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時空觀塑造中國古代語言和思維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 陳天琦  2019年09月05日08:34

    人類對時間和空間的好奇與關注以及所形成的時間觀和空間觀,古已有之并不斷推進,對認知模式和思維方式均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在語言使用上更是表現為豐富而獨特的構詞規律和話語表達,形成了系統化的空間域和時間域的語言表達系統。時空觀對中國古代語言和思維的塑造與發展,值得深入探究。

    空間觀塑造語言和思維

    中國古代的空間觀源于人們對方位與實體形態的感知。空間是人類認識世界的基礎,人的生存與發展離不開身處的空間范圍,同時在與人或事物、動作、事件的接觸、判斷、描述、評價、改變的過程中空間關系也得以不同程度地顯現,因此空間認知域一直以來都是人類最基本的認知域。推進時空觀下的中國古代語言和思維相關研究,需要明確空間域語言表達系統,抓住不同階段、層次、類別的差異性。

    首先,空間域的語言表達有階段性。整體上看,空間本身分為物理、認知以及語言空間,從客觀存在的物理空間,到對物理空間進行感知并獲取經驗形成的認知空間,再到用特定語言手段表達認知空間的語言空間,存在階段性的過渡關系。語言處理過程中,實體在物理空間中往往呈現出具體、靜態或動態的輪廓或特征,人通過感官和肢體與其互動接觸(interaction)后形成感知經驗并進行認知處理,以此對相關特征進行抽象、總結、歸類。如通過觀察鳥類中最為常見的麻雀生成了由頭、身、翅、腿所構成的輪廓及其他特征并抽象總結,形成以麻雀為典型成員的原型范疇(prototype category),古時早已以“鳥”或“鳥雀”泛指符合該抽象特征的鳥類,使得語言表達更為經濟;有些實體所抽象出的特征有跨類別的普遍性,如“圓”表示近似于閉合式弧度的形狀,能產生“圓月、圓環”等表達,因而特征詞也多成為表示屬性的形容詞等;此外,動作的輪廓和特征也能進行概括加工,如古時“疾走、奔走、趨走”的區分等。在對實體性的人、事、物及動作、事件的語言描述中,人們常基于空間內輪廓或特征對相關實體進行抽象處理而產生了詞匯類別化傾向,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無論是古代漢語還是現代漢語,缺乏形態的動詞、形容詞呈現類似“名物”特征的原因。

    其次,空間域的語言表達有層次性。人所處的世界中除了具體可視的實體外,還有相對抽象的概念和內涵,前者構成的是實體空間關系,而后者則是基于前者并依托于前者對應映射的虛擬空間關系。認知語言學中最為核心的概念隱喻理論(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認為,人們在與外界互動過程中積累反復出現的模式、形狀、規律,通過參考實體空間關系(最常見的如“身體”)形成認知中各類“意象圖式”作為抽象概念的隱喻性表達,以此來理解和表達概念、內涵。比如人們在理解“類別”(category)概念時會激活“容器”(container)圖式,容器內是同類事物,否則是不同類的;理解“權力”(power)概念時會激活“向上”(up)圖式,越向上則權力越大。語言表達上也傾向于從實體空間關系映射到虛擬空間中,如明代小說中就多用“心上人”指“愛慕的對象”等。實體與虛擬的空間關系層次分明、相互聯系,是語言使用中存在大量隱喻表達的重要因素。

    再次,空間域的語言表達有類別差異性。這些類別主要包括形狀類、方向類和位置類。形狀類中有較明顯的二維平面和三維立體之分。以先秦發展至今的量詞為例,“條”為二維,其特征義為“長條、延伸”,包括“一條樹枝、一條路線”等;“根”為三維,其特征義為“長條、圓柱形”。同一維空間域中還有形狀比的差異,如同屬二維平面的“條”與“張”,后者長寬比更趨近于1。方向類和位置類一般借助參照框架(frames of reference,包括內在、相對和絕對參照框架)來描述焦點的位置、路徑和方向。有趣的如“桌上的書、墻上的鐘、天花板上的燈”雖在大空間中絕對方向不一,但因均以支撐面為相對參照系并與支持力同向,所以方向描述均為朝“上”。語言表達傾向于保留形狀、方向或位置的核心特征并虛化細節特征,漢語中的摹形量詞可作為形狀類的代表成員之一,方向類、位置類則一般表現為方向名詞及構成的地點狀語等。

    時間觀塑造語言和思維

    中國古代的時間觀源于人們對白晝與黑夜的區分。時間是事物運動的存在方式,處于絕對的變化發展中。萬事萬物都離不開時間的參與和推進,它是無法直接觀察、難以捉摸和把握卻又始終存在的概念。推進時空觀下的中國古代語言和思維相關研究,需要厘清時間域語言表達系統,發掘其與空間域之間的關聯和轉化。

