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學》展現各民族燦爛文化
金秋十月,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和第六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會議圓滿落幕的喜慶氛圍中,《民族文學》蒙古、藏和維吾爾文版迎來了10周年刊慶。
《民族文學》雜志是國家級少數民族文學期刊,漢文版于1981年創刊。2009年,《民族文學》蒙古、藏和維吾爾文版創刊。目前,《民族文學》共擁有漢、蒙古、藏、維吾爾、哈薩克和朝鮮6種文版。《民族文學》少數民族文字版的誕生,呼應的是這樣一個現實: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等少數民族存在著大量的母語寫作者和讀者。《民族文學》蒙、藏、維3個文版創刊后,深得母語作家們的青睞,更深受本民族讀者的歡迎。刊物走入了農村、牧區、學校和企事業單位。其中藏文版還發行到3750多座藏傳佛教寺廟,不僅擁有僧人讀者,還擁有僧人作者。
《民族文學》蒙、藏、維文版每期譯載國內各民族作家以及世界著名作家的經典和優秀作品,并開辟“母語原創”欄目,刊發母語佳作。3個文版創刊以來,分別出版了62期刊物,共發表了700多篇翻譯作品,還分別發表了100多篇母語作品,數百位翻譯家參與翻譯工作。因此,《民族文學》蒙、藏、維文版是一個文學交流與借鑒的重要園地,少數民族母語作家從中獲得營養和啟發,從而提高文學自信和創作水平。一些母語創作新人,也通過《民族文學》蒙、藏、維文版脫穎而出。
《民族文學》蒙、藏、維等少數民族文字版以辦刊實績彰顯了少數民族母語文學的重要性,在語言形式方面使中國當代文學變得更加豐富,使中國當代文學的多樣化發展增添了重要的內容,同時也在國家級的文學平臺上體現了尊重和保護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珍視和保護民族文化多樣性的民族政策;體現了在全球化與社會轉型背景下,中國當代文學對文學人口的新發現和進一步壯大。
《民族文學》少數民族文字版還是展示中國當代文學的一個窗口,是中國當代文學“走出去”的一個渠道。比如蒙古文版發行到蒙古國,并多次刊發蒙古國作家作品專輯,還具體承擔了由中國作協和蒙古國作協合編的《中蒙文學作品選集》編輯翻譯工作。選集薈萃了中蒙兩國各29位作家的佳作,是向中蒙建交65周年和中蒙友好交流年的獻禮。可以說,《民族文學》少數民族文字版為促進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文化交流作出了積極貢獻。
“我們燦爛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創造的。中華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各族文化交相輝映,中華文化歷久彌新,這是今天我們強大文化自信的根源。”《民族文學》少數民族文字版展現了各民族的燦爛文化,展現了各民族文化與文學匯聚而成的中華文化、中國文學給予我們的強大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