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奧爾加·托卡爾丘克:文學創作中的七巧板
    來源:澎湃新聞 | 易麗君  2019年10月11日09:42

    北京時間10月10日晚7點,諾貝爾文學獎公布2018年度、2019年度兩屆獲獎者,獲獎作家是波蘭女作家奧爾加·托卡爾丘克和奧地利戲劇家彼得·漢德克。

    奧爾加·托卡爾丘克

    2017年,后浪文學出版了奧爾加·托卡爾丘克的《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 這本書講述了一個邊境小鎮,從第一位拓荒至此的制刀匠人在此安居,到女主人公與丈夫遷居這片鄉野,同一片土地在千年之間不同的歷史瞬間、不同的人生流徙。各種傳奇人物在此粉墨登場:長出胡子的圣女、性別倒錯的修士、身體里住著一只鳥的酒鬼、化身狼人的小鎮教師、會冬眠的做假發的老太太、靠網絡收集夢境的女人……千年之間人世滄桑變換、起起落落,但對于土地而言,人的悲歡離合、人的世代更迭,不過是土地的瞬息一夢。

    這是一部多種文體交雜、多條故事線相互穿插的奇妙小說,短篇小說、散文、民間故事、圣徒傳記,甚至菜譜、筆記,交錯呈現。每一個故事都是一篇精致的短篇小說,連綴起來又是一部遍布伏筆與呼應的絕妙長篇。

    奧爾加·托卡爾丘克兩部被譯成中文的作品:《太古和其他的時間》、《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譯者易麗君、袁漢镕;四川人民出版社/后浪出版公司,2017年12月)

    以下為該書的譯者序《文學創作中的七巧板》:

    奧爾加·托卡爾丘克是波蘭家喻戶曉的女作家,繼《太古和其他的時間》大獲成功之后,2002年她憑借《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再次獲得波蘭最高文學獎“尼刻獎”的讀者選擇獎。在翻譯這部作家本人的得意之作的過程中,我們同樣經歷了奇妙的精神漫游,不時為作家豐富的想象力和吸引人的藝術魅力所傾倒。

    奧爾加·托卡爾丘克在自己的寫作中,運用精練巧妙的波蘭文字,在神話、現實和歷史的印跡中悠悠摸索。她善于將迄今看起來似乎是相互矛盾的東西聯在一起:將質樸和睿智聯系在一起,將童話的天真和寓言的犀利聯系在一起,將民間傳說、史詩、神話和現實生活聯系在一起,其表現手法可以說是同時把現實與魔幻乃至怪誕糅合為一,文字在似真似幻中反映出一個具體而微妙的神秘世界。她的筆下涌動著不同尋常的事物,但她又將神奇性寓于日常生活之中。

    她建立了這樣一種信念:文學作品可以是既易懂而同時又深刻的,它可以既簡樸而又飽含哲理,既意味深長而又不沉郁。

    在她的小說中,日常生活獲得了少有的稠度,充滿了內在的復雜性、激烈的矛盾和沖突,以及耐人尋味的轉折和動蕩不安的戲劇性。

    她善于借助表面上似乎是微不足道的隱喻,以輕松的文筆書寫重大事件,寓重大性于平淡之中。或者說,她善于揭示隱藏在平淡之中的不同凡響的事物,在這一點上,她的小說與波蘭女詩人、諾貝爾獎得主辛波斯卡的詩歌有異曲同工之妙。在她的小說里,可以感受到辛波斯卡作品中那種特有的采用出人意料的比擬的超凡能力、超級的敏感和觀察世界的獨特方式。

