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鄉土文學傳統及其當代意義
從20世紀初至今,我國鄉土社會已發生巨大變化,無論是教育普及率、工業農業現代化,還是平均生活水平、社會保障水準等,均有顯著提升。但是,鄉土社會也存在一些沿襲已久的問題,如城鄉差距日益增大,某些鄉風民俗守舊落后,少數農民的現代化認識有待進一步提升,等等。這些是現實問題,也是歷史問題,20世紀以來,它們一直或隱或顯地存在。以魯迅為代表的中國現代鄉土文學作家,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深入思考,并將其思考融入藝術創作中,從而形成了中國現代鄉土文學傳統。
秉承“為人生”的創作目的
中國現代鄉土文學傳統具有豐富的內涵,包含了幾代作家對重要文學問題的思考和探索,如小說的創作目的、正確處理文學與現實關系的方法、作家基本的價值立場等。在這些問題中,作家的價值立場尤為重要。在現代中國的文化語境中,鄉土文學作家有基本一致的價值立場。從魯迅及其影響下的青年作家群,到廢名、沈從文等一批作家,都相信民主與科學,努力追求國家現代化,積極謀求大眾福祉。因此,他們的文學創作具有厚重的現實關懷和強烈的現代性訴求。
小說是鄉土文學的主要文類,這與小說近代以來的迅速發展直接相關。1902年,梁啟超在《新小說》雜志創刊號上發表了《論小說與群治之關系》,將小說的功能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之后,梁啟超、吳沃堯等人的小說,雖然情系現實,但在藝術上還不成熟。他們的小說或枯燥干澀,或難脫舊小說窠臼。十余年的“新小說”實驗,并未改變小說在世人心中的形象。
直到魯迅的小說出現后,中國小說才在思想內容和藝術水平等方面取得新突破?!犊袢巳沼洝返刃≌f甫一問世,就以完美的形式、精湛的技巧、全新的語言引起世人關注,并引發了20世紀20年代鄉土小說創作熱潮。
以魯迅小說為代表的鄉土文學具有很強的魅力,這與其在形式、技巧、語言方面的革新有關,同時,也與其創作目的緊密相聯。魯迅在概括現代鄉土文學的創作目的時說,文學“必須是‘為人生’,而且要改良這人生”?!盀槿松薄案牧既松笔囚斞?933年回顧自己的創作目的(也是起因)時追述的。在為其第一本小說集《吶喊》所作《自序》中,魯迅稱他創作這些作品的目的是“改變(國人的)精神”。換言之,在魯迅看來,“為人生”“改良人生”主要是將國人從舊文化、舊思想的束縛中解放出來。這對于20世紀初期的中國而言,可謂振聾發聵,故而產生了很大影響。
1840年之后,中國面臨內憂外患的困局,異常貧弱,而處于社會最底層的農民、手工業者、小商小販,既困于落后的生產力和生產方式,更苦于精神上的蒙昧。鄉土文學“為人生”“改良人生”的創作目的,契合了時代需求,也體現出作家的愛國情懷和憂患意識。此后,這一創作目的被一代代鄉土文學作家所堅持,成為鄉土文學的靈魂。
堅持現實主義精神
堅守現代價值立場和“為人生”“改良人生”的創作目的,使現代鄉土作家在處理文學與現實關系時,具有清醒的現實主義精神。作為鄉土文學傳統的奠基者,魯迅提倡“睜了眼看”,反對閉著眼睛“便看見一切圓滿”。因而,在《阿Q正傳》中,我們不僅看到阿Q的可憐和無助——他沒有任何賴以生存的資產,甚至連姓氏都渺不可求;同時,也看到他的可悲和無恥——受到強者欺辱時,他以“精神勝利法”麻醉自己,甚而沉迷于幻想的勝利之中而樂不可支,可是對小D、小尼姑等更弱小者,他又肆意挑釁、戲弄、欺負。塑造這樣一個可憐又可悲、無助又無恥的靈魂,是需要巨大的藝術勇氣和藝術良知的,因為其批判鋒芒,不僅指向外在世界,更指向當時國人普遍的心理和意識。
魯迅一直認為,只有直面現實,揭示現實的缺憾和不足,才能“引起療救的注意”,因而他辛辣地諷刺那些逃避現實的人。短篇小說《風波》就嘲諷了那些脫離實際地謳歌“田家樂”卻毫不了解鄉村生活實情的文人。小說開篇即描繪落日余暉,炊煙裊裊,酒船上的文豪面對臨河的村莊大發感慨:“無思無慮,這真是田家樂呵!”接著,小說圍繞主人公七斤的夫妻關系、鄰里關系和經濟狀態,揭示了鄉土社會精神的蒙昧和物質的貧乏,有力地解構了虛幻的“田家樂”?!犊袢巳沼洝贰端帯贰睹魈臁贰豆枢l》《祝?!贰堕L明燈》等小說,也無不以現實主義精神描繪鄉土社會落后的文化和窘迫的生活,并深入挖掘兩者之間的關系?!敖页霾】唷辈⒎囚斞竸撟鬣l土小說的最終目的,探究阿Q、七斤們應有的、幸福的、合理的新生活,才是作者的真正意圖。
魯迅鄉土小說的現實主義精神蘊含了作者對國家、對人民最深沉最熾熱的愛,也體現了中國現代作家的使命感和擔當意識。后起的優秀鄉土作家,在魯迅的啟迪下,立足現實,關注現實問題,書寫各自熟悉的故鄉。許欽文描繪了陳舊的道德觀念、匱乏的科學知識使浙東山村走向衰敗的歷史圖景。柔石致力于描寫鄉村、小鎮陳腐的風氣和觀念,揭示它們如何扼殺新思想、新事物、新人物。臺靜農刻畫中部農村的貧富對立:窮人賣妻鬻子,因欠債欠租而被關被殺,常致家破人亡;富人肆意妄為,強占他人妻女。彭家煌講述賢愚混雜、令人啼笑皆非的鄉間悲喜劇。
沈從文的風格雖然與魯迅不同,較之于魯迅的犀利與冷靜,沈從文似乎要溫馨、浪漫得多,但沈從文多次坦陳其湘西小說是在魯迅小說的啟發下創作的。溫馨、浪漫只是沈從文鄉土小說的外衣,這層外衣包裹的是悲痛和憂傷?!哆叧恰分械膼矍?、親情、友情都不失純樸,但其悲劇的根源卻在于翠翠家貧如洗,而王團總的女兒有豐厚的妝奩?!堕L河》中,保安隊進入鄉村,強征各種錢款,甚至敲詐勒索。沈從文的湘西小說,不溫馨,也不浪漫。在本質上,他跟魯迅一樣,直面鄉土社會的種種蒙昧、落后現象,為鄉土社會民眾應有的幸福、合理的生活而呼吁。
此后的幾十年中,雖然中國社會歷經種種變化,但鄉土文學熱卻經久不衰。在一個世紀里,鄉土文學一直是最熱門的題材領域之一,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才華橫溢的青年作家加入其中。
一個世紀以來,中國鄉土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鄉村建設也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為進一步加強美麗鄉村建設,為廣大農民創造更美好的生活,中國當代鄉土文學作家需繼承現代鄉土文學傳統,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秉承“為人生”的創作目的和現實主義精神,創作出真實反映社會主義美麗鄉村的發展變遷和新時代農民精神面貌的優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