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城記》
作者:陳思呈 出版社: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9年07月 ISBN:9787559431837
與水井有關的事
1
水井有點神秘,甚至可怖。當聽說哪里一口井突然不被啟用,有關它的傳說里,常有一個滿懷冤苦跳下去的女人或男人,或者失足掉下去的幼童和動物。
大街上有形制優美的四目井、三目井、雙拋井,都是古井。它們多是內圓外八角的形制,井口如名字所示,分為幾個極小的分部,像一朵花有幾個花瓣。據我所知,它們被分成花的模樣并不是為了美的需要,而是出于功能上的考慮,其中一個考慮,是增加跳井或失足墜井的難度。
鄉諺云,“一人不進廟,兩人不看井”,說的是防人之心不可無。字面的意思“細思恐極”:兩個人一起看井,若有害人之心的一方把另一方推進井里,便是神不知鬼不覺?!段饔斡洝防锏臑蹼u國王就是這樣被害死的。這里面有一個技術上的關鍵是,掉進井里往往是頭部朝下,所以絕無生還的可能,與掉河里的情形大為不同。
但這似乎是把雙刃劍,使井邊的幽會往往象征著極深的感情。梁山伯和祝英臺就在井邊約會,潮劇里有經典劇目就叫《井邊會》。
2
拋開這些可怖的聯想,日常生活里的水井又是親切的,甚至是優雅的。打水時,吊桶被幽深的井眼吸入,默而無聲,像一條懷孕的大魚尾巴一搖,往水里扎去,手中的井繩為之一沉。如果對打水技巧掌握得極為嫻熟,這場景就更優雅了。車前子寫過這個場景,他說:“鉛桶一頭扎進清澈的井水,傾斜著,仿佛垂簾在春雨暗晦之中,仿佛樂師演奏結束行屈膝禮?!?/p>
他描述的是蘇州的情形,與吾鄉有相同處,但又有不同。吾鄉打井水用的不是鉛桶,多數是鐵桶,有時則是切成一半的籃球。
這個發明者的聰明才智,僅次于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不知是什么樣的靈感,使他把作廢的籃球和打水這兩件事聯想起來。把籃球破的部分剪掉,像西瓜被切成兩半。這個籃球吊桶被發明出來的瞬間,發明者一定恨不能伸手拍自己的肩膀稱好,而我們也驚異地發現,業余者比專業者更加優秀?;@球吊桶撞擊井壁時不會發出鐵吊桶的聲響,它柔軟的身軀與水更有唇齒相依的熨帖,這兩者的靈魂更加投緣,正如橄欖核之于小火爐。
彼時家里沒有冰箱,水井就是天然的冰箱。井欄多數是油麻石,內壁苔蘚深深,間或有蕨類植物,夏天時,趴在井沿,迎面就是盛大的涼意。水果如荔枝、龍眼、西瓜,用一個絲網袋裝著,可以懸掛在井欄內壁。如果是魚肉之類,則用鐵吊桶裝著,也懸掛在井欄內壁,只要不碰到井水就好。
井邊若有植物則更有情致,植物似乎在任何場合都不會是個掃興者。而在陳厝內的井邊,這棵植物是桑樹。這提供了一個刺激:春天我們不能錯過打桑葚的機會,而打下來的桑葚卻很可能掉進井里。這個問題怎么解決的記不起來,也許根本就沒解決過。沒被解決的問題也能加深感情:它再次創造了我們與井的恩怨。
3
陳厝內其實有過兩口井。其中一個,隨著時光流逝,水質變得混濁。于是老人們認為不宜再用,找人把它填掉,重新找地方(找到了桑樹下)另鑿了一個。
鑿井技術復雜,讓人感到神秘的是判斷水質的方法。據說如果挖到黑色的土,那井水就會是臭的,不能用;反之,如果挖到紅色的土,井水就是甜的。待挖到沙層,沙子越美,井水越甜。然后鋪上碎石、木炭,形成天然濾水層。好的井水沖泡的茶,到了第二天,茶色仍然清可鑒人,否則相反。
背井離鄉這個詞,強勢聲明了水井對家園的重要性。這種重要性被延伸闡釋,在我祖母的語境里,同一口井汲飲之人,不僅在生活空間上形成一定的邊界,在性格上也會有所趨同。
一般來講,一套老厝內總有一口井。據祖母所稱,某一老厝內的那口井,喝出來的人忠厚,卻欠缺變通;某一厝內的那口井,喝出來的人聰明,卻不甚團結。她以具體案例為她的理論佐證,于是在當年我的心目中,水井的神秘性更為加深了。
4
與井有關的事都別有風味,包括它那些傳說。吾鄉灶有灶神、井有井神、床有床神,總之,諸神環繞,也不知道生活是因為被護佑而更容易了,還是因為被監督并且要還恩而更艱難了。在《西游記》里,井這種微型水利設施里仍有龍宮和龍王,只是可憐見的,井龍王身家完全不能跟海、江、河、淮、濟的龍王相比,因為“久困于此,日月且不能長見,寶貝果何自而來也?”
