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山河》:共雪國恥,與子同仇
類型評價:
本文基于抗戰時期真實歷史背景展開合理想象,考據扎實,行文流暢,邏輯嚴密,多線程情節深入并行,刻畫了侵華日軍屠殺平民、強征慰安婦的累累罪行,講述了國共兩黨、晉系軍閥、土匪武裝等多方勢力聯手摧毀日軍陰謀的故事。作者價值觀端正,刻畫人物形象立體,史料選取得當,刻畫頗具匠心,是一部具備歷史厚重感的小說。
作者簡介:
作家李珂,職業作家、編劇,曾在沈陽多家資深媒體供職十余年。著有長篇小說《危情模特》《沉淪女主播》《惡魔的疑蹤》《一寸山河》,電影劇本《致命診斷》。《一寸山河》獲“2015年中國網絡小說排行榜第四季度新書榜”第五名、“2016年中國網絡小說排行榜”年榜第三名,入選2018年度中國作家協會網絡文學重點作品扶持名單。
文本評析:
一、破除歷史虛無主義的架構設定
艱苦卓絕的十四年抗日戰爭作為中國歷史上充滿屈辱傷痛和奮起抗爭的一頁,是每個中國人刻畫在血脈中的記憶。近年來,以此為背景的文學、影視作品更是層出不窮。然而,作品數量雖多,質量卻是良莠不齊。《人民日報》曾撰文批評這類影視作品對抗戰主題的塑造過于娛樂化、庸俗化:“‘八路軍戰士’像撕魷魚片一樣徒手將敵人撕成了兩半;‘八路軍女戰士’被一群日軍侮辱后,騰空躍起,數箭連發,幾十名鬼子兵接連斃命……網友調侃道:‘鬼子堅持了八年真不容易!’” 這種“抗日神劇”充斥熒屏,久居不下,已經成了“雷人”“胡說”的代名詞。以抗日為背景的網絡文學作品也有相當一部分在內核上與“抗日神劇”不相上下。有的是簡單粗暴的大開金手指,主角僅憑肉身或冷兵器就將手持現代化武器的日軍消滅殆盡;或者主角由現代社會穿越回抗戰時期,先知先覺地扭轉戰局,以一人之力將日本打得亡國滅種。有的作品人物形象臉譜化,主角智勇雙全,敵人愚蠢不堪。有的作品過度喜劇化,日軍的作用就是“制造笑點”,被主角玩弄于股掌之上,淡化了戰爭的殘酷性。還有的看似文風深刻,卻陷入了另外的極端:日本侵略者對中國人的殺戮是“有苦衷的”,日軍高層是“有人性”的,中國老百姓是愚昧無知、期待被日本“解救”的;或是對國民黨身份的人物過度拔高美化,抹黑貶損共產黨的抗日功績。究其原因,這類作品都是受到歷史虛無主義的影響,過度追求娛樂效果和商業效果,歪曲對歷史的正確認知,潛移默化地影響讀者或觀眾的價值觀和思想觀念。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一寸山河》的橫空出世顯得難能可貴。作者的歷史功底頗為深厚,背景貼合史實,切入角度較為獨特,但又合情合理。文中結合現實中日軍四大師團合圍太行山的史實,展開故事核心:1938年初,侵華日軍制定了絕密“風計劃”,在已淪陷的山西選取鐵路沿線的偏僻山區建立慰安婦密營,部署華北方面軍駐瀨名師團的憲兵隊秘密抓捕中國婦女,伺機運到華北前線,以供日軍發泄獸欲,減輕其他軸心國方面對日本在南京犯下驚天罪行的譴責。為掩人耳目,這一計劃極為神秘,八路軍、國民黨中央軍、軍統、晉綏軍、土匪等多股勢力通過地上戰場與地下隱秘戰線,與日偽軍殊死戰斗,逐漸發現真相,最終粉碎陰謀。不同勢力之間,既有聯手合作,又有相互提防,但共同的目的都是與侵略者決一死戰,無分南北,守土有責。
雖然“風計劃”為杜撰,但作者選擇的時空大背景較為符合現實,日軍占領山西后,對太行山先后進行“三路圍攻”“八路圍攻”“九路圍攻”,當時八路軍主要采取游擊作戰,中央軍和晉綏軍主力已被擊潰,在此背景下,文中設定執行“風計劃”的日軍秘密部隊為排除隱患而圍剿國、共的游擊隊伍,顯得連貫自然。進一步結合史實,1938年上半年正面戰場的徐州會戰更是對日軍造成較大打擊,臺兒莊大捷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的士氣,第二戰區的國民黨部隊趁機向駐扎山西的日軍發動反擊,作者設定的多方聯手破除陰謀的高潮也會與這段史實有機結合。這一系列的環環相扣,足見對史料的爬梳功力之深,令讀者拍案叫絕。
