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何常在:網絡文學的說法早晚會消失,只留下文學
    來源:新華網 |   2019年10月15日07:36

    新華網北京10月14日電(記者王志艷、陳杰)經過20余年的發展,網絡文學逐漸從青澀走向成熟,并逐步向精品化邁進,肩負起代表時代風貌、引領時代風氣的責任。

    近日,知名網絡作家何常在以改革開放40周年為背景的最新作品《浩蕩》,入選了國家新聞出版署和中國作協聯合推介的“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暨2019年度優秀網絡文學原創作品名單。

    六卷本的《浩蕩》通過小人物自強不息的創業故事再現改革開放歷史進程,謳歌第一代深圳人的拼搏與創新精神。獲選推介語中評價“故事跌宕起伏,人物血肉豐滿,語言氣韻生動,是一部改革開放題材的網絡文學佳作。”

    何常在發表獲選感言。新華網 郭小天攝

    《浩蕩》里的主要人物何潮、周安涌、江闊、江離的名字大多與水有關,接受記者專訪時,何常在坦承,正是借此呼應書名中“時代潮流浩蕩之勢”的寓意。而他個人的創作經歷,也緊隨時代洪流而變,從純文學轉向通俗文學,再跨越到網絡文學。

    《勝算》《問鼎》《運途》《掌控》《交手》……縱覽他投身網絡文學十余年的作品,大部分都是現實題材,何常在似乎很早就有了這種“創作自覺”。在他看來,網絡文學的發展最受益于改革開放,多一些對現實的感觸和記錄,也是身為網絡作家的使命。

    回望初涉網絡文學,只是想滿足表達欲莽撞闖入,而現在,何常在對于行業發展則有著更多、更深刻的思考,“從長遠來看,‘網絡文學’的說法早晚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消失,留下的只是‘文學’。”

    對話網絡作家何常在——

    “網絡文學在現實題材創作上更有優勢”

    新華網:《浩蕩》入選了今年的網文推優,這部小說的創作緣起是什么?

    何常在:《浩蕩》緣起于我和深圳一些朋友的一次長談,他們來深圳多年,親見了深圳的發展和崛起,對深圳有深厚的感情,非常感謝改革開放為深圳帶來的巨大機遇。他們說,如果有一部作品能夠系統而全方位地展現深圳的發展歷程,一定會很好看,并且具有重大意義。我聽聞之下,怦然心動。恰好此時阿里文學和我簽約,有意讓我寫一部現實題材的作品,兩相結合之下,《浩蕩》就應運而生了。

    新華網:《浩蕩》以改革開放40周年為背景,為什么選擇從房地產、金融和互聯網這三個行業切入?網絡文學觸及現實題材創作相較傳統文學在表現方法上有何不同?

    何常在:之所以先選擇房地產、金融和互聯網,因為三個行業代表了深圳的發展歷程,房地產是初期,金融和互聯網是中期和現在,實際上,作品主人公從事的是物流行業還是連接所有行業的橋梁,是互聯網時代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節。

    網絡文學是緊跟時代的文學,是得益于時代發展和互聯網興起的文學。網絡文學在觸及現實題材創作上,比傳統文學更具有先天的優勢,它有對時代敏感性的便利,有自己更獨特更切實的感受,對時代的脈搏更有感觸。

    新華網:是否擔心過嚴肅文學題材在網絡文學市場上的接受度?讀者給予的反饋如何?

    何常在:嚴格意義上講,我的作品并不能歸類于嚴肅文學,我的寫作風格更偏向于網絡。但在《浩蕩》的創作時,我做了一次全新的有益的嘗試,以網絡文學的表現手法加嚴肅文學的創作理念,結合在一起寫。總體來說,嘗試得到了一些讀者的認可,當然,也有一些讀者認為過于寫實或是不夠輕松。但歷史進程向來不是輕松跳脫的,時代也需要一些認真而嚴肅的作品。

    新華網:從進入網絡文學行業開始,你的大部分作品都側重現實題材創作,似乎是一種“創作自覺”,這是怎樣形成的?