窮富都好,既然有井神,自然就要祭拜。吾鄉井神稱為“井公井嫲”。結婚多時的夫妻若沒生子,家里心急如焚的婆婆會把兒媳婦帶到井邊,禱告一番后,往井里扔下一個糯米團子。如此直觀、形象的表達,井公井嫲用腳趾頭也理解了她們的用意。于是來年,家里果然多了個糯米團一樣的白胖孫子。
類似的還有。用石榴花蘸一點井水灑下,便能驅邪;出遠門帶一點井水和井邊的泥土,便不再水土不服。這些生長在老人們篤定的語氣里的智慧,固然能激發傾聽的興致——就像她們說到舍南舍北隨意生長的植物的功用,地里屋后某棵野草竟是治愈疑難雜癥的藥——但我們貌似饒有興致的表情后面,未嘗沒有看熱鬧的優越感。
5
水井的意義不僅是提供日常用水,還提供了一個公共空間,尤其是給忙于家務的婦女們。對她們來說,很多交流都是在井邊進行的。
有一位叫何志森的建筑師在演講中講過一則故事:一個法國建筑師到非洲去,看到非洲婦女用最原始的方式把水背回家,他特別難受。于是他到了村子后,就說,我要幫你們每家每戶安裝一個水龍頭,讓你們在家里就可以洗東西。結果非洲婦女們全都不干,上大街游行反對這個決定。因為倘若水龍頭牽到家里,她們就只能每天待在家里,做那些分內的工作,打掃衛生、照顧孩子,而幾乎沒有社交的機會和權力了。
所有日常交流、情感傾訴、對男人的不滿、八卦消息,都是在水井旁邊發生的。這是她們唯一的情感交流公共空間。
這種情況在中國民間,尤其是在幾十年前的民間,也基本一樣。很多婦女的生活都局限于一日三餐、打掃衛生和哺育孩子,她們的精神苦悶通過什么得到抒發呢?有什么既安全又合理的途徑呢?
唯有一些公共空間,比如鄉村的池塘邊,或者小城里的井邊,她們一邊洗衣洗菜,一邊聊天,以此形成一個小型的社會支持系統。
現在的鄉村小商店里,常有人借著買賣東西的機會在那里打撲克賭博,歸根到底都跟井水聚會相仿。
人們的日常生活離不開水井,所以很多故事都發生在井邊。比如潮劇的著名戲目《井邊會》,講的是這樣一個故事:五代時,劉智遠貧苦無依,入贅沙陀村,妻子為李三娘。后來智遠被迫往太原投軍,三娘在家受哥嫂虐待,于磨房產得一子。嬰兒險被哥嫂溺死,幸得被竇公救了,交給太原的智遠,取了名字叫劉承佑。十六年后,承佑外出射獵,偶然遇到三娘,兩人對話,得知三娘即其生母?!毒厱氛f的就是劉承佑與李三娘相會井邊的故事。
6
另一些跟井有關的事,不僅滿足獵奇,也引發真心的佩服。例如去井里撈東西。下井的人搬張梯子,靠著井的內壁放好,人從梯子下去。想象那個往幽深處走的過程,仿佛就是往人類某種恐懼的本能走去。到了井里不能轉身,只能屈膝低身盡量去撈。據說一般的井水深度是到一個成年男人的胸口附近,而水面到井口則大概是兩米半深。
水井讓人感到神秘的原因,也可能跟偶然性有關。吾鄉把女性的命運稱為“吊桶命”,比喻婚姻的不可預料。一吊桶下去,理論上你不知能打上多少水,也不知道會打撈起什么東西。也許是一些樹葉,也許是別的異物,畢竟掉進水井里的東西,多稀奇都有。
有一次陳厝內有人失手將大把咸菜掉進了井里(真想穿越回去問她是怎么做到的),變咸的井水不能食用,這是整個院子的大事。彼時似乎沒有抽水機,于是各家的青壯年勞力都來幫忙,如搶險一般連續打撈了很久很久。禍首咸菜當然是撈起來了,變咸的井水也幾乎撈空了,新的清水慢慢升盈上來。直到井水嘗著沒有咸味,這場全民勞動才算結束。
還有一次,院子里有個老嬸打水時,一只金耳環掉到了井里。這事比掉咸菜更大了。以前金耳環不僅是一塊普通金子,而且是一種很有象征意義的信物。吾鄉有個風俗是,老婦人耳朵上那對耳環,去世之后要留給大兒媳婦,是個很重大的規定。
聰明的老婦人靈機一動,便在井繩上綁一根吊鉤,吊鉤上綁一塊大秤砣,再綁上一大團零亂的綿紗。她獨力用這自創的工具在井邊打撈了幾天,最后那個失散飄零的耳環,果然夾雜在大團綿紗里被撈了起來。
從此,她的智慧和耐心,一直活在我們的傳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