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在線童之磊:我們相當于作家的經紀人
近期第九屆中國數字出版博覽會暨中國數字內容服務大會在北京會議中心舉行。此次數博會由國家新聞出版署和北京市人民政府指導,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與北京市新聞出版局聯合主辦,中文在線數字出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北京希普思咨詢有限公司承辦,中文在線已連續15年承辦數博會。
2018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31.3萬億元,占GDP比重34.8%,2018年全國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營業收入8.9萬億元,數字出版已經成為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到2018年底,中國的8.1億手機網民數字化閱讀方式接觸率已達到76.2%。有聲閱讀、知識付費、短視頻等數字化方式,成為人們特別是年輕人學習知識乃至認知世界最直接、最重要的渠道之一。
在2000年以后,包括中文在線等一批數字出版公司,推動了電子書、數字出版等新的產品,如今以IP為核心,構建包括實體書、電子書、有聲書、動漫、話劇、游戲、影視劇,包括衍生產品和主題樂園等等已經成為一種全新的內容業態。
在8月22日的主論壇“中國數字內容服務大會”上,中文在線董事長兼總裁童之磊發表了《以IP為核心 共創內容新時代》的演講,對文學IP的演進史、IP在泛娛樂產業中的價值以及超級IP創造的影響力等問題進行了分享,演講后,澎湃新聞專訪了童之磊,我們就中文在線近些年的發展,以及持續被關注的數字出版、IP等進行了討論。
澎湃新聞:近幾年IP改編比較火,作為一個較為專業的數字出版公司,您怎么看待近幾年IP改編的這種趨勢?
童之磊:近幾年IP這個詞很火。IP其實就是知識產權,通俗來講,就是版權。我們從三個維度來衡量IP,有內容,有粉絲,有價值。一部優秀的IP作品,能夠衍生出更多的文創產品,創造更多價值。而影視改編最能夠對文學IP起到放大鏡的作用,是最能把IP影響力放大的。將過去傳統的圖書出版轉化成產品體現出來,將IP的影響力無限放大。比如《流浪地球》,作為一部科幻作品,具有固定的粉絲群體,但拍成電影之后就變成了全民關注的IP作品。影視能把IP變成超級IP。
澎湃新聞:中文在線在IP影視開發上有哪些成果?
童之磊:中文在線上市以后,我們提出了“文學+”“教育+”發展戰略。“文學+”是指“IP一體化開發”,不僅是數字出版和網絡文學作品,還有各類IP衍生產品。比如我們去年比較火的《橙紅年代》,是首部參評茅盾文學獎的網絡小說;今年,公司與愛奇藝聯合出品的電視劇《新白娘子傳奇》自上線以來也引起了很多熱議。
澎湃新聞:《烈火英雄》《人民的名義》的電子版權都授權給中文在線了,今后中文在線是不是還會去爭取這類相對比較正能量的著作版權呢?還是說不限類型?
童之磊:任何一部好的作品,傳遞對社會有益價值觀才會穿越時空。就像最近大火的《哪吒》,它包含著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和正能量的價值觀,才能被大家所代代相傳。 中文在線作為一個平臺,目前擁有超過370萬的作家。從作家的類型上看,我們是大集成者,但從我們自身來講比較關注現實題材、時代旋律這些方向,這些領域可能爆發出一些非常有價值的、可以長期開發的IP。
澎湃新聞:在打造一個IP時,具體是怎樣合作的?
