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詩與禪》
    來源:中國作家網 | 程亞林  2019年09月25日08:47

    作者:程亞林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9年04月 ISBN:9787545542820

    詩與禪是兩種不同類型的文化現象。禪是宗教,詩是文學。但是在中國古代詩歌史上,卻發生了詩人信奉佛禪或受佛禪影響,以佛禪入詩、以禪助詩、以禪喻詩等事實。除豐富了詩歌內容外,還促進了古代詩歌審美理想的形成,深化了人們對詩歌藝術的認識。

    這是一種很值得研究的文化現象。透過它,我們不僅可以更清楚地了解禪的文化含義,也能更深入地把握中國古代詩歌的審美特征以及由詩與禪共同體現的中國文化的某種民族性格。

    通過上面幾章的分析,我們大致已經明白:

    1.佛、莊、玄、禪來源于大致相同的心理體驗;

    2.它們都不同程度地觀念形態化了,都有著嚴謹程度不同的觀念系統,形成了一些宇宙觀和人生觀信條;

    3.除玄學外,佛、禪學都有一個宗教外殼,莊學也曾被道教披上了宗教外衣。因而,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或是一種社會思潮,或是一種社會性的宗教組織。

    這是混沌的心理表象被知性思維所蒸餾,變成越來越稀薄的抽象,越來越簡單的概念和規定,成為觀念形成的過程。這樣,它們就不能不漸次深埋了孕育它們的心理體驗,遠離了催生它們的原初沖動,而以一種嚴肅的意識形態或宗教組織的面貌展示在人們面前并主要以這種面貌影響人類。

    我們前面進行的工作便是在承認它們各層次的表現都向人的精神和實踐輻射的前提下,著重剝除它們的層層外殼,將它們還原為某種特殊的心理體驗。這種剝除和還原顯示了兩點:

    (一)人有不同的生存方式

    一般認為,人是具有自我意識的動物。人和動物不同,他不與自己的生命活動同一,而是把自己生命活動本身變成自己意志和意識的對象。他在意識中不僅將作為意識主體的自我和作為意識對象的自我一分為二,也將主觀自我與作為意識對象的客觀世界一分為二,以此建立起知性、功利體系,去認識、改造自我與世界。這決定了人最主要的生存方式也就是以主客觀二元對立為基礎、以人為中心、以知性為工具的生存方式。這種生存方式所帶來的一切優勢性和弊病已在人類歷史上以鮮明、突出的形式展示出來。一方面,它帶來了人類認識、改造自身和世界的巨大而輝煌的成就,使人成為世界的巨人;另一方面,它又使人感到自身在這個過程中被片面所異化,有一種失落的恐懼感,復歸全面人性的焦灼感。因而人既為這種生存方式感到自豪,又對它產生懷疑和不滿足。自古迄今,人們常對這種生存方式提出如下疑問:

    人類有限的知性能認識無限的世界和無限多元的自我嗎?

    知性從何處來?它能擺脫“二元對立”的構架和逃避“二律背反”的結局嗎?

    用概念編織的知性之網去罩定世界和自我,我們能得到世界和自我的全部嗎?

    為什么那最生動、最活潑也最真實的感受總是從知性的網中漏了出去?為什么越是習慣于用知性的網去覆蓋世界和人生,它們就越來越顯得呆板、灰色、暗淡、程式化,人們越來越感覺麻木、情感枯竭?

    待在知性的網里,人為什么總是感到世界和人、群體和個體、歷史與當下、理智和情感的對立,感到人格和精神的分裂?

    知性取得的成就,能最終帶給人幸福嗎?

    人類的生存,除了依賴知性的武器,就別無選擇嗎?

    如果說,這種懷疑和不滿足在古代還只被朦朧地覺察,那么至現代,它已被處在科技和工業高度發達時代的人們所明確地意識到了,形成了對人類處境的重新思考。

    佛、莊、玄、禪在古代的歷史背景下,出于復雜的社會歷史和心靈的原因,發覺和追求著另一種生存方式。它們牢牢地把握住“入定”的心理體驗,把它看成人生最寶貴的時刻、存在的本質和生命向往的絕對,并通過內省和分析,建立以這種體驗為本體、為絕對的精神哲學。

    然而,由于民族文化—心理根基不同,同一體驗引出了大同小異的生存方式。

    印度佛學以“入定”中的純精神體驗為本體,走上了虛無化人生和世界的道路。在現實生活中,它的理想人格亦即理想的生存方式或是盡可能地丟棄、忘掉引起痛苦和煩惱的世界,向往彼岸(原始佛教、小乘),或是以佛教義理喚起的宗教意志控制自己的感性,把世界看成假有性空的夢幻(大乘空宗);或是遠離妄執的我和一切事物,追求“無相空寂,一切寂靜”的“圓成實性”(大乘有宗)。它或者掉頭不看這個世界,或者說這個世界是一片夢境,或者滿足于精神的自我完成。

    莊學同樣以這種純精神體驗為主體,但它肯定“物我同根”,不虛無化人生和世界,并認為這種純精神體驗只能來源于齊同萬物的超然觀照中。在現實生活中,它力求在超知性、超功利的無意識狀態中“物化”自我而與萬物應和。它的理想是真原的人和世界的合一。

    玄學認為超然心態與真實的具有普遍意義的人生情感并不矛盾,它希望在超知性、超功利的無意識形態中讓既超脫又具有人生情感的自我與萬物應和,它的理想是有情的人和有情的世界合一。

    禪學則在理論上把超然心態推高到了本體地位,把超然心態與日常生活進一步結合起來了。

    盡管佛、莊、玄、禪所指示的具體的生存方式不一樣,它們共同感到了人的純精神存在卻是事實,人的這種“存在”是以消除二元對立、無知性、無功利、無意識為特征的。同時,它又不同于原始人的混沌無意識、嬰兒的前意識、精神病患者的意識錯亂,而是健全的人的高級無意識狀態。從相對意義上說,以它為本體建構的生存方式與以知性、功利為核心的生存方式是對立的。盡管企圖使這種生存方式成為人唯一的生存方式只可能是幻想,但探索并肯定了人具有這種“存在”的狀態,卻是不可抹殺的貢獻。

    如果我們承認,按照對立統一規律,人類在以知性、功利為核心建構自己的生存方式的同時,也激發了以無知性、無功利為核心建構另一種生存方式的內在欲求,而且每一方都能在這種對立中存在;如果我們也承認,人類以知性、功利為核心的生活方式并沒有使人得到完全的滿足,那么,以無知性、無功利為核心的生存方式就不僅有存在的理由,而且勢必起到與另一生存方式互補的作用。

    精品久久久BBBB人妻|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 午夜国产精品免费观看| 99精品国产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 成年男女男精品免费视频网站 | 久久免费视频精品 | 国产乱码精品一品二品| 国产精品午夜高清在线观看| 2021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久久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A∨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下载| 久久精品99久久香蕉国产色戒| 亚洲精品无码Av人在线观看国产| sss视频在线精品| 精品国产免费一区二区|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影视riav|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swag| 国语自产拍精品香蕉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宅男 | 国产精品激情综合久久| 国产最新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麻豆99网站| 亚洲av午夜精品无码专区|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专区| 国产l精品国产亚洲区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理论片不卡| re99热久久这里只有精品|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婷婷99视频精品全部在线观看 | 精品亚洲国产成人av| 95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亚洲一区精品视频在线| 99久久99久久精品|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2020| 久久er99热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影院综合精品|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青草| 日韩精品无码AV成人观看|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品 | 国产精品二区高清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