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兒童文學七十年 蔣風:為了孩子們的健康成長
編者按:
治學嚴謹、學術領先,他們是與共和國同呼吸、共命運的浙師人,傳道授業、教育報國,他們將教育初心與報國之志書寫在這片黃土地上。從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崇尚“士以弘道”的價值追求,看到了“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的執著堅守。70 · 初心,這些燦若星辰的名字,是浙師不斷向前發展的底氣與動力,他們孜孜不倦、上下求索,他們潛心篤志、求真務實,這樣的初心和精神,將激勵著每一位浙師人一往無前走向未來。
我今年九十四歲了,應該算得上是個老朽,但是我的心態卻是個90后,簡直像小孩子一樣,有著做不完的夢。我把每天的生活都變成夢想,又把夢想一一變成現實。這些夢想幾乎都與兒童文學有關,我認為自己是為兒童文學而生,與兒童文學結緣七十年,我能把夢想變成現實,是因為國家日漸繁榮富強,伴隨改革開放的大潮,時代給了我實現夢想的機會。
我為什么會與兒童文學結緣
母親為我的文學夢播下第一顆種子
我的兒童文學道路源自母親播下的文學夢種子。小時候,母親喜歡教我念古詩詞,在我的童年播種下了第一顆文學夢的種子。
母親沒有上過學,憑自學能背了不少詩詞。她經常觸景生情,隨著不同的情境進行詩教。春天的早晨,一覺醒來天亮了,聽見窗外悅耳的鳥鳴聲,她會說:“孩子,讓我們一起來背誦孟浩然的《春曉》好不好?”母親把我帶進了詩的意境。夏日酷暑難當,汗流浹背,但母親和我還是常常沉浸在詩的意境中,一起背誦“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農夫心內如湯煮,公子王孫把扇搖。”
就這樣,慢慢地,讀詩、吟詩成了我的習慣。母親也從來不把學習變成一種命令,強迫我學習。在放松、快樂的情緒下,我迷醉于詩,由此慢慢擴及到文學的各個門類。
兩件小事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斯老師講《愛的教育》故事
真正讓我走進文學這個奇妙世界的是小學恩師斯紫輝。教數學的老師斯紫輝每周都用一節課講故事。她用整整一個學期的時間講了《愛的教育》里的故事:《佛羅倫薩小抄寫匠》中的裘里亞,《高尚的行為》中的卡隆……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深深刻畫在我的心里。
到了期末的時候,斯老師開了一個“命名”班會,用書中的人物來命名班里表現優秀的學生,于是就有了勤勞的“裘里亞”、正直的“卡隆”、勇敢的“馬爾柯”、善良的“西西里”……
直到下課的鈴聲響起,充滿期待的我還是沒聽到自己的名字,我感到非常委屈,幾乎要掉下眼淚來,但小男孩的倔強好勝總算沒讓我哭出聲來。雖然坐在最后一排,但我心里的細微變化還是被斯老師察覺了。
斯老師把我叫進辦公室說:“今天老師太粗心了,怎么把你給忘了呢?其實,你比‘裘里亞’更勤勞,比‘卡隆’更正直,比‘馬爾柯’更勇敢,比‘西西里’更善良!”說著,斯老師打開辦公室的抽屜拿出了《愛的教育》:“這樣吧,斯老師把自己最心愛的一本書送給你,請你原諒老師!”接過書,我的委屈情緒馬上煙消云散了,斯老師還在書的扉頁上題了一句話:“不要怕做平凡的人,但要永遠記住,讓自己那顆平凡的心,隨時閃現出不平凡的光彩來。”正是斯老師的這本書,決定了我一生的命運。我也明白了一個道理:書,對一個人的影響是無法估量的。
三個孩子在峨眉山跳崖飛升引起震撼
1945年,我的兒童文學處女作童話詩《落水的鴨子》發表。大學畢業后,我擔任了《申報》駐浙江記者并繼續兒童文學創作。就在此時,我從《申報》上看到一則消息:3個少年看了荒誕、迷信的連環畫,結伴到四川峨眉山修仙學道,最后跳崖飛升自殺身亡。這一慘劇震撼了我的心,我深感兒童文學對塑造少年兒童的人格和心靈實在太重要了,就有了決心獻身兒童文學事業的想法。從此,我開啟了兒童文學的追夢人生。
出席“廬山會議” 帶回四大任務
1978年,改革開放的大潮從這里開始洶涌澎湃地滾滾向前,中國從此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我意外地收到一份邀請函,邀請我出席當年10月在江西廬山召開的全國少年兒童出版工作座談會,被人們稱作文化界的“廬山會議”。
