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豐富的歷史與現實的缺失 ——新時期以來長篇小說經典化的問題
    來源:《長篇小說選刊》 | 張琳琳  2019年09月27日18:36

    某種程度上,文學經典化的過程是選擇與被選擇的結果,文學經典的選擇源于各種權力機制間的相互作用,它出于各式因素的考量,是被塑造的結果。當我們以這樣的視角出發,回首新時期以來當代中國長篇小說的經典化歷程,會很明顯地發現:經過眾多推手的肯定和甄別后,在被普遍認定為“經典”的長篇小說里,有關歷史的敘述遠多于對現實問題的關注,但后者才是中國文學長久以來的真正主流。如果說,上世紀80年代是中國當代中篇小說的黃金時代,那么在九十年代,“代替中篇小說在80年代的文學成就的標志性地位,長篇小說成為陳述這個時期文學成就和特征的主要引例對象。”(洪子誠:《中國當代文學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331頁)以憑借文學史敘述完成文學經典化的確認為例,諸如《白鹿原》(陳忠實)、《廢都》(賈平凹)、《心靈史》(張承志)、《長恨歌》(王安憶)、《豐乳肥臀》(莫言)、《許三觀賣血記》(余華)、《舊址》(李銳)、《塵埃落定》(阿來)、《九月寓言》(張煒)等作品,經由文學史的確認,成為這個時代當之無愧的文學經典。在這些作品里,有關歷史敘事的比重遠大于對現實的描繪,歷史敘述的相對豐富和現實關注的相對缺失,形成鮮明對比。這種現象的背后是什么機制在發揮作用?又有哪些因素在推波助瀾?

    長篇小說以鴻篇巨制的宏大篇幅,滿足了中國文學長久以來對于史詩性的想象與追求。長期處于前現代社會的現代中國,對于現代性的渴望異常迫切。這在中國現當代文學的發展進程里尤為明顯。不論是“五四”新文學之初“為人生”的文學,在表達古老中國人對于現代生活的現代感受,開始了中國人對于現代人生的最早思考;還是“普羅文學”“大眾文學”的推進,成為文學社會化的最早嘗試;或是國破家亡的危急時刻,以諷刺批判之筆建構關于家國敘事的自省機制。

    同樣,在中國當代文學里,不論是“革命現實主義”還是“革命浪漫主義”,都是為確證國家敘事的合理性和合法性而做出的有力嘗試。盡管文學的表現形態不同,但是對于現代性的家國建構和內在發展邏輯卻是近似的,而這也成為中國現當代文學發展的主要思路。無疑,中國當代長篇小說的歷史寫作,滿足了現代中國民族國家敘事的想象,也符合文學現代性發展的需要。這種歷史書寫的不斷深入與深化,最鮮明的體現就是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一度盛行的“新寫實小說”熱潮。面對中國當代長篇小說經典化過程里,現實書寫的相對匱乏,我們不禁有所疑問:長篇小說能否進行現實書寫?能否反映我們所經歷、共在的時代?

    答案無疑是肯定的,在中國當代文學的發展歷程里,無論是“十七年文學”還是“文革”文學,文學更多是以政治副產品的面貌出現,成為政治意識形態的注釋,來反映新時代的發展與變遷,通過對現實政策進行文學化的再書寫,用以證明社會主義改造、建設的合理性、合法性,像《創業史》《山鄉巨變》《三里灣》《艷陽天》《金光大道》等,都是出于這種思路的產物。盡管這曾是一個時代的主流敘事方式,但在現實書寫的力度與強度上,卻表現得相當孱弱,到后來即使是這種現實書寫也逐漸式微。盡管在新時期之初,隨著中國現代化進程的再次重啟,文學領域再次浮現了一批現實主義力作,其中不乏長篇小說,像《沉重的翅膀》(張潔)、《浮躁》(賈平凹)、《芙蓉鎮》(古華)等,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展現了所處時代的現實變遷和改革時代里的世態人心。隨著改革進程的不斷深入,政治意識形態束縛有了相對的放松,甚至一度和作家的精英知識分子立場相互妥協、合謀。在這個過程中,作家的主體性得到不斷恢復,文學“向內轉”更是勢在必行,文學“本體論”得到相當程度的強調。然而“十七年文學”和“文革”文學所盛行的,反映廣闊時代的宏大現實主義已然銳減,這種情形直到90年代中后期“現實主義沖擊波”的出現才有所緩解。

