反映現實、觀照現實,都應該有利于解決現實問題、回答現實課題。應當立足中國現實,植根中國大地,把當代中國發展進步和當代中國人精彩生活表現好、展示好,把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闡釋好。文藝創作要以扎根本土、深植時代為基礎,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內涵、藝術價值。評論家理論家應當立足體驗、參與和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提出具有自主性、獨創性的理論觀點。天是世界的天,地是中國的地,只有眼睛向著人類最先進的方面注目,同時真誠直面當下中國人的生存現實,我們才能為人類提供中國經驗,我們的文藝才能為世界貢獻特殊的聲響和色彩。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明進步,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浴血斗爭,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的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歷程,古老中國的深刻變化和中國人民極為豐富的生活,為文藝創作提供了極為肥沃的土壤。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價值觀。我們要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之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成為全體人民的共同價值追求,成為我們中國人的獨特精神支柱,成為百姓的自覺的行為準則。要號召全社會行動起來,通過教育引導、輿論宣傳、文化熏陶、實踐養成、制度保障等,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廣大文藝工作者要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旗幟,充分認識肩上的責任,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動活潑、活靈活現地體現在文藝創作之中。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最深層、最根本、最永恒的是愛國主義。愛國主義是常寫常新的主題。擁有家國情懷的作品,最能感召中華兒女團結奮斗。我們當代文藝更要把愛國主義作為文藝創作的主旋律,引導人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當代中國作家的時代角色和歷史使命是既要當好人類的工程師,又要像巴爾扎克那樣,當好人類歷史的書記官,為當代中國現代化的歷史進程立傳,為人民立言立德,為建設者、創業者、英雄人物和新人形象塑像,為普遍百姓的生活開新天。當代中國作家應當效法巴爾扎克和托爾斯泰的榜樣,全景式和全過程地表現當代中國的時代變遷、歷史變革和社會轉型,這是當代中國正在進行的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當代中國的文學創作,反映主旋律的、主流的、主導的、主潮的大敘事的作家作品并不多。只有大力塑造創業者和新人形象,才能唱響主旋律,才能展現核心價值體系,才能從正面、集中地、充分地體現推動歷史變革和社會轉型的創造精神,才能使當代中國文壇的面貌和格局發生結構性和根本性的變化。

    弘揚中華美學精神

    中華民族在長期社會實踐中,經過精神積淀,歷史地形成的人文精神、社會風尚、傳統美德和道德規范,作為非常寶貴獨特的思想品格和文化基因,理應通過文藝傳承和弘揚。“托物言志、寓理于情,講求言簡意賅、凝練節制,講求形神兼備、意境深遠,強調知、情、意、行相統一”,這些特征講究志情統一、形神統一、中和統一、意境統一,知、情、意、行統一的文化和美學觀念,在世界上獨樹一幟,標志著中國人民的心靈的優美的、和諧的、靜好的和深沉的精神世界。

    中華美學精神以中國文化精神為內涵,中國人民創造出光輝燦爛的中華文化,文化文藝工作者要堅持用明德引領風尚,啟迪思想、陶冶情操、溫潤心靈,承擔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理應以高遠志向、良好品德、高尚情操為社會作出表率。

    中華美學精神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圭臬并表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國精神和中國文化精神的集中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實施鑄造人的靈魂的偉大工程,必須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文藝的根本責任。文藝工作者應當敢于擎起民族精神火炬,吹響時代前進號角,用最優秀的作品、最高超的技藝、最鮮活的形象去贊美中華民族光輝燦爛的文化,弘揚我們賴以自立自強的偉大的中國精神和民族精神,用文藝精品去感染人、感動人、感化人,宣揚真善美、批判假惡丑。作家藝術家要有信仰、有情懷、有擔當,堅守高尚的職業道德,樹立高遠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國情懷,努力做對國家、對民族、對人民有貢獻的文藝工作者。

    我們強調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堅守改革開放和勇于創新的中國精神和中華美學精神,并不排斥學習借鑒世界優秀文化成果。我們社會主義文藝要繁榮發展起來,必須認真學習借鑒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優秀文藝。只有堅持洋為中用、開拓創新,做到中西合璧、融會貫通,我國文藝才能更好發展繁榮起來。其實,現代以來,我國文藝和世界文藝的交流互鑒一直在進行著,并取得了借鑒國外又進行民族創造的豐碩成果。魯迅等進步作家當年曾大量翻譯介紹國外進步文學作品和文學理論。新中國成立后,我們學習借鑒蘇聯文藝,如普列漢諾夫的藝術理論、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體系。這種學習借鑒對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社會主義文藝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改革開放之后,我國文藝對世界文藝的學習借鑒更加廣泛,并賦予其健康向上的內容。