與時空背景的現實交相輝映的,是作者對文中侵略者群體的寫實刻畫。作為侵略者的日軍從高層到基層,無論著墨多少,無不展露出飽受軍國主義洗腦的殘暴特質和經武士道訓練的個人作戰素養,作者沒有把他們寫成形象平板、不堪一擊的野獸,也沒有一味強調他們的“迫不得已”,比如文中直接負責抓捕慰安婦的憲兵隊長平井寺一,雖然也口口聲聲地表達對遠在日本的妻兒的思念,但與此同時,他通過脅迫、誘騙等手段讓大量無辜女子落入密營,狡計頻出,手段殘忍,根本不把中國人當人看。作者的這一塑造與史實較為吻合,抹去了過度人性論賦予侵略者的溫情脈脈的面紗。這樣的敵人絕不是不堪一擊的草包,這樣的軍隊才符合其法西斯軸心國的特點,才足以解釋日本在太平洋戰場上的勝績。
二、多條主線并行的群像刻畫
結合本文的主線,作者采取了多頭并進的方式,每條不同線索都設定了相應的主要人物,以之為中心展開相應的情節走向。幾條線索包括:以八路軍副營長吳子健、指導員劉樹為中心展開的開展游擊戰、建設敵后根據地主線;以國民黨中央軍391團團長秦忠孝為中心展開的正面戰場主線;以國民黨軍統女少校王穗花為中心展開的地下諜戰主線;以土匪首領劉五妹為中心展開的地方武裝與各勢力周旋主線等。除此之外,文中還有一條較為重要的主線,就是原為晉綏軍參謀的肖俊平在遭遇日軍被打垮、被八路軍營救后轉變立場,成為八路軍敵工隊長的線索。這幾條主線或明或暗,交替并行,互有關聯,最終指向同一終點,過程不乏驚心動魄的轉折,九死一生的考驗,每一次轉折都改變了讀者對此類文容易出現的固有思維。基于每類隊伍的特點,他們與敵人的交戰并不是百戰百勝,也有決策失誤、出動受挫等情況發生。甚至在以抗日為共同目標的國共兩黨之間,也不乏較為激烈的摩擦,真實地刻畫了國民黨對共產黨的打壓,既增進了主線之間的關聯,又提高了小說的可讀性。作者塑造的抗日幾方面隊伍的代表性形象在符合現實的前提下各具特色,不過度抹黑,亦不致以虛譽。例如,國民黨中央軍隊伍雖然有如一盤散沙,在日軍沖擊下連一個縣城都守不住,但也有秦忠孝、趙木頭等敢于以死相博的勇夫;八路軍隊伍雖然作戰果敢,團結一心,但也有劉樹等思想觀念過于“左”的固執干部;軍統特務雖然手段毒辣,且與中央軍面和心不和,但也不乏血性。這使得全書跳出了臉譜化、黑白分明的桎梏,更多地引人深思和回味。
雖然作者將大量筆墨用在了戰場與諜戰的描寫之中,刻畫人物經常是寥寥數筆,但作者功力不凡,如同白描一樣恰到好處地展現了人物的特點。以軍統女特務王穗花為例,打破了長期以來女特務以妖艷、風情來達成目標的刻板形象,在抗擊日本人方面堪稱有勇有謀,不讓須眉,也是她最先發現了日軍在火車站運送慰安婦的秘密行動的線索,并展開追蹤。“悲傷取代不了戰斗,同志的犧牲,不能只靠悲傷來祭奠,更要用行動來慰靈!”在手下被日軍殘忍殺害后,王穗花以酒酹地,言簡意賅,與男下屬的涕淚交流形成鮮明對比。在策劃襲擊日軍火車站貨場時,因為與軍統合作的國民黨特務連遭到暴露,王穗花只好以身試險,及時阻擊了漢奸偵緝隊,機變之快、克敵之勇躍然紙上。這一人物作為軍統特務,并不是完全正面的形象,作者也并未諱言其冷血狠辣、殺人如麻的一面,能夠合情合理地寫出她的閃光點實屬不易。
三、用筆克制,體現人性關懷
在歷史上,日軍在侵華戰爭中犯下的燒殺淫掠等罪行罄竹難書。由于本文的主線是營救慰安婦群體,并且也塑造了女戰士、女特務、女土匪等形象,讀者展卷之初,會擔心作者出于吸引某些低級趣味的讀者的需要,過度強調“感官刺激”,著重描繪對女性的性侵和虐待等,因為這類網文已不乏先例。毋庸諱言,讀者在對文學作品特別是網絡文學作品的閱讀中,以消遣為目的不在少數,正如《紅樓夢》開篇所言,“今之人,貧者日為衣食所累,富者又懷不足之心,縱然一時稍閑,又有貪淫戀色,好貨尋愁之事,那里去有工夫看那理治之書?”對于情色類文字的屢禁不止,體現了人類的本性欲望難以壓制。但是,歷史寫作特別是以抗戰為背景的寫作是有底線的,一味地追求吸引眼球,只能導致作品的庸俗化乃至低俗化,從而淡化了戰爭的慘烈,消解了文學作品應有的作用。
所幸,關于《一寸山河》這一擔心是多余的。作者雖也在全文之初通過小康家庭主婦夏百合在屠城中慘遭奸殺的一筆來反映日本侵略者的罪惡,但用筆極其克制冷靜,僅僅是簡單客觀地敘述,將可能的刺激性描寫減少到最低,悲憤之情、對侵略者的仇恨力透紙背,充分體現了對遭受欺凌的女性的悲憫,閃耀著人性關懷之光。
綜上所述,《一寸山河》是一部真實描寫抗日戰爭的優秀作品,歷史觀端正,描寫厚重,富于感染力,可讀性較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