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子江評論》獎掖評論佳作
近日,由江蘇省作協、《揚子江評論》雜志社共同主辦的第三屆“紫金·江蘇文學期刊優秀作品獎·《揚子江評論》獎(2017-2018年度)”在南京揭曉。江蘇省作協黨組書記汪興國、《揚子江評論》主編丁帆、江蘇作協書記處書記賈夢瑋以及王彬彬、張燕玲、王雙龍、吳俊、李國平、何平、陳漢萍、韓春燕、楊青、傅元峰等來自全國各地的作家、批評家參加頒獎活動。
據介紹,“《揚子江評論》獎”是江蘇省委宣傳部設立的四個“紫金·江蘇文學期刊優秀作品獎”之一,由江蘇省作協主辦,從2013年開始,每兩年評選一次,今年是第三屆,評選范圍為2017至2018年度發表在《揚子江評論》上的文章。作為江蘇省作協的品牌活動之一,“《揚子江評論》獎”旨在將文學期刊的作用和文學評獎的功能有機結合,立足江蘇,面向全國,激勵批評家對學術前沿問題的深度探索,推動中國當代文學批評的繁榮發展。
本屆評獎分為初評和終評兩個環節。最終,王堯的《關于梁鴻的閱讀札記》、王東東的《詩歌宗教與文學政治——兩個鄭小瓊,或另一個》、李建軍的《有助于善,方成其美——論托爾斯泰的藝術理念與文學批評》、余華的《我敘述中的障礙物》、岳雯的《“那條漆黑的路走到了頭”——讀石一楓〈借命而生〉》等6篇文章獲獎。
在隨后進行的“70后作家與青年批評家對話論壇”上,作家弋舟、路內、李宏偉結合各自的創作實踐,分別圍繞“小說何以分南北?”、“內容提供者與小說家”、“讓大象顯形:‘后人類’時代,小說何為?”三個話題闡釋了自己的觀點,青年批評家劉大先、金理、黃平、馬兵、張定浩、黃德海、李振、李偉長、項靜、木葉、何同彬、方巖、王晴飛、韓松剛等作出了回應。這場作家與批評家的交鋒和對話,也彰顯出青年一代新的文學風貌。 (蘇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