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奇峰磊落水云舒 ——陸儼少先生的藝術和人生
    來源:文匯報 | 徐建融  2019年10月22日07:41
    關鍵詞:陸儼少

    陸儼少書贈作者的扇面

    我認識陸儼少先生,應該是在1973年前后。那年,我的老師姚有信調入上海中國畫院,我便常去畫院問學,并到資料室去借閱圖書。陸先生是資料室的管理員,地位遠在承擔創作任務的畫家之下,等同閑雜,完全是“夾著尾巴做人”。但大多數畫家對他都非常尊重,說他畫得不得了的好。雖然,對當時畫院中的許多名家,我都慕名已久,但對陸先生,在這之前竟然完全不知道其人其藝!后來進一步了解到,直到1978年之前,除了江浙滬皖的個別小圈子,就是整個中國畫壇,知道“陸儼少”這個名字的也非常少!在陸先生本人,當然是“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但在旁觀者,實在免不了“人生如此,天道寧論”之嘆了。而陸先生的人生,還絕不止于“人不知”的寂寂無聞,更在于他的際遇多舛,跋前疐后,動輒得咎。在我認識的老一輩名家中,陸先生是生世最為困頓坎壈的一位;還有一位是后來認識的丁天缺。不過,講到往來的關系,我于丁先生遠不如于陸先生那樣走得親近。

    雖然,“文章憎命達”、“詩窮而后工”,苦難于藝術家是一筆巨大的財富。但正如錢鍾書先生的分析:盡管“沒有人不愿意作出美好的詩篇——即使他缺乏才情”,但肯定“沒有人愿意飽嘗愁苦的滋味——假如他能夠避免”(《詩可以怨》)。所以,當撥開陰霾,70歲左右的陸先生終于跳出苦海,迎來了燦爛的光明,幾乎一夜之間,名聲遍及全國藝苑,還從復興路的蝸居搬進了延安路茂名路口一套寬敞的公寓,他欣然顏其新居曰“晚晴軒”。相較于他之前的齋名“骫骳樓”,兩種不同的人生、不同的心情,判然若鮮花之于荊棘!不久之后,他的人事關系又正式調到浙江美院(今中國美院),還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更使他春風得意,意氣風發。每每回想起之前的艱難困苦,他總是心有余悸而又滿懷感恩地表示:“老天有眼,終于給我熬過來了。今后再也不會過苦日子了……”但這樣的好日子不過十來年,晚年的他又陷入到病痛的折磨之中,雖以其 “扼住命運咽喉”的無比堅強,竟然也不得不 “服輸”了: “真是苦透苦透。”

    陸先生的稟性是特立而狷介的。也許正是這樣的性格導致了他在社會上對人事的疏離,從而在生活中不斷地遭遇到挫折,而生活的挫折又進一步加強了其特立狷介的性格并與命運作抗爭。這樣的性格成就了他的繪畫藝術,便是奇險、奇崛而又奇秀,從筆墨到景觀再到意境。他以山水擅場,尤以畫三峽、黃山、雁蕩馳譽。三峽、黃山、雁蕩成了他藝術成就的三大品牌,而他也成了三峽、黃山、雁蕩的藝術代言。實在是因為這三處風景,與他的性格若合符契,達到神遇而跡化,簡直可以說是山川即先生、先生即山川。

    陸先生少年時從王同愈學經史詩文,從馮超然學繪畫。馮在當時與吳湖帆、吳待秋、吳子深并稱“三吳一馮”,皆以山水名世,出于正統派;馮兼工人物,出于吳門派。但陸先生在正統派方面下的工夫似乎并不大,盡管他后來給學生講課時也提到過學習“四王”的好處,但馮超然生前對他的評價卻是“一個不像老師的學生”。相比之下,他的同學鄭慕康在嵩山草堂學人物仕女,就完全是馮超然的法嗣蕃衍,系無旁出。由此也可窺見陸先生不安分的奇崛性格。據他的自述,自己的繪畫屬于“科班出身”,即多從珂羅版畫冊上學習;后來雖也曾去南京參觀故宮南移的畫展,目睹了古代名家巨跡的原作,自稱“貧兒暴富”,但都屬于筆底丘壑、紙上煙云。至于從畫冊上、原作中,他究竟學的是哪幾家?并沒有說明。估計只要是他覺得好并適合于自己稟性的,沒有他不虛心認真學習的。

    “紙上得來終覺淺”,生活才是藝術的活水源泉。日寇全面侵華后,在國恨家難的壓迫下,陸先生攜家避兵重慶,往還江陵,舟行三峽,云雨江波,鼓蕩詭譎,奔騰盤郁,與其胸中磊落相激越,古人的筆墨與江山之助始相印證,一下子綻放了其險絕瑰麗的個性藝術境界!游歷并描繪過三峽風光的古今畫家并不在少數,但最能得其精采神韻的則推陸先生為第一人。我曾以三峽之文,酈道元《水經注》為第一;三峽之詩,李太白《早發白帝城》為第一;三峽之畫,陸先生“峽江云水圖”為第一。又剝元稹詩句稱陸先生三峽云水之奇譎:“曾經三峽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陸先生欣然含笑以為可。這得之于峽江生活體驗的獨特的云水畫法,從此便奠定了“陸家山水”“無常形而有常理”的根本,并由三峽而推廣到其他一切風景的描寫。陸先生的人生是險絕而后生,三峽的云水也是險絕而后生,則摩蕩激發而為先生險絕而后生的藝術風格,宜矣!所以,1980年代初,當張大千的《長江萬里圖》卷仿真本傳到大陸,人們紛紛歡喜贊嘆時,陸先生把它展開到三峽一段,不無自負地說:“等我有空了,也要畫一卷《長江萬里圖》,定當不讓大千專美!”