    何常在:其實最早我也創作過仙俠小說,但后為因為成績不好,只寫了一本就放棄了。時代在前進,身邊的人和事也在變化,我們每個人都置身于時代洪流,一刻也不能停息,努力向前。不管是從純文學到通俗文學的轉變,還是從通俗文學到網絡文學的跨越,我個人的經歷始終跟隨時代前進,所以我的大部分作品都側重于現實題材,確實也是一種創作自覺。隨著網絡文學20年來慢慢步入了成熟期,作為最受益于改革開放的網絡文學來說,多一些對現實的感觸和記錄,也是身為網絡作家的使命。

    “網絡文學構建了一種全新的閱讀生態”

    新華網:怎樣的機緣讓您投身這個行業?創作第一部作品時收到的反饋是怎樣的?當時的你覺得“網絡文學”是什么?

    何常在:和網絡文學結緣,也是因為雜志上面發表的文章有篇幅限制,而我更喜歡長篇大論,所以就尋找更可以表達自己想法的途徑,就發現了網絡。我的第一部網絡小說《人間仙路》,是為了圓一個仙俠夢,脫胎于武俠的仙俠,但本質上還是講的人間事世間情。其實當時我對網絡文學并沒有太明確的概念,只是覺得發表的地方不同,本質是一樣的。我之前在雜志上已經發表了幾十萬字的作品,開始網絡文學的創作時,注冊了新的筆名,和以前完全脫離,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新人身份,莽撞之中闖入了網絡文學。對我來說,從純文學到通俗文學再到網絡文學,并沒有感覺到有多大的區別,本質上來講都是文學,都是為人民服務的大眾藝術。

    新華網:什么時候真正產生了已經是一位“網絡作家”的身份認同?創作至今遇到過哪些困難、曲折,如何克服?

    何常在:應該是從第二部作品獲得了成功之后。在仙俠小說上面的失利,并沒有影響我對網絡文學的熱愛,第二部作品就轉身了現實題材的創作,并且贏得了讀者的認可。當時有無數人追更,無數人和我一起隨著主人公的命運起落而心情忽高忽低,我體會到了身為一個網絡作家和讀者們一起同呼吸共命運的自豪。創作中會經常遇到讀者對情節不滿,也有卡文或是極度疲勞不想碼字的時候,每次都是在讀者的鼓勵和期待下才能堅持下來。我從紙媒寫作轉到網絡文學的創作,從開始時的每天寫3000字到6000字,足足用了一年的時間。

    新華網:從事網絡文學創作這么長時間以來,感受到這個行業最大的變化是什么?

    何常在:這20來年來行業的提升和變化還是很大的,越來越成熟、規范,市場規模也日益擴大,讀者也越來越挑剔并且形成自己的閱讀習慣。最早的一批讀者逐漸的變成了老白,他們的審美品味在提高。但另一方面,個人想出來,或者說寫出精品,反而更難了,因為現在是信息量爆炸的時代,想獲得更多的認可也更難了。

    新華網:網絡文學的創新創造活力和想象力,怎樣和廣闊的現實時空對接,提供新的話語闡釋?

    何常在:白居易說過,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不管是幻想文學還是現實題材,其實都是對現實生活的折射。比如仙俠、玄幻乃至奇幻,不管世界多宏大,想象力多豐富,都脫離不了人類社會的范疇,等等。如果脫離了人類社會的基本元素,不管多有寓意的作品,都很難被讀者喜歡。

    網絡文學發跡于網絡之上興起于人民之中,由于傳播媒介的原因,瞬間釋放了巨大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造就了數量、題材以及創作手法上的諸多傳奇。出于傳播的需要以及網絡的特性,網絡文學在敘事手法以及過去、現實和未來的連接上,提供了諸多創新和有益的嘗試。同時,網絡文學的長篇連載模式,像電視劇一樣,長時間持續性地為讀者帶來精神食糧,從某種意義來說,是構建了一種全新的閱讀生態,讓閱讀生活化。

    “‘網絡文學’的說法早晚會消失,只留下文學”

    新華網:您認為在中國的社會發展進程里出現“網絡文學”這種獨特文化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因素?