“廬山會議”總結了30年來的經驗和教訓,與會者就怎樣肅清流毒,消除余悸,做好少年兒童讀物的出版工作提出許多建設性的意見。會議結束后,我帶回了四大任務。
全國第一個恢復兒童文學課
從廬山歸來,我便向當年浙江師院的領導作了匯報。隨后,在一無人力,二無資金,三無設備的情況下,我在中文系恢復開設兒童文學課。浙江師院也成為新時期全國首先恢復開設兒童文學課程的高校。
創建全國高校第一個兒童文學研究機構
從1978年冬天開始,浙江師院不斷出現許多新舉措,不僅成為新時期全國首先恢復開設兒童文學課程的高校,而且積極籌建起了全國第一個兒童文學研究室,為浙師大成為全國兒童文學教學、科研的中心,承擔起多層次的兒童文學教學任務,做好了組織準備。
招收全國第一個兒童文學碩士研究生
1979年9月,我招收的第一屆兒童文學碩士研究生吳其南入學,這是浙江師院招收研究生的開端。同時,浙江師院也成為全國最早招收兒童文學碩士研究生的高校,先后培養吳其南、王泉根、湯銳、方衛平、鄒亮、潘延、湯素蘭、韓進等一批年輕學者,活躍在國內外兒童文學文壇,受到同行們的矚目,后來,浙師大也因此被國際兒童文學界譽為“兒童文學研究之重鎮”。
浙江師范大學兒童文學研究中心
編寫新中國第一本《兒童文學概論》
1978年冬,我把20世紀50年代在浙江師院和杭州大學講授兒童文學課的教材加以增補整理,與另一本《兒童文學概論》(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同時出版,都是新中國第一本系統性的兒童文學理論書。
走過“光榮荊棘路”我還做了這些事
對中國兒童文學發展作了歷史總結
《中國兒童文學講話》
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兒童文學滿目蕭條。當時,兒童文學是一門相對年輕的學科,學術水準也無法與傳統學科相比。我只能從中外文學遺產中點點滴滴搜尋、整理、積累。同時,在講課過程中,盡量融入一點兒童文學發展的歷史。
三載講臺,我從講稿中抽出歷史發展部分內容匯成《中國兒童文學講話》一書,1959年由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被學術界認為是“一本中國兒童文學史的雛形”。
《中國現代兒童文學史》成了中國第一部兒童文學史
1979年,我開始招收兒童文學碩士研究生,由于教學工作的需要,編寫一部《中國兒童文學史》的心愿,重新在我的心頭燃起。
因此,我計劃把它分為《中國古代兒童文學史》《中國現代兒童文學史》《中國當代兒童文學史》三卷來完成。在河北少兒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我發動兒童文學研究室全體工作人員,和我的第二屆兒童文學碩士研究生一起編寫《中國現代兒童文學史》。大家決定以我編寫的《中國現代兒童文學史講授提綱》為基礎,分工執筆撰寫。編寫組成員去北京、上海、南京、西安、重慶、桂林等地,遍訪上述城市圖書館和大學圖書資料部門收集資料,歷時兩年,才把初稿完成。這部凝聚全體編寫者心血的《中國現代兒童文學史》于1986年6月出版。全書二十七萬字,是中國出版史上第一部中國現代兒童文學史。
從《中國兒童文學講話》到《中國現代兒童文學史》《中國當代兒童文學史》,再到《中國兒童文學發展史》的出版,我完成了構筑中國兒童文學發展史的夢想,更為后人的兒童文學史學研究提供了許多有價值的研究線索和思路。
同時,我也為我國兒童文學的發生、發展梳理了一條較為清晰的發展脈絡,并旗幟鮮明地表現了我所堅持的中國兒童文學走的是一條以現實主義為主流的、與時代社會文學潮流緊密聯系,與教育不可分割的藝術發展之路的史學觀。
除了以上幾部兒童文學史以外,我還與我的學生韓進一起合著了《中國兒童文學史》,于1998年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2011年,我獲得了“國際格林獎”,應復旦大學出版社的約稿,我又啟動了《中國兒童文學史》的編寫任務,2017年6月,歷時六年終于完成。
同時,我還主編了國際格林獎兒童文學理論書系《中國兒童文學史》,于2018年11月由華東師大出版社出版。
視野擴大到兒童文化,《玩具論》成了中國第一本兒童玩具理論著作