    至于黃山、雁蕩的游歷和描寫,應該是新中國成立之后的事。黃山的奇崛,峰石松云,變幻滅沒,不可思議;雁蕩的奇秀,懸崖龍湫,層隱迭現,崔嵬難窮,與陸先生奇崛的性格、靈秀的稟賦也是頗為相合的,所以,與三峽一起成為最入于其畫風的三大標志性景觀,也就不足為怪。只是,三峽畫以陸先生為獨擅,黃山畫、雁蕩畫卻不以陸先生為專美,而是分別與劉海粟的黃山、潘天壽的雁蕩為并美。劉海粟美在狂,潘天壽美在霸,陸先生則美在奇——于三峽則奇于險,于黃山則奇于崛,于雁蕩則奇于秀。

    不過,人們對陸先生藝術的評價,主要的并不在于他成功地塑造了三峽、黃山、雁蕩的景觀,而更在他戛戛獨造的筆墨——“三百年無此筆墨”、“三百年來筆墨第一”,這是專業圈內對他眾口一辭的稱譽,他也當仁不讓。他的筆墨特色也是奇險、奇崛、奇秀,一方面,他以如此的筆墨塑造了如此的景觀、宣泄了如此的心境;另一方面,也正是如此的景觀、如此的心境,造就了他如此的筆墨。但筆墨的創造除了“外師造化,中得心源”,還有一個“上法古人”,則陸先生筆墨的傳統淵源又其來何自呢?由于陸先生對傳統的學習如吳道子的實地寫生,是“臣無摹本,并記在心”的,所以,人們只能揣測。一開始,不少人認為是石濤。但陸先生自己卻不承認,并毫不謙虛地說:“石濤早已不在我的話下,董其昌的筆精墨妙才是我所難以企及的。”人們又認為他的淵源不是石濤而是董其昌。但問題是,陸先生這樣說,并沒有直接表明自己沒有學過石濤而是學了董其昌的意思啊!從他的作品來看,屈折盤旋、粗細長短、輕重快慢、枯濕濃淡、疏密聚散的筆墨運施,點、線、面的隨物賦形、隨意生發,委婉如行云流水,剛健如斬釘截鐵,嵚崎磊落,變態無窮,于痛快淋漓中內涵蘊藉沉著,實在是更近于石濤而有別于董其昌的。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陸先生在《山水畫芻議》的第一條中便以石濤為“開篇”:

    例如有人說:“石濤不好學,要學出毛病來。”我的看法,有一種石濤極馬虎草率的作品,學了好處不多,反而要中他的病,傳染到自己的身上來。但他也有一些極精到的本子,里面是有營養的東西,那么何嘗不可學?要看出他的好處在哪里,不好在哪里。石濤的好處能在四王的仿古畫法籠罩著整個畫壇的情況下,不隨波逐流,能自出新意。尤其他的小品畫,多有出奇取巧之處,但在大幅,章法多有牽強違背情理的地方。他自己說“搜盡奇峰打草稿”,未免大言欺人。其實他大幅章法很窘,未能達到左右逢源的境界。用筆生拙奇秀,是他所長,信筆不經意病筆太多,是其所短。設色有出新處,用筆用墨變化很多,也是他的長處。知所短長,則何嘗不可學。

    這里說“石濤不好學”的“有人”,或許是民國時上海畫壇的什么人,如吳湖帆便講過:“后學風靡從之(石濤),不復可問矣!”這個“不好學”并不是“不可學”,而是“很難學”的意思。而新中國成立之后,石濤被公認為傳統中最值得繼承發揚的精華之一,似乎就沒人再講“石濤不好學”了;有之,則應該正是陸先生本人。而他之所以要這樣說,也正因為他在學石濤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深知其中的甘苦。由于走的是“科班”之路,所以,他當初的學習是不足為外人道的;現在,他學出來了,走過來了,就可以把“石濤很難學”的經驗尤其是教訓公之于眾尤其是后學。包括從不諱言由石濤起家的張大千,也苦口婆心地勸誡過后學:“石濤……那種縱橫態度實在趕不上,但是我們不可以去學。畫理嚴明,應該推崇元朝李息齋算第一人,從他入門,一定是正宗大路。”完全是同樣的意思。