    弘揚中華美學精神必須抵制崇洋媚外。我們應當是人類一切優秀文化遺產的批判繼承者和發揚光大者。狹隘的封閉的民族主義會堵塞通向真理的道路。新時期和新世紀后,當代中國文論界有選擇地承接和吸納了西方現當代文論的有益滋養,使傳統的中國文論產生了結構性的優化,得到了重塑和新變。這是必須充分肯定的。毋庸諱言,西方現當代文論中國化的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以后現代主義為主調的各式各樣的非理性主義的文藝思潮和文藝觀念,對作為發展中國家的當代中國來說,表現出明顯的時空錯位,并非完全適合當代中國的國情和文情。這些文論思想過于精英化和書齋化,脫離實際,脫離群眾,多半停留于語言層面。這些社會文化思潮“化中國”的謀略和企圖大大超越了“中國化”的改制和重塑。這些以反中心、反穩定、反權威、反統一、反深度、反價值、反理性為特征的所謂“片面深刻的真理”,對培育人民的思想文化素質和推進現代化的歷史進程,具有不可忽視的負面作用。因循守舊、故步自封是沒有出路的,但崇洋媚外,惟西方馬首是瞻,喪失文論的獨立性和話語權,將會危及中國文化的魂魄。有志氣、有骨氣的中國當代文藝家和理論家,應當更加尊重和珍惜中國經驗和中國精神,本著“以我為主”的原則,吸納中西文論的精華,交匯融通,優化組合,擇善而從,推動中國特色的文學藝術和文藝理論的新發展。

    發揮文藝批評的重要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說:“要高度重視和切實加強文藝評論工作。文藝批評是文藝創作的一面鏡子、一劑良藥,是引導創作、多出精品、提高審美、引領風尚的重要力量。”文藝批評不能都是表揚甚至庸俗吹捧、阿諛奉承,不能套用西方理論來剪裁中國人的審美,更不能用簡單的商業標準取代藝術標準。這樣會導致文藝批評的褒貶甄別功能弱化,缺乏戰斗力、說服力,不利于文藝健康發展。

    真理越辯越明。一點批評精神都沒有,都是表揚和自我表揚、吹捧和自我吹捧、造勢和自我造勢,失去了文藝批評的功能。文藝批評要褒優貶劣、激濁揚清,像魯迅所說的那樣,批評家要澆花除草,更要做“剜爛蘋果”的工作。應當杜絕“紅包批評”和“人情批評”。“要以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為指導,繼承創新中國古代文藝批評理論優秀遺產,批判借鑒現代西方文藝理論,打磨好批評這把‘利器’,把好文藝批評的方向盤,運用歷史的、人民的、藝術的、美學的觀點評判和鑒賞作品,在藝術質量和水平上敢于實事求是,對各種不良文藝作品、現象、思潮敢于表明態度,在大是大非問題上敢于表明立場,倡導說真話、講道理,營造開展文藝批評的良好氛圍。”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運用歷史的、人民的、藝術的、美學的觀點評判和鑒賞作品”的批評理論和恩格斯主張“用美學的和歷史的觀點”評價作品的批評標準以及和毛澤東的“政治標準第一,藝術標準第二”的批評標準,考察歷史上的文藝要看對人民的態度如何和對歷史有無進步意義的論述,一脈相通,更全面、更完整、更簡約、更鮮明,是對恩格斯和毛澤東的批評理論和批評標準的歷史性超越和綜合性創新。習近平總書記倡導的文藝批評的“四大觀點”,是馬克思主義文藝批評理論的新發展,這“四大觀點”作為文藝批評理論的基本原則,對從事文藝批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批評標準和文藝觀念具有深層聯系。批評標準體現和折射相對應的文藝觀念。文藝批評作為運動著的美學和文藝觀念實際上反映著文藝的本質。對文藝怎么看,決定對文藝怎么評。“四大觀點”實際反映著文藝的本質,即文藝的本質是社會歷史本質、人學本質和審美本質的有機統一。文藝的性質決定文藝的批評功能。

    從歷史觀點看文藝。運用歷史的觀點來評價文藝,關注文藝的歷史內容,把作品放到一定的歷史范圍內、歷史條件下、歷史背景下、歷史過程中、歷史結構里加以審視和評論。我們提倡的社會歷史學的觀點實質上是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社會歷史是文藝的根基和源泉。文藝是一定時代的歷史環境和現實生活的產物。社會歷史結構決定、影響和制約著作家作品的文化思想結構。文藝的性質、功能、價值、思想內容都植根于所屬時代現實生活的土壤之中。文學結構受歷史結構的決定和制約。特定時代的社會歷史環境中產生的作家作品,必然反映出特定的社會歷史風貌,是被主體化了的、被情感化了的、被虛構化了的、被形象化了的社會史、風俗史、思想文化史。文學藝術是社會歷史的一面鏡子。從這個鏡面上所反映出來的應當首先是那些主要的基本的社會關系。文藝表現社會歷史變革。首先應當促進社會歷史環境的變革。“人們總是通過每一個人要求他自己的、自覺強調的目的來創造他們的歷史。”(《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第248頁)更為重要的是,文學應當反映和推動社會歷史的轉折。人民的、民族的、國家的大環境的變革,需要經過歷史變遷和社會轉型,即將一個舊時代轉換為一個新時代。這種改變大環境的偉大變革實際上是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遵循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進行的。