    她倆都洞悉寫作之樂,她倆的作品都讀起來輕松,可是真正理解它們卻并非易事。

    《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無疑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波蘭文學中的一部奇書。它是由數十個短小的特寫、故事、隨筆結集而成的一部多層次、多情節的小說,無怪乎有的波蘭評論家將其稱為用各色布片縫綴起來的百衲衣。與作家其他的小說相比,這部小說似乎最缺少內在的統一性。它是一部文學品種邊緣的小說,在這里各種修辭風格相互混雜、滲透,是各種文體的雜交:自傳體、隨筆、敘事體、史詩風格,甚至議論文體,應有盡有。書中沒有一個貫串始終的單線條的故事情節發展,而是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有如電影分鏡似的紛至沓來。因此乍一看,似乎找不到富有內聚力的結構。各種不同的事件在各個時間層面上進行,從遠古時代到中世紀、十八世紀直至現代。在這些時間層面上,一個個時而輕松、時而沉重憂傷、時而殘酷、時而激起人們的憤怒和憎恨的故事情節幾乎是隨意出現,隨意自由馳騁。作家運用表面上彼此毫不相干的插曲,猶如運用拋散的七巧板隨意組成的一幅幅令人驚詫而又費解的畫面。活躍在以無定形的因果關系相互連在一起的各種插曲中的人物,構成一條用五色寶石串聯起來的項鏈。就這樣,使這七巧板式的拼圖最終形成一個富有凝聚力的整體。當然,在實現這一切的過程中,也得靠小說中一個貫串始終的唯一人物——做假發的女人瑪爾塔。

    《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亦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波蘭文學中最耐人尋味的一部小說。小說中將四個層面的人和事精確地編織在一起,既斷裂又連貫,始終保持著流暢的風格作家在處理現實層面——習俗描寫層面時,總帶點嘲諷的口吻;第二個層面——分裂成片段、散布在全書中的有關夢的哲學思考的層面,作家在這兒總給讀者留下一個廣闊的回味空間;第三個層面——隱藏的歷史訊息的層面,它總是帶著一個尋根的愿望和一個戲弄歷史的惡魔;第四個層面——傳記層面,包括第一人稱的敘事者的自傳成分和充滿了神話韻味的中世紀圣女庫梅爾尼斯的傳記。將傳記變成神話是托卡爾丘克創作的一大特色,好像沒有神話便既不能存在藝術,也不能存在藝術家。圍繞這四個層面出現了大量插入的故事,它們構成了一個稠密的情節網。

    不難發現,這部小說中真正的主人翁是夢。夢掩藏著(也承載著)人的生存意義。夢成了小說中反思的中心,每隔幾頁我們就能找到有關夢的描述:白日的夢,夜晚的夢,網絡上的夢。對書寫在網絡頁面上的夢的節錄,屬于書中最重要的片段之列。夢使人深深植根于生活,使人在時間上的漫游中找到自己的家。夢給人提供對各種現象的詮釋,釋放進行自我剖析的激情,引導讀者走向榮格提出的“情結”概念。

    書中出現夢的情節并非偶然,而是反映了作家的哲學思想:人生如夢,夢如人生。夢是人們生活經歷和思緒的反映。人們在心靈深處珍藏著一段段往事,忘不了揮不去的多彩的往事會留下多彩的回憶,灰色的往事只能留下灰色的印記。那流逝的歲月則如一串用日月星辰聯結起來的珍珠,永遠珍貴、難忘。常言道“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各種各樣的回憶會一一變成形形色色的夢。依照托卡爾丘克的看法,人的生活正是由白天和黑夜組成的,人生活在白天的房子和黑夜的房子里,白天的房子是清明——醒,黑夜的房子是昏惑——夢。人們能記住黑夜的夢是由于那是人在夜里的生存狀態。夢是連接有意識的白天生活和無意識的黑夜生活的橋梁。

    人有怎樣的生活,便有怎樣的夢。無意識的力量通過夢境的象征作用顯現于意識之中。在家和銀行之間疲于奔命、生活枯燥乏味、渴望愛情的克雷霞會夢見一個叫阿摩斯的人愛上了她,不幸的是她對夢信以為真,從而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曾經流放西伯利亞、在饑寒交迫之中吃過人肉的埃戈·蘇姆,會夢見自己成了狼人,以至于夜晚不敢上床睡覺。夢加強了“自敘體”的敘事形式,使小說的敘事高度主觀化。以自傳體為基礎的小說敘事中融入了大量的虛構的夢的情節,人在“敘述的我”與“被敘述的我”之間、在“夢”與“醒”之間騰挪,大大強化了小說的藝術效果,使女性獨特的生命體驗呈現為高度親歷性的體驗,女性隱秘幽深的內心世界通過夢敞現于讀者面前。這也是小說為讀者所喜愛并得以暢銷的原因所在。作家利用網絡研究全世界人們的夢。隨著一個個夢的出現,世界逐漸籠罩在神秘的氛圍里。夢成了世界永恒的組成部分,成了存在的一種潛藏意識的隱語。于是事物失去了清晰的輪廓,光明與黑暗交錯,醒與夢交錯,生與死交錯,從而也突顯了小說的魔幻性。作家在書中說:“我們大家以一種出奇相似和混亂的方式夢見同樣的事物。”這說明人的思維具有某種同步性。

