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圣經與利劍》:1840年,英國的另一場對外戰爭
    來源:澎湃新聞 | 白云天  2019年09月26日21:03
    關鍵詞:圣經與利劍

    1840年4月,英國議會以微弱票數通過決議,通過了出兵中國的決議。6月,英軍抵達廣東海面,隨即北犯廈門、定海,鴉片戰爭正式爆發。但這場在中國婦孺皆知的鴉片戰爭,并非是英國在1840年唯一一次對外軍事沖突。從近了講,英軍此時在阿富汗的山區苦戰。往遠了說,英國的軍艦又炮轟貝魯特和阿克城,聯合奧地利海軍進逼埃及的亞歷山大,逼迫埃及統治者穆罕默德?阿里放棄了自己在地中海東岸打下的大片江山,把即將重建的“阿拉伯帝國”扼殺于搖籃之中。

    為什么英國要在與中國和阿富汗鏖戰之時,又要聯合歐洲列強,甚至包括自己的宿敵沙俄,去幫助奧斯曼帝國遏制穆罕默德?阿里的擴張?著名的歷史作家巴巴拉?塔奇曼在《圣經與利劍:英國和巴勒斯坦——從青銅時代到貝爾福宣言》(Bible and Sword: England and Palestine From the Bronze Age to Balfour)一書中,從宗教虔誠和帝國利益這兩條線索予以解讀。

    《圣經與利劍:英國和巴勒斯坦——從青銅時代到貝爾福宣言》

    “重返家園”:猶太人改宗基督教的前提

    根據《圣經與利劍》,英國人與巴勒斯坦的淵源可以追溯到羅馬帝國時代。興起于巴勒斯坦的基督教傳播到英國后,宗教紐帶又增加了兩地的聯系。不過,在中世紀很長的一段時間內,與基督教有著共同淵源的猶太教,在英國卻備受敵視。這種強烈的反差充分體現在十字軍戰爭期間。夾雜著世俗利益的宗教情緒既讓十字軍把矛頭指向東方的穆斯林,也同樣使他們把屠刀揮向了巴勒斯坦的猶太教徒,甚至連英國境內的猶太人也不能幸免。例如,塔奇曼指出:

    公眾對猶太人的仇恨情緒本來其實并不高漲,但被“圣戰”激化了。部分原因是中世紀的人們對教會以外的異教徒有一種迷信般的恐懼。另一個原因是人們對債主的仇恨……在十字軍東征期間,人們認識到在十字軍旗幟下動用的暴力,是輕松抹掉債務、奪取猶太人財產而不受懲罰的捷徑……到了1190年第三次十字軍東征時,十字軍與猶太人大屠殺已經變得不可分割……殺戮風潮就像洶涌的波濤一樣從倫敦蔓延到所有猶太人居住的城市,最后的恐怖高潮出現在約克——在那里,只有那些先殺死妻兒后引頸自殺的猶太人才能逃脫暴民的屠殺。

    但宗教改革后的英國清教徒開始強調《舊約》。用塔奇曼的話說,對希伯來文化的推崇,在17世紀的英國蔚然成風,克倫威爾便是代表人物。當然,這些清教徒畢竟也是基督徒的一部分,他們友善對待猶太人有著自己的宗教邏輯,并非是出于單純的包容。塔奇曼指出:

    隨著清教的興起,讓猶太人返回巴勒斯坦的運動在英國開啟了。(但)這場運動并不是為猶太人本身,而是為完成《圣經》中對猶太人的承諾。根據《圣經》的說法,當以色列人回到錫安后,全人類的以色列國將會到來。此時彌賽亞,或者按基督教的術語——基督將再次降臨。

    當然,在理想主義盛行的18世紀,這種宗教熱情較為薄弱。但“在經過18世紀希臘化的間歇后,鐘擺又擺回到希伯來化的道德緊迫性。18世紀的懷疑主義讓位于維多利亞時代的虔誠;18世紀的理性主義再次服從于神啟。”在這樣的社會氛圍下,19世紀的英國又出現了福音主義,并推動了早期的猶太復國主義。因為福音主義者與之前清教徒的邏輯相似,即“圣經預言+以色列人改宗和返回家園=基督復臨。”可見,他們對猶太復國主義的支持不是出于對猶太教信仰的認可,而是覺得返回巴勒斯坦是讓猶太教徒皈依基督教的前提。而此時1840年的大馬士革事件則為福音主義的宗教熱情提供了契機。

    根據塔奇曼的敘述,大馬士革事件并非是猶太人與穆斯林的沖突,而是法國人及天主教徒對猶太人的迫害。這就引發了沙夫茨伯里伯爵的關注。作為福音主義的代表,沙夫茨伯里伯爵認為“新教英國將幫助信奉英國國家的以色列人復國,一舉挫敗天主教,使預演應驗并拯救全人類。”當然,光有宗教熱情是不夠的,還需要國家力量的支持。如此,沙夫茨伯里伯爵便動員輿論和政府介入中東局勢。