    再看這長長一大段的評點,具體而又深刻,如果不是認真學過石濤并有切實心得的人,又怎么講得出來呢?我們看“芻議”中講到的古人不少,但沒有一個比石濤講得更透徹的!所以,這段話不僅不足以證明陸先生的傳統淵源沒有把石濤作為學習對象,反而足以證明石濤是他“第一口奶”中最重要的營養成分之一。

    進而,我們再來看其中講到石濤的優點和長處,諸如“不隨波逐流,能自出新意”,“小品畫,多有出奇取巧之處”,“用筆生拙奇秀”、“設色有出新處,用筆用墨變化很多”等等,無一不正是陸先生自己的優點!而所批評的缺點和短處,諸如“極馬虎草率”,“大幅,章法多有牽強違背情理的地方”,“大言欺人”,“大幅章法很窘,未能達到左右逢源的境界”,“信筆不經意病筆太多”等等,又無一不是陸先生在自己的畫中把石濤的不足成功地克服了的方面。當然,有些方面克服得還不夠徹底,尤其是大幅的章法。由于陸先生的創作,大多以一支加健山水筆管領始終、統攝全局,所以,凡四尺整張以內的“大幅”,他可以成功地做到“左右逢源”,而超出四尺整張的“大幅”,仍不免“有牽強違背情理的地方”。

    總之,結合陸先生的創作,這一段對石濤的評點,實在正是他學習石濤心得體會的夫子自道。至于他之所以自豪地認為石濤已經“不在我的話下”,顯然也正是因為他在學到了石濤長處的同時,又成功地克服了他的不足,避免了“中他的病”。

    那么,他又是如何避免“中他的病”的呢?這就與他對董其昌的認識有關。以我之見,陸先生于古人,學過石濤,學過唐寅,學過王蒙,學過郭熙……但要講他學過董其昌,我認為應該是在學石濤之后,而且主要是精神上的學習,而不是形跡上的學習。石濤的筆墨,從形跡到精神都是嵚崎磊落的,董其昌的筆墨,從形跡到精神都是平淡天真的。而陸先生的筆墨,則在嵚崎磊落、強烈沖動的形跡中,內蘊了平淡天真、閑適恬靜的精神。從這一點而論,至少,陸先生的筆墨境界已經高出于石濤之上,是完全沒有疑義的,“不在話下”之說,絕非大言欺人。

    錢鍾書先生曾例舉過兩個文學史上的常見現象:無所成就的后人,往往要“向古代找一個傳統作為淵源所自”,以“表示自己大有來頭,非同小可”,盡管他事實上與這個傳統完全無關(《中國詩與中國畫》);而有所成就的后人,明明是學的這個傳統,卻“不肯供出老師來,總要說自己獨創一派,好教別人來拜他為開山祖師”(《宋詩選注》)。在美術史上,后一種現象的典型便是石濤。石濤由董其昌而來,董其昌在畫史上最大的影響則是“南北宗”論。石濤卻說:“南北宗,我宗耶?宗我耶?一時捧腹曰:我自用我法!”把與董的關系撇得干干凈凈。則陸先生學石濤,和合以董其昌,雖其所言寓意于委曲而明眼人自識,則其開宗立派之功,較之于石濤,不啻青出于藍,是尤其值得我們尊敬的。

    20世紀后半葉的山水畫壇,李可染和陸先生是眾所公認的兩座高峰,世稱“南陸北李”。我們看李先生的畫,無論境界、景觀還是筆墨,都是莊嚴雄偉的,敦厚凝重如里程碑,安忍不動,風雨如磐,甚至連水也是凝固的、靜止的;而陸先生的畫,無論境界、景觀還是筆墨,又都是險絕奇崛的,靈異詭譎如冠云峰,蹈光揖影,隨意生發,甚至連山也是盤郁的、飛動的。這不僅是自古以來北雄南秀的水土使然,更與二人的身世遭際密切相關。李先生的一生相對安定平和,而陸先生的半世極盡顛沛磨劫。人生即藝術,藝品即人品,有以哉!每讀于謙的《石灰吟》: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我總覺得,這不正是對陸先生的人生和藝術最恰切的寫照嗎?

    无码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播放|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涩爱| 中文字幕在线精品视频入口一区|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 91freevideos精品| 国产精品igao视频网|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视频76| 精品国产日韩一区三区| 正在播放国产精品| 久久九九精品99国产精品| 中文成人无字幕乱码精品区| 亚洲国产精品狼友中文久久久| 网曝门精品国产事件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午夜精品影院游乐网| 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91|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特色影视| 国产精品无码一本二本三本色 |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主播|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二区 | 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亚洲精品AⅤ无码精品 | 国产在线精品观看一区| 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无广告|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亚洲| 久久精品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亚洲成A人在线观看青青| 亚洲中文字幕一区精品自拍|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9性 |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蜜桃 | 国精品午夜福利视频不卡| 国产精品免费看久久久香蕉| 色婷婷精品免费视频|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蜜桃| 国产成人无码aa精品一区| 国产精品国产午夜免费福利看| 国产精品福利午夜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电影在线观看| 国产真实乱人偷精品|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 国产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