    作家在書中反復描繪同樣的畫面: “下方有人在行走,趕著乳牛,狗在奔跑,有個男人驟然爆發出一陣大笑……高一點的地方有個挑著水桶的人向他們招手,房屋煙囪的炊煙裊裊升上天空,鳥兒向西方飛去。”處在不同時間和空間的人物(中世紀的修士、皮耶特諾的農民、戰后的移民、敘事者和來到下西里西亞尋根的德國旅游者等)眼前出現的是同樣的重復的景色,重疊的畫面,猶如音樂的副歌。這種特殊的副歌把我們引向了作家組織這部小說的一個首要原則:相信榮格所說的“同步性”現象的存在。所謂的“同步性”,即“非偶然的偶然性”,沒有純粹的偶然,沒有神秘的機緣巧合。所謂的“巧合”只是某種難以下定義的更高力量的作用所使然,正是這種更高力量守護著我們風雨兼程的人生。小說向我們敞開了一道門,讓我們認識生活,體驗我們多維形象的生活狀態。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不可重復的存在。

    構成夢的主體至少有三個層次的內容。第一層是“夢的世界”,即做夢的規律、夢的邏輯、睡著了的軀體的表現、不同人的夢彼此之間的聯系等。第二層是“作為夢的世界”,這一層主要產生于做夢者無法證明的、無法排遣的疑慮,它認為人們可以醒著做夢,人們可以自以為已經從夢中醒來,而實際上卻仍在夢中。第三層是“夢中看到的世界”,即半是通過夢揭示的現實,半是做夢的人幻想的現實。這種現實對人的認識欲求是敞開的,甚至比最大膽的幻想還要豐富得多,它還允許做夢的人在時間和空間里自由來往。作家在小說的開頭,就描繪了這樣一個在夢中看到的世界。有了這樣一個開頭,接下來的篇章就都可視為夢的幻象——世界的幻象,只有夢才能揭示這個幻象,只有做夢的人才能夠自己聯想,才能夠坦露潛意識中的秘密。所有的夢彼此結合在一起,相互補充又相互糾纏。在這夢的迷宮里,幻想與現實、虛與實、真與假、善與惡、美與丑相互交錯交融,無法分開。于是我們便會覺得,在這部書中夢就是真實。由于夢展示的是真實,這就使事物的真相的揭示成為可能;夢是所有認識上的困惑的臨時解決辦法,是走出騙人的惡魔所設置的陷阱的一條出路。由此可見敘事者的信條便可能是我夢故我在。

    尋根是奧爾加·托卡爾丘克文學創作中重要的內容,隱藏在書中的歷史訊息是尋根愿望的體現。下西里西亞是奧爾加的精神家園。她遠離滾滾紅塵,定居在新魯達附近的農村,與大自然為伴,做自己喜愛的工作,過著半人半仙的日子。而尋找這個地區的根,倒成了她心中永遠無法消除的結。