    第七代沙夫茨伯里伯爵(1801-1885),塔奇曼稱之為“除達爾文之外,他是英國維多利亞時代最具影響力的非政治性人物”

    那政府又會出于什么利益考慮而出兵中東呢?此時的中東局勢又與天主教法國有什么關系呢?這就要從埃及的穆罕默德?阿里說起。

    “阿拉伯帝國”:穆罕默德?阿里的崛起

    穆罕默德?阿里,這個出身阿爾巴尼亞的煙草商人早年加入奧斯曼軍隊,在埃及抵御拿破侖的侵略。亂世出英雄,穆罕默德?阿里憑借高超的政治手腕,當上了奧斯曼帝國的埃及總督。起初,他還頗為順從中央,例如在希臘戰爭中派出艦隊北上援助奧斯曼帝國,特別是還東征阿拉伯半島,消滅了困擾奧斯曼蘇丹近半個世紀的沙特王朝。就國內而言,他大興“洋務”,促進了埃及的現代化進程。馬克思稱贊道他治下的埃及是“奧斯曼帝國唯一有生命力的部分”。當然,奧斯曼帝國此時在蘇丹馬哈茂德二世的領導下,也開展了深刻的近代化改革,其內容也不拘泥在軍事領域,甚至蘇丹都帶頭換上了洋裝。但1830年代的兩場“敘利亞戰爭”則證明奧斯曼帝國的洋務運動遠不如自己的“屬國”埃及。

    為了在希臘戰爭中支援奧斯曼中央,穆罕默德?阿里曾派遣16000人的龐大艦隊。當然,無利不起早的穆罕默德?阿里也從奧斯曼蘇丹手中獲取了克里特島的統治權。但希臘戰爭的慘敗,讓穆罕默德?阿里向朝廷獅子大開口,索要敘利亞(大致相當于今天的敘利亞、巴勒斯坦、約旦、黎巴嫩,也被稱為沙姆地區或黎凡特地區)的統治權作為補償。朝廷自然不愿滿足穆罕默德?阿里的野心。而兇悍的穆罕默德?阿里在得不到滿足的情況下,竟然派其子易卜拉欣揮兵自取。其實,放在歷史的長河中看,穆罕默德?阿里的野心并不奇怪,因為這幾乎是歷代埃及統治者的慣性。無論是古埃及的法老,還是中世紀時期的法蒂瑪哈里發、薩拉丁、馬穆魯克,抑或現代的納賽爾,只要他們有足夠的實力和精力,都會嘗試揮師東向,問鼎西亞。所以,穆罕默德?阿里可謂“前有古人,后有來者”,無外乎是延續埃及統治者的歷史傳統。

    從1831年開戰,不到兩年的功夫,埃軍就占領了地中海東岸的大片土地,甚至攻占了安納托利亞的科尼亞,也就是已經打進了今天土耳其的境內。而且埃及還得到了法國七月王朝的支持。在此情況下,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爾)岌岌可危。幸虧在沙俄的干預下,穆罕默德?阿里才被迫收手,退出安納托利亞。但兵強馬壯的他已經從奧斯曼朝廷那取得了對克里特、漢志(阿拉伯半島的紅海沿岸地區,有麥加和麥地那兩座圣城)和敘利亞的統治權。穆罕默德?阿里的帝國似乎已經建立。

    當然,任何中央朝廷都難以容忍這樣的強藩,何況是這種可能取而代之的強藩。而穆罕默德?阿里父子也是欲壑難填。1838年雙方刀兵再起。但奧斯曼帝國再次慘敗,甚至奧斯曼艦隊還在亞歷山大向埃及投降。而此時一代英主馬哈茂德二世也含恨而終,16歲的阿卜杜勒?麥吉德即位,本來就已岌岌可危的奧斯曼帝國又處在了主少國疑的境地。