    從人民的觀點看文藝。“文學是人學”。人是社會歷史的人。社會歷史是人的社會歷史。因此,不能把人學觀點同社會歷史觀點割裂開來。應當這樣表述:當我們運用社會歷史觀點的時候,實際上也是運用社會歷史的人的觀點;反之亦然。人民的觀點應當有助于關注人的生態,提高人的素質、體現人文關愛,弘揚人文精神,實現人的解放和人的全面自由發展。人民是文藝的主體。人民是文藝表現和服務的主體。文藝屬于人民,文藝為了人民。這是文藝的根本宗旨。文藝應當表現人文精神。文學作為人學,表現人的生活和命運一直是文學的永恒主題。人的生存和發展培育著一種積極向上的人文精神。這種人文精神又是人的生存和發展的驅動力。為了人的美好的生存和理想的發展,文學應當表現一種奮發有為的、健康的、富有蓬勃生命力的人文精神。人民的觀點應當有利于培養和提升人的綜合文化素質和倫理道德情操,有助于實現人的解放和人的全面自由發展。

    從藝術的觀點和美學的觀點看文藝。這兩種觀點是比較接近和相互聯系的,體現對文藝本身的要求。文藝要表現高格調的藝術精神和美學精神。這兩種觀點相濟互補的功能是追求高質量的藝術水平和審美品位。不應當孤立地強調表現藝術精神和美學精神、藝術水平和審美品位,必須和表現上述所說的歷史精神和時代精神、人文精神和人文關愛結合起來。換言之,追求藝術精神和美學精神是為了更加出色地弘揚歷史精神和時代精神、人文精神和人文關愛。在對待藝術屬性和審美屬性的問題上,存在著兩種傾向。一是惟藝術、純審美、純形式的傾向,這種傾向由于對藝術的內部元素的偏愛,一定程度上表現出脫離生活和大眾的藝術至上主義、形式主義和純審美主義的傾向,顯得過于精英化;另一種傾向是忽視或降低對作品的藝術水平和審美品位的追求,粗制濫造、冗長乏味、以量代質,又可能流于低俗化或鄙俗化。

    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處理好審美和功利的關系是非常重要和迫切的問題。在審美和功利的關系問題上,只看到對立,忽視統一,或只看到統一,忽視對立,都是片面的,都是違反辯證法的。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審美和功利的矛盾、沖突變得更加凸顯。被強化和泛化了的市場經濟加速了文藝商品化進程,使一些主張和推崇純審美、純形式、純藝術的文化精英和書齋學者感到迷茫和困惑。應當解決好“美的規律”和“市場規律”的關系。應當全面地、辯證地理解和處理好文藝創作的作品和文藝生產的產品之間既對立又統一的相互關系。應當以發展、開放和包容的心態和政策來對待審美和功利的關系問題。應當正確理解和處理好人生觀、價值觀、文藝觀和功利觀、金錢觀和利益觀之間的關系問題。應當引導作家藝術家創作出與我們偉大的變革時代相稱的具有劃時代意義和里程碑式的史詩般的精品力作,努力提高藝術質量,攀登藝術高峰。文藝批評應當通過提升文藝的審美品位和思想文化水平,推動現代化的歷史進程,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神圣使命。

    從毛澤東文藝思想到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是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當代中國化的歷史性新發展,是新時代的中國文藝經驗和文藝規律的科學總結,指明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藝的前進方向,對當代中國的文藝創作、文藝批評和文藝理論研究,具有綱領性的指導意義。

    精品国产黑色丝袜高跟鞋| 97热久久免费频精品99| 香蕉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宅男自| 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一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 色老成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交换国产精品视频一区| 精品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青草青草久热精品视频在线网站|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在线看不卡| 久久精品熟女亚洲av麻豆| 亚欧在线精品免费观看一区|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8| 国产99久久久国产精品~~牛| 日本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放| 99久久99久久精品免费观看| 华人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在线精品动漫一区二区无广告| 亚洲av午夜成人片精品电影| 国产精品自在线天天看片 | av蓝导航精品导航| 亚洲视频在线精品|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免费一区二区 | 婷婷射精av这里只有精品|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国自产网站| 亚洲欧洲国产精品你懂的|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AV福利动漫| 国农村精品国产自线拍|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精品| 精品人成电影在线观看|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6| 色哟哟国产精品免费观看|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l| 亚洲精品高清国产麻豆专区| 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 久久免费的精品国产V∧|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无码|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 日韩精品乱码AV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精品自在线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