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極的極客世界 ——第十屆星云獎入圍最佳翻譯小說評論
第十屆全球華語科幻星云獎·最佳翻譯小說獎 入圍名單
《量子魔術師》[加]德里克·昆什肯 著;嚴偉 譯
《七夏娃》[美]尼爾·斯蒂芬森 著;陳岳辰 譯
《預見未來——菲利普·迪克短篇小說全集(三)》[美]菲利普·迪克 著;郝秀玉 譯
《異形博恩》[美]杰夫·范德米爾 著;胡紹晏 譯
前言
從加拿大到美國,從菲利普·迪克到德里克·昆什肯,從生化超人到宇宙大冒險,本屆華語科幻星云獎最佳翻譯小說的提名只有四個,卻令人意外地涵蓋了北美科幻自1953以來的65年的演進史。通過賞析這四部外國科幻小說,我們不僅能了解它們各自的優缺點,更可以快速、直接地觀察到當今北美科幻文學的創作理念、發展趨勢與具體成就。
確切地說,北美科幻文學經歷了多年來許多人的努力與積累,正走在一條題材細分、追求信息豐度的多樣化道路上。在這多樣化趨勢中,我們大可以化繁為簡,從中發現一條潛在的規律:即對細節永不止步的追求。
《菲利普·迪克中短篇小說集3:預見未來》
“真實的世界要比我們人類的認知廣闊得多,我們每個人都是它的棋子。”——PKD
菲利普·K·迪克一生創作了極大量的科幻小說,特別是1953年至1954年間,他一連創作了五十六篇中短篇小說,而《預見未來》正好收錄了PKD在這一巔峰時期所創作的二十三篇小說。這一時期的PKD專注于營造情節的懸疑和反轉,而非深刻的暗喻和晦澀錯亂的狂想。書中大部分篇目,無論是《獵物》《預見未來》還是《調整失誤》都沒有其后期作品的晦澀與另類。把這些小說跟黃金時代其它作家的作品混在一起,讀者很可能無法認出哪些是來自菲利普.迪克——只除了本書末尾創作于1955年的短篇科幻小說《超能者,救我兒!》
因此,這本小說集最有意義的地方在于它是一本很有研究價值的科幻史。二十三篇小說按創作年代依序排列,讀者大可以按順序閱讀,體驗菲利普·迪克是如何在“黃金的兩年”中由青澀新人一步步地變身為后人所熟知的PKD和尋找到屬于他的科幻語言的過程。
《預見未來》還收錄了PKD本人為小說撰寫的一些注釋(后記),他在這當中清楚直白地闡述了自己的世界觀、科幻觀,這些精悍的短文為后來的讀者展示了一代宗師豐富的內心世界和深邃而活潑的思想理念。
四十年前,PKD撰文寫道:科幻小說的核心使命在于毫無限制地朝各個方向探索。
PKD執著于探索人物細節,他堅持寫小人物,并讓敘述的鏡頭極盡可能地靠近對象,從外表到內心,認真地描繪凡間眾生的一顰一笑。他用一生踐行這一創作信條,影響了一大批后來的北美科幻作家——僅憑這一點,PKD的名字就足以被載入史冊,無愧于“科幻作家中的科幻作家”這一稱號。
《異形博恩》
“我們都想成為人,然而沒人知道那意味著什么”——杰夫.范德米爾
這是一個廢土世界,城市由一頭會飛的巨熊統治,它曾經是一個男人,被生化手術改造成現在這個模樣。一天,失憶的拾荒女蕾秋在熟睡的熊的身上發現了一株??粯拥钠娈惿?,并把它帶回家,并為它起名“博恩”——“誕生”的意思。
單看《異形博恩》本身,這是一部優質的青少年小說。它雜糅了奇幻、科幻、恐怖等流行元素,故事中充滿了浪漫元素和對往昔生活的緬懷,秉持了作者標志性的“新怪譚”風格——細膩而神秘。但拿《南境三部曲》與《異形博恩》相比,同一作者的前后兩部作品在主題和具體內容上都太過雷同。
首先,兩部小說講述的都是“廢墟中誕生希望”;其次,在場景、情節和角色描寫上兩部作品有許多重疊。而稍有不同的地方在于《南境三部曲》把溫情聚集在故事的最后部分——突然、出乎意料地融化了讀者的心靈,而《異形博恩》則把這種溫情攤薄、攤大,平攤到整本書的每一個角落里,自我閹割了情節的感染力,僅此而已。