著名學者于光遠說:“研究玩具文化,這是一項偉大的事業,對于未來新一代聰明才智有巨大的影響。”在我看來,玩具是人生的第一本教科書,玩具對一個人的成長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在國外,歐美和日本等先進國家,都十分重視玩具理論的研究和推廣,從玩具發展史到玩具文化,都有深入的研究。在美國大學里,就有《玩具學》的課程開設,還出版了洋洋大觀的《玩具發展史》;在日本設有專門的“玩具文化學院”;法國、日本都有頗具規模的玩具博物館。
作為有數千年古老文化的中國,在余姚河姆渡出土文物中就有不少玩具,包括陶制的小牛、小豬、小狗等,還有雕有花紋的石陀螺。中國玩具文化歷史悠久,至少已有七千多年歷史。全國各地民間玩具,更是琳瑯滿目,各具特色,但至今尚未有人對中國的玩具歷史、玩具文化作過系統的研究。
因此,我在出國參加國際學術會議時,對美、日、新、韓等國及港臺等地玩具市場做過一番考察,對全國各地別具一格的民間玩具也作了深入探索,采集了數以千計的精美玩具圖片,組織對玩具有研究的教授、學者,發揮集體智慧,花了近三年的時間,合力編撰了圖文并茂的《玩具論》,并于1996年12月由山西希望出版社出版,這是中國人出版的第一本有關玩具的理論專著,填補了中國學術領域的一項空白。2011年,《玩具論》(修訂版)獲得了第二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圖書獎)。
主編出版了中國第一部大型兒童文學工具書《世界兒童文學事典》
從事兒童文學理論研究的幾十年間,我在學習和研究兒童文學的過程中,常會為缺少一部工具型的兒童文學手冊而感到苦惱。有時,為了查閱一個有關兒童文學的內容翻遍資料室、圖書館的有關書籍,浪費了許多寶貴的時間。
因此,我萌發了要自己編撰一部兒童文學百科事典的念頭,以滿足廣大兒童文學愛好者的需要。早年,我曾結合自己的兒童文學研究,主編出版了《世界著名童話鑒賞辭典》《世界兒童文學事典》。1990年,我啟動了《世界兒童文學事典》的編寫,這是我國第一部大型兒童文學工具書。
為了實施這個計劃,我邀請和精心組織了國內眾多對兒童文學研究有專長的學者、作家參與編寫工作。在國內外兒童文學專家、學者、作家、出版社的共同參與和幫助下,1992年8月,《世界兒童文學事典》由山西希望出版社正式出版,不僅為我國學術界填補了空白,而且為中外兒童文學學術交流起了一個橋梁、鋪路的作用。也因此,該書曾榮獲全國第三屆“冰心兒童文學獎”。
播撒兒童文學種子
從事兒童文學教學、研究的同時,我一直努力播撒兒童文學的種子。1963年,我接替金近同志擔任的中國作協浙江分會兒童小組組長一職,20世紀80年代,兒童文學小組擴展為兒童文學創委會,我又繼續被選為主任,在這個崗位上任職了30多年。
1982年,文化部舉辦全國兒童文學講習會,我應邀擔任講師,在華北、東南、西南、西北、廣東、廣西、湖南等地講習會講學。9月,浙江師院兒童文學研究室舉辦的第一期幼師(中師)兒童文學師資進修班,招收了22個省、市的56名學員,受到全國各地的幼師(中師)的歡迎,學員幾乎遍及全國。同時,我還建議以三期學員為基礎創建的全國師范院校兒童文學研究會一直繼續至今。
此外,我還在浙江師院設立全校性兒童文學興趣小組,培養了謝華、周曉波、王銓美、何蔚萍、盛子潮等一批作家、教授、理論家。
開展兒童文學國際交流
學術研究要有廣泛的交流,任何一門學科的發展,都離不開中外交流,有交流才能進步,有交流才會發展。三十多年來,我始終致力于中外兒童文學的交流,我幾乎每年都出訪交流講學,先后多次在韓國、日本、美國、新加坡、馬來西亞以及中國的香港、澳門、臺灣地區,宣傳中國兒童文學,宣講兒童文學主張,推介中國作家作品,培養兒童文學新人。
2011年,我榮獲國際格林獎,拿到100萬日元的獎金后,我便想辦一個兒童文學理論貢獻獎,推動中國的理論研究。通過努力,終于在2014年設立了“蔣風兒童文學理論貢獻獎”,每兩年評一人。
在頻繁的中外兒童文學學術交流中,我還寫下了大量的介紹論文和在各國考察兒童文學的考察文章,1998年1月我將這些文章收集成冊,出版《海外鴻爪錄》(希望出版社)。2002年10月,出版《兒童文學史論》一書。通過這兩本書,我想讓世界認識中國兒童文學,也讓中國更進一步了解世界兒童文學。
發揮余熱 老有所為
創建中國兒童文學研究中心
免費招收非學歷兒童文學研究生
