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勝瘧疾
如果我們愿意懷著追憶舊中國云南邊疆各民族人民極為悲慘的生活,翻開幾乎傾一生智慧,著力于描繪云南邊地少數民族生活的著名小說家艾蕪的《南行記》系列小說集,我們今天仍然為艾蕪高超的藝術功力所感動,更會為千百年來生存于地獄般的云南邊地人民,尤其是少數民族人民而痛苦,甚或會難以控制地流下熱淚……
讀艾蕪的小說,我就不止一次難以自制地淚淌滿面。
共和國誕生之前,除了“三座大山”壓迫人民,還有許多猖狂流行的疫病,如瘧疾、鼠疫、天花……在成千上萬吞食著人民的生命。
當年,邊疆人民不是一個一個地死,而是一批一批地在無助中離開人世。
有的,全村全寨絕滅……
甚至,整個城鎮變為一座死城,如思茅(現普洱市),它是著名普洱茶的產地,卻因瘧疾的“掃蕩”而陷落為一座“空城”。
陳年疫病侵害,使一座滇南商業重鎮淪為街道上茅草瘋長,高過屋頂難以見到人影的到處彌漫尸臭的地方……
1950年云南和平解放后,第一批進駐思茅的我軍將士們,是從砍伐街巷里瘋長的密實的茅草和掩埋到處都是病餓而死的人的尸體,而開始工作的。
思茅當然是有國民黨的偽政權的。然而,他們為保命,在很遠的地方辦公,行使對百姓的治理,實際是領著薪俸而不做任何事情,反而在“口岸”上對過往百姓和商幫照樣征收苛捐雜稅……
這個政權,當然也有衛生官員。然而,這個官員也照樣遠離他的轄地,領薪而不作為。
當我軍的軍管軍官,找到這位衛生官員,請其破解這到底是一種什么疾病,從衛生防疫學上存在什么問題時,他一問三不知,拿不出任何衛生統計學方面的有效資料……
國民黨統治階級,根本沒有把保護人民健康這樣比天還大的事情放在心上。其實,這正是造成各種傳染病大流行的最直接的人為原因。
像其他所有事業一樣,對危害人民極為嚴重的瘧疫、鼠疫、天花等等疫病的防治,人民政府是在“一窮二白”的國民黨反動派留下的爛攤子上起步的。
由中國共產黨與廣大人民群眾心連心的階級本性所決定的,人民政府才掛牌,幾乎就同時開始了云南歷史上,也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有組織的全方位大規模的對瘧原蟲的大決戰。
這場決戰,比對血吸蟲的宣戰,開始得還要早。對后者的決戰是1958年進行的。對瘧原蟲的決戰,1950年代早期就開始了。
其實,由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陳賡將軍指揮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第四兵團,早在解放云南之戰,以千里疾進像秋風掃落葉樣由兩廣、貴州日行百里,追殲逃敵時,就遭遇了瘧原蟲的“偷襲”,使這支百戰百勝的英雄部隊大量非戰斗減員。那時,部隊的軍醫衛生部門,就開始注意和積累解決這種不用槍炮的戰爭的辦法和經驗了……
由北方一路征戰打到云南來的解放軍部隊,由于對瘧疾缺乏身體內質的抵抗能力,加上水土不服,使得瘧疫等疾病大量增加。
這種“欺生”現象十分明顯。
比如同在一個居民點生存,原住民如傣族兄妹就極少發病,就是發病癥狀也輕得多。而來自北方瘧疾少發地區的我軍戰士,一遭瘧原蟲侵襲,病情就極為嚴重。
因瘧疾辭世的人員,不斷上升!
這種情況,震驚了各級領導與中央。
抗瘧大戰就這樣展開了。
云南軍區(昆明軍區的前身)及所屬十三軍、十四軍、云南省軍區及各軍分區,都遵指令,把防治瘧疾列入大事。黨委議瘧,成為常態。
大軍區后勤衛生部門及下屬各級組織,以及總醫院、各軍醫院、野戰醫院,一直到團衛生隊、營衛生所都加強了抗瘧措施及收治病人的醫治措施。
那種把瘧疾當作一般病來處置的態度受到了批評。一發現瘧疾,即速上報,并加強醫護手段與精心觀察。
我孩童時代是害過瘧疾的。
當時,隨父母在個舊,我在個舊錫業公司礦工子弟學校讀小學二年級。個舊是亞熱帶地區,蚊蟲很多。染上瘧疾,記得是間日瘧,隔一天發作一次。冷,可以冷得發抖蓋多少被子都沒用,那是從骨頭里發出來的冷;熱,熱得渾身冒汗,像從水里拎出來似的。這場病一直帶回到昆明,脫離了蚊蟲密集滋生地區,才自然好掉了。這是因為得的不是重癥瘧疾。
當然,父母為給我治病,花了不少錢。
瘧疾對人的殺傷力極強,患病者與它幾番較量,很快敗下陣來。一個漂亮的小孩,患瘧疾后,很快變得黃皮精瘦……
舊中國,瘧患成災。許多孩子在高燒昏迷亂語中死去……
作家艾蕪在《南行記》中寫過,由于死人太多,無法掩埋,只是把尸體往滾滾奔流的江水中一扔了事……
在云南民間,瘧疾俗稱“打擺子”、“瘴氣”,在滇中古籍中還把它稱作“瘴厲”。
瘧疾在云南流行久遠,它早在后漢三國的典籍里已經較詳細地記載過。唐朝詩人白居易在其著名詩篇《新豐折臂翁》里寫道:“聞道云南有瀘水,椒花落時瘴煙起,大軍徒涉水如湯,未過十人二三死。”詩行凝練生動地描繪了瘧疾流行的慘烈景況。唐朝大軍開進云南境后,“非戰死亡”人數之眾在史冊中是有記載的。
在漫長的歲月里,瘧疾及其他流行性傳染病一直在云南這片美麗的土地上霸氣地猖狂著……
國民黨反動派統治時期,云南的人口,尤其是一些少數民族人口,一直在下降。
被攆壓到一座小山林里的基諾族由于病災與饑荒幾乎被滅絕。
在一些民族中,由于迷信盛行,把他們無法對付的瘧疾病人視為鬼,稱他們為“琵琶鬼”。一旦成為琵琶鬼,有的被活活整死,有的被逐出寨子,攆入原始老林,終生不見天日……
在西雙版納,有一個地方叫葫蘆島。是一座三面被一條叫羅梭江的河流包圍的孤島。全島原來荒無人煙。然而,這里卻是一處生長著豐富的熱帶植物的美麗寶庫。
這樣一個荒涼的地方,后來成了放逐“鬼”的最好處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