    據歷史記載,公元九八〇年梅什科一世統一了波蘭,公元九六六年他按拉丁儀式接受了基督教。他的兒子波萊斯瓦夫一世于公元一〇〇〇年在當時波蘭的首都格涅茲諾建立了大主教區,另在波蘭南部的克拉科夫、西南部的下西里西亞地區的弗羅茨瓦夫和西北部波羅的海濱的科沃布熱格設立了三個教主區。下西里西亞是波蘭故有的西部領土,這是不爭的事實。自十四世紀末到十八世紀末,波蘭共和國曾是歐洲的泱泱大國,擁有包括烏克蘭、白俄羅斯和立陶宛在內的廣袤國土,是歐洲唯一疆域橫跨波羅的海和黑海的國家。一七九五年波蘭被俄國、普魯士和奧地利三國瓜分而滅亡。一九一八年波蘭重新獲得了獨立,建立了波蘭第二共和國,西烏克蘭、西白俄羅斯和包括維爾諾在內的部分立陶宛土地仍歸入波蘭版圖。由《里加條約》所確定的波蘭東部邊界一直保持到一九三九年九月十七日。

    書中每個故事都與下西里西亞的小城新魯達及其周圍一帶的地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書中的人物有的自遙遠的過去就定居在這里,小城的締造者——刀具匠,便是在這里開拓洪荒,在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中初建社會文明的始祖;到了中世紀,下西里西亞便出現了完善的騎士制度和奴隸制莊園經濟,騎士的女兒庫梅爾尼斯及其傳記作者帕斯哈利斯便是封建文明和社會習俗的見證者。十八世紀就移居到這個地區的德國人,給這里帶來了西歐的文明,在這里繁衍生息,也算得上是這個地區的老居民。然而戰爭卻完全改變了他們的命運。

    在《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中暗藏著一部下西里西亞的史詩,展示這個地區過往歷史的那些情節,充滿了神話色彩。人是來去匆匆的過客,不變的是大自然的景觀,因為“人是風景的轉瞬即逝的夢”。

    一九四五年成了下西里西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重大轉折,不僅換了行政機關、地名、軍隊、警察、貨幣、納稅規章和法律,也換了語言和說那語言的人。下西里西亞不再以自己在歷史的長河中創造的復雜形象存在,留下的只是一種形式、一個名稱。在它翻天覆地的變化中,蘊涵著世界的希望、痛苦和荒誕,而且充滿了無奈和苦澀。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波蘭作為戰勝國從戰敗的德國手中收復西部和北部故有的疆土,應該說是天經地義的事,然而它卻以喪失東部領土為代價,致使波蘭成為戰勝國中唯一縮小了疆域的國家,這不能不說是令人匪夷所思。領土的變化引起歐洲歷史上又一次民族大遷徙。從波蘭西部遣返德國的德國人達二百二十萬,有四百萬波蘭人遷居收復的失地,其中大部分是喪失的東部領土的居民。

    托卡爾丘克歷來認為應當睿智地對待文學,睿智應是文學創作的一種基本追求。如果說《太古和其他的時間》是文學跨越時空走向睿智的一種預示,那么《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便是這樣預示的一次不尋常的光輝實踐。這部小說于一九九九年獲波蘭權威的文學大獎——“尼刻獎”的讀者投票獎。二〇〇四年又被提名競爭 IMPAC 都柏林國際文學獎,成為最后勝出的十部決選小說之一,它迄今已被翻譯成英語、法語、西班牙語、德語和克羅地亞語等多種文字。這里奉獻給讀者的《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譯本,是從波蘭文原著譯出的。

    亚洲午夜精品一级在线播放放| 91自产拍在线观看精品| 亚洲精品国产第一综合99久久 | 蜜国产精品jk白丝AV网站| 国产热re99久久6国产精品|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三级|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播放| 一本之道av不卡精品|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狼人影院 |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18禁| 亚洲А∨精品天堂在线| 精品久久久久国产免费|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 |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 老司机成人精品视频lsj|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在线看| 99精品国产丝袜在线拍国语| 老汉精品免费AV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普通话| 国产精品熟女福利久久AV| 精品福利一区3d动漫| 精品哟哟哟国产在线不卡 |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有码| 九九热这里都是精品| 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内久久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这里只精品99re66|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专区不卡| 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 久久青青草原国产精品免费|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专区午夜不卡 | 亚洲av永久中文无码精品| 亚洲欧洲日本精品| 91人前露出精品国产| 99热精品国产三级在线观看| 久久99精品波多结衣一区| 亚洲av日韩av天堂影片精品| 国产精品免费观看调教网|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蜜桃|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网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