童之磊:舉個例子,去年我們聯合出品的影視改編作品《橙紅年代》,作者驍騎校本來是一個草根作家,中文在線陪伴他成長為大神作者。從作品上來說,《橙紅年代》是一部很好的作品,我們和山東人民出版社幫他出了紙質書,同時打造了聽書作品,放到蜻蜓FM、懶人聽書等平臺上, 然后和華策影視聯合開發了電視劇《橙紅年代》,完成了這部IP作品的一體化開發。
作家最希望的是把書寫好,但是新內容時代的來臨,IP全媒體開發成為一種趨勢,作者需要跟出版社、影視公司、游戲公司等各方面打交道,但大多數作家很難有精力和專業度來做這些事。而我們在一定程度上就相當于作者的經紀人,作者將作品的版權開發交給我們,我們根據IP本身的特性開發或者尋找第三方伙伴聯合開發成不同的文化產品,將IP的價值最大化。
澎湃新聞:今年整個出版市場的出版體量是下滑的,數字出版和實體出版之間是此消彼長的關系嗎?還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童之磊:很多人可能都覺得實體出版和紙質出版是一種此消彼長的關系,但實際上它們也是相互促進的。比如說當一本書在網上火了以后,它的紙書銷量可能增加。在過去的十幾年時間里,有很多暢銷書,它恰恰都是從網上來的,比如說《明朝那些事兒》《后宮甄嬛傳》等作品。讀者出于個人收藏的興趣、網絡推薦等多樣訴求會選擇去買紙質書。網絡讓更多的讀者了解到優質的作品,那也讓這些優質作品有更大的機會以更多的形式提供給讀者。
澎湃新聞:中文在線數字出版業務發展情況是怎樣的?
童之磊:在2000年左右,中國互聯網環境還不甚發達時,我們推出了數字出版這樣一種模式,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數字出版已經成為一個龐大的產業。
在發展的過程中,中文在線積累了豐富的內容作品。比如今年大火的《烈火英雄》就改變自魯迅文學獎獲得者、蒙古族作家鮑爾吉·原野的現實主義題材長篇報告文學《最深的水是淚水》。2017年現象級影視劇 《人民的名義》的小說作者周梅森也是我們中文在線的長期合作伙伴,作為《人民的名義》獨家數字版權簽約方,包含《至高利益》《絕對權力》等在內的此前周梅森所有作品也都與中文在線獨家簽約合作。
到目前為止,中文在線擁有數字內容資源超400萬種,與超過600家版權機構合作,簽約知名作家、暢銷書作者有2000余位,同時也擁有超370萬網絡原創駐站作者,旗下三大原創網絡文學平臺17K小說網、四月天、湯圓創作每年會生產大量原創作品。也簽約了許多頂級作家,比如劉慈欣、畢飛宇、二月河、劉和平、阿來、張煒、韓少功等等2000余位。
澎湃新聞:5G時代已經來臨,你覺得5G會給數字出版業務帶來怎樣的影響?
童之磊:5G的來臨對數字出版一定是有影響的。在4G時代到來時,我們完全想不到日后網絡的發展會完完全全改變我們的生活。移動支付的誕生,手機端的發展,我們可以看到,新技術的發展已經根本性地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而在5G時代,我相信它會更上一層樓。
一方面,5G時代給內容創新帶來了新的爆發機會,好的內容就更有機會到用戶身邊,另一方面我相信5G時代會誕生出很多新的內容產品,這些產品的形式可能是我們今天完全是想不到的。就像現在短視頻的爆發,在過去我們是完全想不到的。技術的發展為我們創造了很多新的形式,5G時代的發展是非常值得我們去期待和想象的。
澎湃新聞:中文在線在IP運營上已經相對比較成熟了,那在IP內容運營上,中文在線有什么經驗可以分享給從業者嗎?
童之磊:我們確實有很多的收獲和體會,在自身發展的過程中,我覺得有兩點非常重要。要做好IP,第一點就是一定要強化版權保護,我剛才講過,IP其實就是知識產權,就是版權。所以實際上如果沒有版權保護,IP的價值就大大的損害了,所以首先就是一定要有非常強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和能力。第二點是需要有一種長期心態。一個好的IP開發,不是一朝一夕的時間,一部優秀的IP作品需要時間沉淀。
舉個例子,《魔戒》的原作創作出來后,在上世紀60年代本子就給到了好萊塢,但好萊塢一直到上個世紀末才真正把它開發出來。究其原因,以當時的電影技術拍不出這樣的效果,到技術成熟之后再拍。現在的《魔戒》系列,是一個非常有價值,可以持續開拓的產品。所以我覺得,做好一個IP,它需要耐心和恒心,孵化階段需要耐心,轉化階段把它開發出來也需要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