    盡管這期間也不乏現實書寫,但和以往卻是已然不同,出現“新寫實小說”的潮流。而“新寫實小說”之“新”就在于將關注的視野,投向小人物、普通人的日常凡俗生活,不加修飾地呈現現實人生的本來相貌。但這種對于現實生活近乎原生態的呈現,卻缺少了對于現實問題的批判向度,是對現實問題的另一種回避,是“匍匐在地的現實主義”。作家們“借用現實主義的同時似乎在逃避現實。這類風格的寫作不是雄起,而是雌伏。”(【英】詹姆斯?伍德:《不負責任的自我:論笑與小說》,李小均譯,河南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第183頁)到了九十年代,隨著私人敘事的盛行,個人化的書寫策略更是深入人心,從新世紀之初一直延續到今天的現實題材寫作。所謂“現實的缺失”不單是文學創作“量”的減少,更多則是指向“質”的不足與薄弱,是現實書寫筆力的單薄與偏差,中國當代作家缺少直面當下現實問題的能力和勇氣。當現實書寫只局限于個人雞毛蒜皮的生活瑣屑,和個人小情小緒的無限泛濫,是永遠見不到堅定內核的虛無式個人體驗,“純文學正日益走向‘小事化'的極端日常敘事”(房偉:《在歷史化中重尋批評的現實品格——由“新傷痕文學”想到的》,《南方文壇》2017年第6期)。顯然中國當代作家對于“現實”和“現代化”存在雙重誤解,他們誤把狹小細微的個人化書寫等同于“現代性”和“后現代性”的生存狀態,由此產生“與西方作家處于相同文化語境的‘現代幻覺',忽視了當下中國的獨特文化與生存狀態,也忽視了后發現代中國獨特的情感訴求與生命狀態。”(房偉:《在歷史化中重尋批評的現實品格——由“新傷痕文學”想到的》,《南方文壇》2017年第6期)。這種精致細小的現實書寫,更是時代社會變革的產物。隨著九十年代以來,社會改革的不斷深化,現代化進程日益完備,但也難以再如改革開放之初,個體自我得以親身置于整個民族國家的現代化進程里,親歷社會時代的巨大變遷,和民族國家的現代性發展一道,實現關于個體自我的價值確認。然而,在政治、經濟制度相對完備的今天,整個社會發展的方向已然定型,微小的個體自我難以真正實現個體空間的開拓,只能在現有的社會秩序內進行自我完型,局限于個體自我的一方小小天地,現實敘事呈現出精微細小的個人化傾向也就不足為奇了。于是,現實書寫成為一種魔咒,當代作家無法擺脫,亦無法忽視。如何處理文學書寫與當下現實的關系,成為當代作家無可回避,也不能回避的問題。

    當我們指出新時期以來,長篇小說經典化過程里所存在的歷史書寫豐厚、現實書寫相對缺失不足的問題,這是不是要求我們將“歷史”與“現實”割裂開來?答案顯然是否定的,無論是只關注“歷史”,還是只注重“現實”,都是有所偏頗的。在某程度上“歷史”與“現實”是同構的,今日的歷史曾是過往的現實,我們期待作家們在歷史敘事與現實書寫間找到平衡,實現“歷史”與“現實”的良性互動,既不辜負深厚的歷史記憶,也無羞于當今時代的巨大變遷所帶來的現實書寫的種種可能,敢于直面當下現實的種種問題,既能保持對現實問題的敏銳判斷,又能有所超越。創造出無愧于歷史與當今時代的文學經典,為中國當代文學的經典化提供堅實的文本支持。

    【作者系蘇州大學文學院研究生】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日韩AV无码精品一二三区|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线观看专1| 2020国产精品自拍| 亚洲国产精品特色大片观看完整版|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影视| 久久精品国产2020| 欧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五月天强力打造| 99re在线精品视频免费| 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 日产精品卡2卡三卡乱码网址| 182tv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日韩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无毒不卡|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91天堂素人精品系列网站| 国产精品美女免费视频观看| 国产精品林美惠子在线播放| 色哟哟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啊女成拍色拍| 亚洲福利精品电影在线观看| 欧洲精品在线观看| 日本久久中文字幕精品| 亚洲午夜成人精品无码色欲|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卡| 精品视频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欧产日产国产精品精品| 久久精品噜噜噜成人av| 国产精品igao视频网网址| 亚洲乱码精品久久久久..| 在线精品无码字幕无码AV|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漫画| 国产精品黄大片在线播放|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中文字幕精品三区无码亚洲 |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免费| 国产在线观看一区精品| 国内精品久久人妻互换|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二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