1994年,根據組織部門的安排,我辦了離休手續。離休后,我想該干點什么?懷著對兒童文學的熱愛,我決定在已結了不解之緣的兒童文學事業中繼續尋找生命之光。1994年下半年,在有關部門領導的支持下,我創辦了“中國兒童文學研究中心”,免費招收非學歷兒童文學研究生,至今已經20多屆,600多名學員參加,學員不僅遍及中國大陸地區,且逐步延伸至港臺,又擴至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日本。
我的這所“大學”實行寬進嚴出,20多年來,600多名參加學習的學員中只有十分之一不到的人拿到了結業證書。我給前來學習的每位學生布置的作業是:兩年內,每月讀一本兒童文學作品,寫一篇評析;每年寫一篇年度論文;兩年后,寫一篇結業論文并通過答辯。自學完6門課程,完成24篇作業和3篇論文,才發給結業證書。
創辦《兒童文學信息報》
辦報多年,我始終一人完成組稿、選稿、編輯、畫版、送印、校對、通讀清樣等所有工作。《兒童文學信息報》每期印3000至3800份,它不僅是學員們的輔助讀物,而且給全國各地兒童文學研究者、工作者和愛好者們提供了兒童文學動態消息和作家作品、評論文章;其中有500份寄往國外和中國港臺地區,成為祖國大陸兒童文學對外交流的一個窗口。
舉辦全國兒童文學講習會
每年暑假,我會舉行一次兒童文學講習會,給學員們面授。20多年來,我邀請了國內兒童文學界的專家、教授及作家為學員講課。
參加學習的學員們一般都有穩定的工作,沖著對兒童、兒童教育的熱愛和對發展兒童文學專業的熱情,把兒童文學作為一門潛心研究的學科來學習。學習中,學員們總會有許多的專業問題與專家、學者互動提問,使每一屆講習會都辦得充滿濃厚的學術氛圍。
推廣兒童文學閱讀、推廣童詩教學
從離休開始,我還一直致力于推廣閱讀和倡導私人藏書公益化并積極投身公益小書房建設,讓越來越多的少年兒童愛上閱讀。我從金華起步,先后在金師附小、環城小學、新世紀學校、江濱小學等學校推廣兒童詩,繼而擴大到省內、全國直至馬來西亞的華人孩子中,并在海外華人子弟中辦“蔣風爺爺教你學寫詩”寫作營。
2009年,我把多年推廣兒童詩的講課稿整理成《蔣風爺爺教你學寫詩》,由重慶出版社正式出版,受到了小讀者們的喜愛。2018年,《蔣風爺爺教你學寫詩》又由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修訂出版。
繼續兒童文學研究
生命就像水流,只有持續注入新的活水才能不腐。人只有不斷學習,生命才不會僵化。晚年,我一刻也沒有停歇,繼續投入兒童文學研究,修訂了《兒童文學概論》《兒童文學史》等,同時,我還啟動了《世界兒童文學事典》的修訂任務。我清楚地知道自己老了,但我的思維還很清晰,之所以編寫《世界兒童文學事典》修訂本這個一般人不愿意做的課題,不是想逞英雄,只想老有作為……
不久以后,這本書將出版,這將是我國目前出版的第一部資料最齊全、內容最豐富的研究兒童文學的大型工具書,可以為全世界的兒童文學愛好者、創作者、教學和研究工作者提供一部專業百科事典,可以在世界兒童文學領域發出自己的聲音。
設立國際兒童文學館,籌建中國兒童文學歷史博物館
近30年來,中國的兒童文學創作和研究事業均獲得了顯著發展,國內原創和譯介的少年兒童讀物的出版數量逐年遞增,中國兒童文學界與國際兒童文學界的交流也在不斷增加。
經過多年的努力和不斷地奔波,2007年5月25日,國內第一個國際兒童文學館在浙師大揭牌。我捐贈了首批藏書5000多冊,并出任國際兒童文學館館長,后來,我又捐贈了5000多冊。接下來,我夢想著的“中國兒童文學歷史博物館”也將在浙師大建立起來。
后記
在兒童文學這條光榮荊棘路,在風風雨雨中走了70年,我感觸最深的一點是,兒童文學是人生最早最好的教科書,在童年時代,如果能培養孩子讀書的興趣和習慣,將會一生受用不盡,而且有些書如果沒有在童年或少年時代讀到、見到,是成長的遺憾。我一生相信兒童文學,相信書的力量,始終堅信,世上一切事情都一樣,只有相信才會熱愛,才會碰撞出火花來。
人要活得有意義,心里就要有夢想,有夢想才會有追求,有追求才會有奇跡。走在兒童文學這一光榮的荊棘路上,我常常把自己當作一只丑小鴨,只求有一個生存的空間,做一點有意義的工作就心滿意足了。想不到的是幸運之神卻不斷眷顧我,從楊喚兒童文學特殊貢獻獎、宋慶齡兒童文學特殊貢獻獎、浙江省人民政府魯迅文藝獎突出貢獻獎到第二屆世界兒童文學大會授予的兒童文學理論貢獻獎,從國際格林獎評委的入選到國際格林獎,丑小鴨一下變成白天鵝,我感到驚喜,感到幸福,也感到受之有愧。我只能在有生之年多為孩子工作,多為繁榮兒童文學多盡一點微薄的力量,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