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叢刊》創刊40周年刊慶號|李修文:新時代的文學新路
大概在三十年前,我第一次讀到《長江叢刊》,其后,整個中學時代,我便成為了這本雜志的忠實讀者。其時之它,先鋒與傳統俱在,文脈與風氣并包,和其他優秀的文學期刊一起,構成了別樣而瑰麗的文學景觀,啟發和培養了一大批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作家。
幾經更迭之后,而今,《長江叢刊》站在了一條新路上。作為創作版和評論版俱全的文學期刊,它既不忘初心,滿懷深情地守望和扶持著最基層的作家,也在盡力建設和活躍著正在行進的湖北文學現場,其情其志,均可銘可感。
我一直認為,在思想相對封閉的年代里,一大批優秀的文學期刊代替當時的中國人進行了文學維度的美學探索,我們的文學之所以呈現為此時此刻的樣貌和風骨,文學期刊功莫大焉。作為一個曾經的文學編輯,我甚至還有這樣一個執念:到目前為止,新媒體尚未能提供令人足夠信服的文學標準,傳統文學期刊的精魂依然構成了當代文學最重要的內核,獻身于此,是值得和幸福的。
現在,文學與生活俱新,和許多有志于在一個新的時代里重新發現自我道路的作家們一樣,《長江叢刊》一直在努力:它在努力成為作家們的同伴和知音,與作家們比翼齊飛;它在盡可能使自己成為通往新的文學可能之路上的一座驛站,去收留,去接納,去呵護,也因此,它自身就是可能性;它還將努力在新時代里端正氣象,投身于豐富而廣闊的時代境遇,發現、厘清、擦亮這個時代的關鍵詞。
再宏大的志愿,也有萌發和堅守之地。在過去的幾年中,《長江叢刊》對湖北文學生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眾多基層作家通過它第一次發表作品,眾多關于湖北作家的第一篇評論文章或評論小輯被它推出,眾多來自全國的作家和評論家通過它第一次與湖北文學發生聯系,所以,它有理由得到肯定和贊美。
新路還在繼續:如何更深地投入生活現場,如何有勇氣去夢想和靠近一種與我們的今日處境相匹配的文學,如何在今天使得一個作家的真正命運水落石出,以上進程中,作家們不會缺席,《長江叢刊》也定然不會缺席,僅以湖北文學為例——幾代作家正在持續地以眾多優秀作品彰顯現實主義精神,與此同時,更多新的地方性和探索性元素也在不斷地、強勁地生長。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湖北文學向前行進的路上,《長江叢刊》會秉持過往的操守,懷抱一顆對文學的恒常與忠貞之心,繼續充當作家們通向文學正果的橋梁、鋪路石和守護者。
祝愿《長江叢刊》準確地尋找到新時代的文學新路,祝愿《長江叢刊》始終保有銳利的勇氣和堅實的底氣,一路向前,行遠登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