讀完《異形博恩》的人會遺憾地發現:除了故事的直白和俗套程度,本書似乎并不出乎粉絲的意料,范德米爾依舊是當年那個范德米爾,其實際內容與“再次顛覆讀者的期待、創意成就的一個高峰”的宣傳語絕不相符。范德米爾或許是想在新作中復制“南境”的成功,從而在創新方面趨于保守,甚至有所倒退?!懂愋尾┒鳌凡⒎恰澳暇场钡睦m集,這種換湯不換藥的做法,我認為是失敗的。
范德米爾小說與PKD作品的相似在于他們都把鏡頭極盡可能地聚焦在“人”的身上,而在創作的理念上兩位作家之間相差是很大的。僅就這部《異形博恩》而言,范德米爾在小說主題的探索與拓展方面相對PKD保守太多。
失望之余,我還是衷心期待范德米爾在下一部作品中能夠超越自我,超越緬懷與感傷,突破《南境三部曲》在描繪心理細節方面所達到的高度。
《量子魔術師》
“你想一輩子就當個小卒嗎?”——德里克·昆什肯
小說的舞臺設置在遙遠的宇宙世紀,人類不斷改造自身以適應嚴酷的太空環境。某一天,以大盜貝利撒留為團隊核心,六名不同種族、不同目的、且各自身懷絕技的宇宙人聚集到一起,共同執行一項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突破“偶人”王國的超級要塞,將一整支太空艦隊“偷走”。
這是一部放之四海皆特異的科幻小說。首先書名雖為《量子魔術師》,其核心內容卻與量子物理學并沒有太大的關系,而是以數種生化人及其生態、社會形態為主題,其中又以“偶人”這一宗教改造種族的生態為最重心。
其次,《量》是一本徹頭徹尾從設定出發的小說,作者昆什肯在本書中玩命地揮霍點子,使得其中的技術創想與細節多到爆炸。但它跟傳統認知范疇里的“硬科幻”又很不一樣,因為這本科幻小說在角色塑造方面做到了與“科幻”同樣用心用力,以至于如此之多的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極為難得地出現在同一部科幻作品中。
加拿大幻壇新世代德里克·昆什肯像《超人類》的作者西奧特·斯特金一樣,野心勃勃地將故事的主角設定為一群超人,并用點子狂魔尼爾·斯蒂芬森的高信息密度方式寫下了這本《量子魔術師》。或者可以這樣說——《量子魔術師》就是科幻版的《驚天魔盜團》:奢華、刺激、炫麗!
昆什肯或許是在探索一條新的道路:用通俗的故事和有趣的角色包裝核心科幻,讓核心科幻走出去,走到一般讀者中去。他觀察到讀者審美的內在變化——更包容、更偏愛個性有趣的角色,于是他在《量》中集合各家所長,加入了空前豐富的設定與人物細節——同時加強作品的文學性與科幻屬性。這是一個笨辦法,這意味著在文章的背后作者要付出令常人難以想象的努力,而這份用心與努力正是作者“炫”的資本。
當然,這種“炫”的表現并非昆什肯一個人的獨門絕技,馬上要講到的《七夏娃》的作者、點子狂魔、文學極客——尼爾·斯蒂芬森更喜歡“秀”。
《七夏娃》
此刻地球人望向夜空,本是月亮的位置卻只是許多白色巨石緩緩反轉、旋繞,仿佛構成某種星座。——尼爾·斯蒂芬森
月球突然破碎,人類與地球的命運急轉直下。關鍵時刻,各色人物紛紛登場,一個屬于頂級科學家、冒險家和工程師的伊甸園——近地太空殖民地——被迅速建立起來。
本書是一場以前沿科技為主題的盛宴,斯蒂芬森在小說中描繪了許許多多夢幻、宏大、或細致到令人窒息的技術細節;可以說,我們在整個科幻史上都很難再找到一部設定細節如此豐富、技術構想如此超前的科幻小說。
不過《七夏娃》在文學方面所獲得的突破更加驚人。
斯蒂芬森在《雪崩》中所表現出的、如同影像般的、流暢的場景與視角轉換已經令人印象深刻。這一次,敘述大師再度超越自我,他在字里行間中將場景、情景與視角進行三位一體的融合與轉換,其技巧之華麗一度讓人覺得有炫技的嫌疑,從而使得《七夏娃》在細節雕琢方面、尤其是段落過渡上達到了一個讓人賞心悅目的新境界。這完全是一個超出文學類型的突破!