    但英國人出于自己的利益考慮,“挽救”了奧斯曼帝國。

    援土抑埃:帕麥斯頓的帝國考慮

    塔奇曼對穆罕默德的“興趣主要不在于他震撼歐洲各國首都的功業,而在于他將英國永久地拉入中東事務之中,并給英國人提供了一個為猶太人在巴勒斯坦重新建國的機會。”當然,沙夫茨伯里伯爵的“動機是宗教的”,但外交大臣帕麥斯頓(他還有個令中國人熟悉的譯名——“巴麥尊”)的動機則是“帝國的”,也就是利益。如此,沙夫茨伯里伯爵為了“忽悠”政府介入中東局勢,就不能只談微言大義而不顧利害得失。在1838年第二次土埃戰爭爆發后,奧斯曼帝國與英國簽訂協定,“增加了(英國)在耶路撒冷建立領事館的條款。”塔奇曼認為這是沙夫茨伯里伯爵運作的結果,他把這當做“以色列復國的第一步。”此外,沙夫茨伯里伯爵把自己“崇高的動機掩蓋起來”,向帕麥斯頓“灌輸把猶太用做插入奧斯曼帝國內部楔子的理念”。帕麥斯頓并沒有讓沙夫茨伯里伯爵失望,他在給駐奧斯曼大使的信中表示:“如果猶太人是在蘇丹的邀請和保護下返回的,他們就會在未來阻止穆罕默德?阿里或其繼任者的任何惡毒企圖……”

    同樣是“他者”的奧斯曼蘇丹和穆罕默德?阿里,英國人為何厚此薄彼,支持奧斯曼而敵視穆罕默德?阿里呢?根據塔奇曼的論述,可大致分為兩點:遏制沙俄和維護印度通道。

    首先就遏制沙俄而言,奧斯曼帝國面臨穆埃及大軍的兵鋒,不得已求助于自己的宿敵——沙俄。而穆罕默德?阿里的支持者——七月王朝時代梯也爾政府治下的法國,對穆罕默德?阿里“取得的榮耀大家贊許,他此時看起來似乎也即將成為一個可與薩拉丁的帝國媲美的新帝國的主人,并掛上法國的三色旗。”如此,法國利用穆罕默德?阿里進行的間接擴張遭到沙俄的抵制,塔奇曼歸因于“沙皇極端厭惡帶著中產階級紳士派頭的法王路易?菲利普和他的民主思想。”當然,意識形態之爭只是一個方面,沙俄還從奧斯曼帝國的恐懼獲取了很大的實惠。沙俄勢力迅速涌入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爾),讓英國大使覺得“土耳其人已經是俄國的傀儡了。”更要命的是,沙俄與奧斯曼簽訂條約,“規定一旦俄國要求,土耳其將封鎖達達尼爾海峽不允許任何其他國家的軍艦通過。”如此,英國便希望“化解土埃危機”,以阻止沙俄的擴張。

    而就“去印度的道路”而言,穆罕默德?阿里征服的地區關系到英國與印度的聯系,即便當時蘇伊士運河尚未開通。英國人覺得“一個年邁虛弱因而人人擺布的奧斯曼君主仍然比一個獨立親法的‘活躍阿拉伯君主’(帕麥斯頓語)更適合占據去印度的道路。”

    當然,或許法國支持的埃及擴張過于猛烈,使得沙俄“放棄他的海峽特權”,與英國站在了一邊,共同反對穆罕默德?阿里的擴張。這此背景下,英國得到了歐洲列強沙俄、奧地利和普魯士的支持。敘利亞爆發“反抗易卜拉欣的起義”后,英國和奧地利于1840年9月聯合炮轟貝魯特。11月,英奧聯合艦隊炮轟阿克,并在奧地利艦隊司令腓特烈(Archduke Friedrich)的率領下,英國、奧地利和奧斯曼聯軍占領阿克城堡。在聯軍的攻勢下,易卜拉欣“崩潰了”。與此同時,英國與奧地利的聯合艦隊還封鎖了亞歷山大。在歐洲列強的炮口下,71歲的穆罕默德?阿里放棄了自己即將建立的帝國,放棄了自己在亞洲的土地。

    穆罕默德?阿里之子,易卜拉欣帕夏(1789-1848),1830年代敘利亞的實際統治者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一区| 九九99久久精品国产| 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人人添| 久9视频这里只有精品| 青青青国产依人精品视频 | 国产精品麻豆成人AV网| 十八18禁国产精品www| 在线精品自拍无码|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 91麻豆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原创巨作?v网站| 国产精品第一页爽爽影院|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涩爱|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蜜芽 | 亚洲欧美综合精品成人导航| 99re九精品视频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日本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精品国内自产拍在线观看 | 精品国产日韩一区三区| 国产精品自在自线视频| 亚洲福利一区二区精品秒拍| 99精品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柠檬福利精品视频导航|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 国内精品综合久久久40p|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视频一区二区精品的福利| 国产精品va无码免费麻豆| 国产精品爆乳在线播放第一人称 | 国产精品爱搞视频网站| 亚洲国产成人a精品不卡在线| 国产亚洲精品免费| 国产偷窥熟女精品视频大全| 日本三区精品三级在线电影| 精品国产免费一区二区| 最新国产精品自在线观看| 国内成人精品亚洲日本语音| 国产精品二区三区免费播放心| 国产精品高清久久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