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成都國際詩歌周:用詩歌的魅力感召世界
在大熊貓基地看熊貓、寬窄巷子品嘗茶煙和梅酒、杜甫草堂朗誦、篝火前翩翩起舞......9月4日至9月8日,來自25個國家、上百名中外詩人匯聚成都,迎接第三屆成都國際詩歌周。
五天的活動精彩紛呈:主題論壇、詩歌朗誦......詩人們深入成都的高校、小學和社區,以及城市規劃館、綠道、新津農業博覽園與當地居民互動,讓詩歌不僅存在于高高在上的廟堂,更飛入無數尋常百姓家。
明年將設立成都國際詩歌獎
此次詩歌盛會上,不少詩人首次來到成都。世界詩歌協調委員會會長、哥倫比亞詩人費爾南多·倫多告訴澎湃新聞記者,成都是許多中國古代詩人的故鄉,也曾生活著他喜愛的詩人杜甫?!叭蛟娙擞泄餐膲粝?,那就是攜起手來,促進交流,如今這個夢想變為現實。”
在寬窄巷子里,澎湃新聞記者遇到印度漢學家墨普德。他在16歲時,第一次嘗試把李白、杜甫的詩歌譯成孟加拉語,譯有《魯迅詩集》《艾青詩集》,還將毛澤東的詩作翻譯并引至國外?!皩χ袊Z言文化的了解深深影響了我的創作,我甚至還用中文作了幾首唐詩?!蹦盏抡f,他偏愛的中國詩人亦是杜甫,“他始終將百姓放在心中的第一位,詩歌之中存在高度的悲憫,也具有強烈的愛國精神?!?/p>
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成都國際詩歌周組委會主席吉狄馬加表示,詩歌作為人類最具有靈性的藝術形式,應承擔起不同民族心靈之間的對話和交流?!霸姼杷l出的聲音和力量,仍然代表著人類正義旗幟上的花朵、大地上吹過的自由的風、夜空里最明亮的星星、黎明時閃著光芒的露水。詩歌的存在和延續,是人類和這個地球上一切偉大的文明能通向明天的最重要的理由之一?!?/p>
同時,他也透露,將從內容和質量上繼續擴展成都國際詩歌周的內容,明年將設立成都城市國際詩歌獎,每一屆會給兩位詩人頒獎,包括華語和非華語兩類獎項。
詩歌周的“老朋友”和“新面孔”
在第三屆成都國際詩歌周,不少詩人已是輕車熟路。中國作協詩歌委員會副主任梁平參與了三次詩歌周的籌劃,在他眼中,成都的歷史和現在都與詩歌緊密相連,賦予城市詩意和靈性的氣質。“來報名的中外詩人很多,我們對報名的詩人具有一定篩選力度,不得不婉拒一部分。”
在梁平眼中,此次成都國際詩歌節和之前最大不同在于規模擴大,詩人不僅局限在屬于自己的圈子內,更把詩歌文化播撒到千家萬戶。“詩歌不應僅僅被局限在象牙塔之中,應該走到社會中去,被更多人領略和思考?!?/p>
《上海詩人》副主編孫思首次參加此活動,作為上海詩人的代表,她表達了對成都的由衷喜愛?!摆w雷的一首《成都》,讓我重新認識了成都這座城市。上海的氣質和成都是截然不同的。成都讓我感到回到童年時代,更青春洋溢,也有回家的感覺。”
成都的詩歌氛圍濃厚,在全國亦是領先。孫思曾在《上海詩人》雜志上曾多次發表成都詩人的作品?!俺啥荚娙斯P觸細膩,偏愛城市文化和山水風光主題的詩歌,我非常愛讀?!?/p>
值得一提的是,98歲著名翻譯家許淵沖首次出現在詩歌周的論壇上。他告訴澎湃新聞記者:“構建人類共同體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事,我來到成都,就是為了向世界傳播中國詩歌,并分享我的經驗。”當天,他完成了自己期待已久的詩歌之旅,還重訪了杜甫草堂,“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會議,中國著名詩人李白、杜甫、蘇軾都在四川生活過,所以在成都開這個會特別好!”
用詩歌塑造城市名片
成都國際詩歌周自2017年首次舉辦,今年已來到第三屆。每屆都有來自25個國家的百余名重要詩人齊聚成都,讓詩歌成為成都市民的一種生活風尚。
第三屆成都國際詩歌周以“一帶一路”國家倡議為主線,圍繞 “一個需要消除壁壘的世界:用詩歌構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主題展開交流和互動,繼續將“成都國際詩歌周”活動打造為成都城市文化名片。
作為本次活動的承辦單位之一,五糧液集團副總經理唐伯超表示,未來將繼續深度參與這項文化盛會,合力把詩歌周打造成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和交流平臺。
“成都是中國詩壇的重鎮。從歷史上看,幾乎每個朝代這里都活躍過重要詩人?!薄段蚁牒湍闾摱葧r光》作者、魯迅文學獎獲得者李元勝告訴澎湃新聞記者?!案母镩_放以來,成都詩人們以大膽的藝術探索,拓展了中國當代詩歌的疆界。成都因此成為中國當代詩歌最重要的實驗室之一?!?/p>
“中國當代詩歌非常多元,整體上處在復雜的進化中,幾乎所有的題材都在被寫作,無人光顧的角落實在是太少了。但即使是這樣,我們對整個時代的把握,對更廣闊的現實的把握仍然只是剛剛開始,這不僅僅是需要詩人們的努力,還需要發表平臺、以及社會各方面的寬容和支持。”李元勝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