比起PKD和范德米爾等科幻作家執著于定格人物的做法,你可以看到斯蒂芬森在《七夏娃》中表現得更全面,他的“鏡頭焦距”是動態的、大幅可調的,既可以專注作為近景的某一位角色,也可以在一瞬之間無隙轉入背景中的千年磊雨,這個有效調整幅度竟然可達“五千至一萬年”的程度。一個小小的月崩寫得如此蕩氣回腸,不得不令人贊服。
這種文學性、文學技巧的進步之于科幻并非過去我們所認為的裝點作用,而是一種新時代的科幻審美。它有效地服務故事主題,為情節增加豐度和張力,讓科幻小說塑造的異想世界變得更加真實可信,放大科幻設計專有的優勢,從而給讀者帶來強烈的科學美感。
回顧整套《七夏娃》,尼爾·斯蒂芬森在設計的專長上發展出了更好的文學技巧,這本是科幻界自羅伯特·海因萊因和新浪潮以來,包括PKD在內幾代西方科幻人一貫的心愿。如今這一心愿經過幾代人的累積和澆灌,在《七夏娃》中終于成長為讓人嘆為觀止的巨大成就。這是整個科幻界的幸運。我在三本《七夏娃》中讀到了傳承。
不過也應該看到,即使是這樣的新時代經典,其實際作品在理念的縱深上依然止步于“愛”與“正確”。
在這部小說里,只有頂尖的頭腦和勇氣才能拯救人類于水火。但將一切重大冒險的視角、人類末日的行動、筆墨都集中在兩三個主角身上——很難不讓讀者覺得太過巧合、兒戲與偶然,這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作品的格局大小。
一方面,作品內容在有關性、同性戀、有色人種平等的政治正確上做到無懈可擊;另一方面,小說又批判嘲諷政治正確,這種自我矛盾也消弱了作品的嚴肅性和格調層次。
作者恐怕也意識到這個大拯救行動收尾(收束)的空洞,于是用心尋找了一個很煽情的定格畫面:磊雨之下,訂婚戒指與被火流星一分為二的環形天空環環相扣。確實很感人,但同時落入了俗套——千千萬萬的美國故事都將人性、社會調和、戰爭與和平的無解難題交由愛情和家庭去解決和承擔。
尼爾·斯蒂芬森的新經典《七夏娃》擁有超越一切戰爭、人性、政治的宏大格局,它難能可貴地提出了全新的問題和切入角度,卻在小說的結尾處落入“一個永恒的俗套”,給人一種作者注意力轉移、意圖草草收尾的感覺。
綜述
本屆華語星云獎最佳翻譯小說獎的四部提名作品都具備一流的品質,四部小說很好地展示了國外科幻文學在四個不同方向上探索所取得的新近成就,將它們拿來觀摩和進行中外科幻交流都是很有意義的。評委會顯然對這份入選名單是很下了一番心思的。
有鑒于此,當中任何一部作品最終獲獎我都不會覺得意外。當然,我個人比較偏愛尼爾·斯蒂芬森的《七夏娃》,認為它是這四部書中成就最高的、完全可以稱得上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新經典。
不過,《預見未來》作為已故大師菲利普·迪克中短篇創作巔峰期的作品集,收錄作品的品質和作為研究資料的價值都很高;再結合PKD在中國的高知名度,我預測菲利普·迪克的《預見未來》最終會問鼎“第十屆華語科幻星云獎最佳翻譯小說獎”。
【作者簡介】
ArmstrongNeros,科幻圈活躍份子,工科畢業,長年從事制造業質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