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文藝創作承擔培根鑄魂使命
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的文藝界社科界委員時指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沒有靈魂。文化文藝工作、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就屬于培根鑄魂的工作,在黨和國家全局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這一重要講話為新時代網絡文藝創作指明了方向。中國網絡文藝經過20年的迅猛發展,已經成為當代文藝和文化產業中的生力軍,并在生產規模、商業模式等方面有較大優勢,但也存在著重形式輕內容、重流量輕質量等短板,唯有盡快提升創作質量,實現轉型升級,才能更好地承擔起培根鑄魂的重任。為此,網絡文藝在創作上應努力做好三個“優先”。
優先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雙創”工作。所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雙創”工作就是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因此,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應該作為網絡文藝轉型升級進程中優先開掘的文化資源。近年來,中國電視藝術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雙創”實踐中取得了重大進展,涌現出一大批標志性的“雙創”成果,其經驗和做法值得網絡文藝學習和借鑒。
多開發展現具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神標識的網絡文藝產品。詩詞歌賦和琴棋書畫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瑰寶,其虛實相生、情景交融、形神兼備、意境高遠的審美特征造就了獨特的中華美學,不僅長期浸潤和滋養著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也是中華民族區別于世界其他民族的精神標識。借助于網絡文學、網絡短視頻、網絡劇、網絡綜藝節目等新興網絡文藝形式,將這些文化瑰寶的價值展現出來,進而發揚光大,無論是對提升網絡文藝質量,還是對當代社會大眾的身心健康都具有很大意義。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整理、闡釋、轉換和創新工作是創作和發展高質量網絡文藝的重要途徑。在這一方面,以《經典詠流傳》《中國詩詞大會》《中國戲曲大會》《國寶檔案》為代表的一批優秀電視節目走在了前列。這些原創性節目的開發催生了傳統文化熱,弘揚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神。
優先挖掘重大革命歷史題材。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70年來,重大革命歷史題材文藝創作始終走在中國當代優秀文化創作的前列,誕生了許多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高質量文藝產品,成為共產主義教育、理想主義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和革命英雄主義教育的生動教材,這一優良傳統和寶貴經驗值得網絡文藝學習和借鑒。
多創作謳歌重大革命歷程的網絡文藝作品。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廣大文藝工作者創作了一大批謳歌非凡革命歷程的文藝作品,大型舞蹈史詩《東方紅》《長征組歌:紅軍不怕遠征難》,以“三紅一創”為代表的紅色經典文學作品,以《英雄兒女》《烈火中永生》為代表的紅色電影等,都是傾情謳歌偉大革命歷程的優秀作品。改革開放以來,以《長征》《延安頌》《解放》為代表的一大批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視劇紛紛上映,成為新時期反映革命歷程的代表者。這些優秀文藝作品以其豐厚的思想教育價值、重大的歷史文化價值,在不同時期鼓舞和感召著觀眾,其作用和影響是其他類型的文藝無法替代的。今天,觀眾也需要這樣的文藝作品作為攻堅克難、砥礪前行的精神動力。因此繼續優先開發謳歌革命歷程的文藝作品,既能拓寬網絡文藝相對狹窄的表現題材范圍,也能提升網絡文藝的地位。
多創作謳歌人民英雄的網絡文藝。如果說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那么從歷史中涌現出來的英雄人物就是人民的杰出代表。英雄身上彰顯著先進的思想覺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其革命精神對人民具有強大感召力。電影《張思德》謳歌了張思德淡泊名利、無私奉獻、艱苦樸素、任勞任怨、為人民服務的崇高精神,這種精神在任何時代都十分重要。像《張思德》這樣的優秀文藝作品值得網絡文藝創作者學習。
優先講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與改革故事。40多年來,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應當成為創作新時代高質量網絡文藝作品的重要和主要的素材。在講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故事方面,近年來的文藝創作取得了重大進展。
通過講好重大標志性社會主義建設故事彰顯獨特的時代精神。電視劇《最美的青春》《那些年我們正年輕》《右玉和她的縣委書記們》就是這樣的優秀作品。它們分別講述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塞罕壩植樹造林”“‘兩彈一星’研制成功”和“我國北方治沙造林”三大標志性建設工程,表現出激越澎湃、催人奮進的愛國主義精神。更加可貴的是,這些作品以質樸、高遠的藝術格調,嚴謹、嚴肅的創作態度,高度的藝術真實,將特定年代中國人民艱苦奮斗、一往無前的大無畏精神風貌展現得淋漓盡致,為新時代網絡文藝講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故事提供了借鑒。
40多年的改革開放實踐本身就是一部波瀾壯闊的生動現實活劇。以《大江東去》(被改編為電視劇《大江大河》)、《彈痕》(被改編為電影《戰狼2》)為代表的一批優秀網絡文藝作品,聚焦40多年改革開放中的標志性事件,立意高遠,唱響了時代的主旋律,成為網絡文藝挺進主流文藝的先行者,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作出了較為突出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