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學院力挺漢德克獲諾獎:時間將證明這是正確的選擇
近日,彼得·漢德克獲諾貝爾文學獎在輿論場引起嘩然大波,瑞典學院對這個有爭議的選擇堅定不移,“我們無意獎勵戰爭罪犯和種族歧視,但這就是現在媒體營造的印象。”
瑞典學院院士馬茨·馬爾姆(Mats Malm)和艾瑞克·魯尼森(Eric M. Runesson)撰文表示,漢德克“確實就政治問題發表了挑釁、不恰當和不清楚的聲明”,但是他們“沒有發現攻擊公民社會,或尊重所有人平等價值的內容”,并且就批評的來源表達了質疑:“為什么沒有人愿意聽聽漢德克自己的聲音?”
實際上,對漢德克的指責并非空穴來風,他在1996年出版的《河流之旅:塞爾維亞的正義》一書中,對1995年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殺的事實提出了質疑。2006年,有媒體報道稱,當批評者向漢德克指出,受害者的尸體是塞爾維亞暴行的證據時,這位奧地利作家回答說:“您可以將尸體掩埋起來。”
波斯尼亞裔美國小說家亞歷山大·黑蒙(Aleksandar Hemon)將漢德克描述為“為種族滅絕辯護的鮑勃·迪倫”。目前,已有超三萬八千人簽署了請愿書,要求撤銷漢德克的諾貝爾獎。
諾貝爾文學獎委員會成員亨里克·彼得森(Henrik Petersen)和雷貝克·卡爾德(Rebecka K?rde)也為這一選擇辯護。根據法新社的翻譯,彼得森在瑞典當地媒體上寫道,漢德克是和平的“反民族主義者”,“50年后,人們會發現,就像貝克特一樣,彼得·漢德克將成為最明智的選擇之一。”
彼得森認為漢德克的著作“極不政治化”,并說他對塞爾維亞的支持被誤解了。卡爾德也撰文表示:“當我們將獎項授予漢德克時,我們認為文學的本質不在于迎合社會道德。”她寫道,她不想為漢德克說過的和做的事情道歉,但諾獎委員會得出的結論是,他“絕對應該獲得諾貝爾獎”。
漢德克本人則表示,在對他的政治觀點提出大量疑問之后,他將不再與新聞記者交談,“我站在花園門口,有50名記者不停地向我提問,卻沒人看過我寫的書。”他表示,“我只是一個作家,我來自托爾斯泰、荷馬和塞萬提斯,給我點安寧吧,別再問我這些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