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時代文學新銳的藝術審美貢獻
前“撲”后“繼”的寫手族群
有一種值得心疼的群體,叫“撲街”的網絡寫手,俗稱“撲街寫手”。所謂的“撲街寫手”,就是已經和網站簽約并且有作品上架,但是作品的訂閱量很少、訂閱稿費少,收入很低的寫手。大神級網絡作家得到的回報之豐厚,導致很多人用片面的眼光看待這個行業,網文讀者因為有大神們的珠玉在前,很少會將目光轉向新人以及小透明的作品,這也導致一般寫手的文章點擊率低,推薦票少,既不受讀者的喜愛,也不受編輯的歡迎。這樣的環境下,普通的簽約作者要尋找一個出頭機會,收獲高人氣從而擺脫“撲街寫手”的命運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他們可能辛辛苦苦碼了幾十乃至上百萬字,付出了大量的時間和心血,長時間宅在房間里,犧牲睡眠和休息的時間,顧不上拼命寫作背后的健康隱患,最后賺的錢連自己都很難養活。
“撲街寫手”大量產生的現象與網絡文學近年來的高度產業化以及網絡文學的產生機制有密切的關聯。網絡小說作為一個產業,成功之后的大神風光無限,賺得鍋滿瓢滿,看起來輕輕松松就站在了財富巔峰;另一方面,網絡文學進入門檻低,有臺電腦,能連網絡,會上網會打字就可以進入這個領域。兩個特點結合起來,就造成數不勝數的人涌進這個行業,這些人不分學歷、不分工作經驗,也不分年齡大小。進入的人多,質量難免參差不齊,有些人是真的熱愛文學,想要書寫自己的文字,也有些人只是想要追求豐厚的報酬,根本沒有做好寫作的準備。不論是哪種情況,大量涌進來的人都不可能一步成為“大神”,進入原創網絡文學領域是一件低門檻的事情,但是想要在其中生存下去,他們必須經過一段艱苦磨練的歷程,要風雨無阻地堅持更新,要付出大量的努力。這個積累階段,寫手們很容易“撲街”。
另一方面,各行各業的不同寫作水平的人都涌進這個行業,寫出來的作品質量不免參差不齊,一些寫手進入行業之前缺少必要的文學素養,他們帶著“成功”的理想進入這個行業,追求作品的商業成功,而忘記了文學的初衷,一些寫手甚至去抄襲當紅的作品,這些都是不可取的行為。從文化市場的角度看,涌入行業的人多,能夠促進行業的發展,又免不了帶來競爭的壓力,想要從海量的作品中脫穎而出,成為市場的“寵兒”,終歸得靠作品質量說話。職業簽約寫手的創作之路是艱辛的,想要成為網文大神更是需要長期的積累,能夠堅持下來,是主體因素和客觀機遇共同作用的結果,依靠投機取巧走捷徑是沒有前途的。
“撲街寫手”鑄就文學“基底”
網文圈就是一個金字塔,從底層到高層依次是小粉紅、小透明、小神、中神、大神、大神中的大神,最頂端的幾個人能夠獲得令人艷羨的收入;底層的寫手中有部分人連約都簽不了,很難通過寫文獲得收入;大多數雖成功簽約了,可每個月也就拿著幾百塊的全勤獎加上數量較少的訂閱分成,總共也就兩三千元,很難養活自己,遠沒有外人想象那么的光鮮。
大部分投入到網絡文學創作事業當中的人,盡管目的各不相同,但總結起來,無外乎是名利或者文學夢想。既然網絡文學已經高度產業化,那么追求經濟效益無可厚非,和其他行業能夠賺錢養家一樣,寫網文也是一種職業。對于很多寫手來說,這是一份能夠將名利和夢想結合起來的事業。當然也不乏寫手懷揣著對寫作的熱愛,傾盡自己的才思,想要寫出一部精彩的作品,完成自己心中的夢想。不論帶著什么目的,對于很多新人來說,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這個過程他們可能一直處于“撲街”的狀態,但經歷了挫折的他們依舊選擇堅持下去,開創新的題材,塑造新的人物形象,寫出新的小說,這些源源不斷的“文學輸出”對網文的繁榮局面影響不可謂不大。對于寫手個人來說,他們尚未取得成功,但大量的個體涌入這個行業為這個行業帶來了無限的發展可能,是千千萬萬個他們促進了這個行業的發展。創作群體的日益龐大帶來網絡文學作品的海量生產,可以滿足不同群體的文學需求,培養更大的讀者市場,刺激網文產業的發展。無數的“撲街寫手”推動了網絡文學的產生和發展,沒有他們,就沒有網絡文學;沒有他們的參與、創作,也就沒有今天網絡文學的規模和局面;沒有這些源源不斷的有生力量,網絡文學不可能有今天這么繁榮的局面;沒有這些力量組成的“塔基”,也就無所謂“塔尖”的“大神們”。具有不同職業和生活經歷的各行從業者、文學愛好者為創作輸送了大量知識經驗與鮮活素材,這也是網絡文學題材繁榮與類型發展的因素之一。
注釋:
① 徐星星:《網絡文學創作主體研究》,2015年蘇州大學碩士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