    首先,對時間域自身而言,自古就有豐富的指明具體時間的表達方式,主要包括周期性,如主要用以紀日也紀時、月、年的天干地支等;參照性,如“之后、前、到……止”等,或通過時體標記來體現事物變化過程中的時間參照,如古漢語中廣義體標記“既、已”等。總體來說,與相對直觀的空間描寫相比,對時間的語言表述仍體現出相對的間接性;較為特殊的是,對于測算極大值的距離又借助了時間工具,如“光年”。

    其次,時間觀與空間觀的整合趨勢加強了兩者的聯系。戰國時期的《管子·宙合》篇在我國文獻中最早提出空間概念,“天地,萬物之橐,宙合又橐大地”;其中“宙”為時間,“合”為空間,認為世間萬物都涵蓋在天地之中,而天地則涵蓋于時空之間,時間空間是相互統一的。詞義演變上,如“后”與“後”最初是分立的,前者表示“君王”,如“商之先后”;后者從空間上的“前后”逐漸擴展為包含時間的“先后”,現“後”簡化為“后”,意義歸并。但西方對時間與空間的認識最早是割裂的,直到愛因斯坦在20世紀初提出相對論,才科學地將時間和空間統一起來。因此,無論從哲學角度、詞義演變還是科學理論來看,時間與空間都是相對的,兩者不能割裂且是緊密聯系的。

    最后,空間域向時間域的擴展豐富了時間表達方式。時間更像是一種抽象化的概念,往往需要借助具體的框架工具進行準確描述和表達,所借助的便是空間,從空間域到時間域這一擴展目前已得到較強的理論和實例支持。具體而言,相較空間趨于二維、三維的特性,絕對變化、向前推進的時間在理想化狀態下可隱喻性地認知為一條無寬度的直線,維度上屬于一維;時間域中發生的事件類似于空間中的物體序列包含著始源和結束,使得空間參照系向時間概念的投射成為可能。如將表方位的“下面”視為從上向下的動態路徑,擴展到時間域中則解釋為“接下來”。值得注意的是,空間域向時間域的擴展呈現連續統特征,當空間域主導時,時間域不產生顯著影響;空間域逐步剝離,時間域主導時,空間域提供了一定的原始語義支撐。以量詞“道”為例,《釋名·釋道》有“道,蹈也;路,露也,言人所踐蹈而露見也”,空間域中包括原始的摹形義“長條形”及功能義“印跡、區分背景”映射到時間域中分別分離出下位義項“順序分布”及“切分時間段”,此時所搭配的名詞為“程序、咒語、題目、命令、公文、菜、風景、聲音”等。

    推動時空觀研究

    促進語言和思維理論發展與應用

    探索時空觀下中國古代語言與思維的塑造及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從思維文化角度看,語言是了解社會變化發展的重要窗口,也是民族思維的表征。以由古至今的語言表達為依托考察共通或差異化的時空認知能深刻了解不同民族習慣和文化思維及其變化;此外,這種差異性的研究在第二語言教學與習得過程中能進一步推進教與學的策略運用。從信息技術角度看,總結空間域與時間域的語言恒定表達模式能為信息處理提供新的范式。在人工智能領域日益發展的當今,語言輸出表現向著人類自然語言無限接近是其主要目標之一,但人工智能作為“無心的機器”本身缺乏語言習得機制的生理基礎以及高效的糾正性反饋機制,而研究者如能在認知核心的時空域中總結相關語言表達模式無疑能為其對于語境的把握和邏輯的判斷提供更為可靠的模型和范式,以刺激“機器思維”的開發。對于語言與思維的研究而言,厘清時間域、空間域語言表達系統能發現更豐富的語言現象,挖掘更深入的認知動因,實現更多的理論及應用價值。

     

    (本文系中國人民大學科學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基于意象圖式的漢語詞匯語義選擇與結構組合機制研究”(19XNH111)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

    久久久精品天堂无码中文字幕 | 热久久这里只有精品|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mm1313亚洲精品无码又大又粗|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ⅴ大香| 在线中文字幕精品第5页| 国语自产偷拍精品视频偷| 99精品国产在热久久婷婷| 久久精品99无色码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天海翼| 久久久国产精品亚洲一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尤物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人妻va出轨中文字幕| 99re6在线视频精品免费| 国产精品JIZZ在线观看无码| 69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无码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网站| 久久国产热这里只有精品| 国产精品jizz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app| 久久国产精品麻豆映画|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影院对白| 依依成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免费看国产精品3a黄的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91精品| 久久综合精品视频| 97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不卡| 国产伦精品一区三区视频| 大香视频伊人精品75| 精品动漫一区二区无遮挡|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久久久综合九色合综国产精品| 四虎国产精品免费永久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嫩草影院久久| 国产成人精品美女在线| 1313午夜精品理论片|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18| 国产精品青草久久久久婷婷 | 无码日韩人妻精品久久| 国产精品自在线拍国产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