    何常在:縱觀全球,只有中國出現了網絡文學,并非偶然,中國的環境有著網絡文學獨特生長的土壤。因為國外的出版和期刊系統相對成熟,過于成熟的環境就限制了網絡文學的興起。而中國經過改革開放之后,釋放了巨大的經濟活力,同時也帶動了創作激情。很多文學刊物帶有明顯的官方屬性,而網絡文學因為更貼近讀者,加上有一定的市場機制,讀者的選擇成為了決定因素之一,網絡文學因此得以迅猛發展。必然性和偶然性,都是時代賦予的機遇,也是人們對閱讀需求的渴望所致。

    新華網:網絡文學的“消費性”對創作有哪些影響?

    何常在:時代發展到今天,人們對閱讀、娛樂的需求已經從紙媒和電視轉移到了網站和視頻平臺,甚至是手機上,平臺一變,行業也要隨之改變。不改變,就只能被淘汰被遺棄。

    所謂精英,不是必然脫離大眾。而所謂大眾,并非一定通俗。網絡文學天生自帶消費屬性,優點是可以更好地為讀者寫作,缺點是容易受到讀者的影響。有些讀者會以消費者就是上帝的觀點來要求作者寫出讓他滿意的作品,但經驗表明,讓一個人或是一小部分人滿意的寫作,往往會失去大多數讀者共鳴。不過任何事情都具有兩面性,如何平衡消費與文學價值、社會效益的關系,需要作者把握一個度,并且努力提升自我修養。

    新華網:近年來,網絡文學改編的影視作品很多,評價口碑不一,也引起了一些爭議和探討,在向影視轉化過程中您認為急待解決的問題是什么?“文學、技術和資本”之間怎樣形成一種良性關系?

    何常在:如果說網絡小學本身是一棵長勢良好的大樹,改編影視就是將大樹修剪、改造、加工,等等。如果改造的方向正確,符合大樹原有的特征,就是改造者的功勞。如果改造失敗,就歸咎于大樹長得不好。說到底,還是行業對網絡文學改編影視的定位不準確導致。再舉個不恰當的例子,IP是一顆原生的蔬菜,黃瓜也好白菜也好,改編影視的過程就是烹制的過程,不同的廚師水平千差萬別。有時候不是原材料不行,而是中間加工的過程缺少了提升和技術。

    《浩蕩》目前正在由阿里影業進行影視改編。作為發表在阿里文學的一部小說,先由阿里文學進行孵化、宣傳和推廣,形成了IP效應,再進行出版的進一步宣傳,然后由阿里影業影視化,是一個完整的生態鏈。文學、技術和資本之間,應該是互相促進、互相提升的一個良性循環關系,畢竟是內容為王的時代。

    新華網:在中國的文學版圖上,您認為網絡文學的定位及未來的發展趨勢會是怎樣的?

    何常在:從長遠來看,“網絡文學”的說法早晚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消失,只留下文學。網絡文學和傳統文學,只是傳播媒介的不同。就像在電腦上看視頻和在電視上看節目一樣,并沒有什么本質區別。如果說以前視頻平臺代替電視臺,沒有人覺得有可能。但隨著5G時代的到來,以及技術的進一步發展,誰敢說以后大部分節目不可以都在手機、AR眼鏡甚至是智能手表上觀看?承載內容的媒介雖然不斷更迭,但內容永遠不死。

    亚洲精品91在线| 午夜人屠h精品全集| 精品久久中文字幕|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66| 日韩AV无码精品一二三区| 亚洲嫩草影院久久精品| 国产三级精品久久|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不卡| 国产精品69白浆在线观看免费 | 久久99精品九九九久久婷婷| 国产啪精品视频网免费| 久久精品视频观看| 国产农村妇女毛片精品久久| 国产精品无码2021在线观看| 91精品久久国产青草| 精品国产呦系列在线看| 666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国内精品免费视频精选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呦| 国产精品视频网站你懂得| 久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99精品国产麻豆婷婷| 国产a不卡片精品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反差婊在线观看| 精品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超人| 精品国产福利盛宴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另类激情久久久免费| 91情侣在线精品国产免费|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VA大香大香|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夜色午夜|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不卡| 日韩精品人成在线播放| 99精品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99 | 色妞ww精品视频7777| 国产精品无码A∨精品影院| 久久狠狠一本精品综合网|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一区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天天在线| 国产精品妇女一二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