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丘藏曲折 緩步有躋攀——陸儼少杜甫詩意畫專題展”在滬舉行 數十件珍品展現陸儼少“杜甫情結”
《杜甫詩意百開冊》之“細雨荷鋤立,江猿吟翠屏”。 (展方供圖)
今年是海派繪畫名家陸儼少誕辰110周年。近日,“一丘藏曲折 緩步有躋攀——陸儼少杜甫詩意畫專題展”亮相陸儼少藝術院,這也是2019全國美術館館藏精品展出季入選項目。
與李可染并稱為“南陸北李”的陸儼少,是上海嘉定人,以山水畫方面的成就而廣為人知。然而人們或許不知道,陸儼少的藝術人生中還有一重深厚的“杜甫情結”。一部杜詩,讓陸儼少臥游了一生,而此次展覽即以彌足珍貴的數十件陸儼少杜甫詩意圖原作,以及詳實充分的文獻資料、扎實嚴謹的研究成果,讓人們看到陸儼少數十載對杜甫的反復致敬。
陸儼少與杜甫有著同樣的入川經歷,被哮喘折磨的痛苦,和憂國憂民的家國情懷。同時,陸儼少又被杜甫的詩文和人格魅力所折服。抗戰爆發后的國破家亡之際,陸儼少舉家避難入川,隨身攜帶的,只有一本杜甫詩集;平生他收藏最多的,是各種版本的杜甫詩集,作詩也多仿杜詩格局——從大量的陸儼少杜甫詩意作品的題跋中可見端倪。
陸儼少第一次嘗試杜甫詩意畫,是1950年創作的《杜陵秋興詩意圖卷》。此卷分為八段,根據杜甫《秋興八首》創作的,八段圖畫對應《秋興》的八首詩。陸儼少依照杜詩內容,描寫當年杜甫所看到的和所想的景物,參以自己親身的體會。此卷被視為陸儼少詩、書、畫三者進程中的一個標志。
創新潑彩畫《杜陵詩意圖》是陸儼少1984年的嘗試,保留了傳統的骨法用筆而采用西洋顏料來作畫,并畫了數幅設色山水。他在其中一幅上題曰:“予于山水畫寢饋古法六十年,今耄老,輒欲絕去依傍,另起爐灶,而未知所往,如黑夜行路,前方似有光亮而閃爍靡定,轉去轉遠。”
《杜甫詩意百開冊》更是陸儼少將一百張作品集中表現杜詩的一系列作品,而且一百幅作品張張不同,篇篇有新,實屬不易。在表現的技法上兼涉南北宗,取法宋元明清歷代各家家法,再加上由“師法造化”而來的勾云、畫水、留白、墨塊等技法,可謂縱跨了陸儼少先生早、中、晚各個時期的繪畫風格特色。《杜甫詩意百開冊》的創作素材來源有二,一是蜀中的“山川林壑之美”,結合杜詩中掇取蜀中斷句;二是“參酌各家筆意”,也就是集古人各家筆法。
此次展覽通過“萌芽”“緣起”“迸發”“延伸”四部分的學術梳理和文字歸集,把陸儼少和杜甫相似的病痛折磨、輾轉經歷、家國情懷以及陸儼少杜甫詩意畫“一波四折”的創作經歷,完整地展示出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展覽推出陸儼少中年和晚年補齊的完整的杜甫詩意百開冊頁,人們從中可以體會到他中年筆墨靈秀細潤的一面,也能夠看到他晚年變法后作品境界的老辣蒼渾,更能從中發現中國畫表現手法的無窮魅力,以及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