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新時代馬克思主義文論中國化理論發展的新境界
    來源:文藝報 | 孫書文  2019年08月26日08:05

    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指出:“人類始終只提出自己能夠解決的任務,因為只要仔細考察就可以發現,任務本身,只有在解決它的物質條件已經存在或者至少在生成過程中的時候,才會產生。”中國現代文論在中國社會復雜進程中發展,在中國特定的政治文化結構與歷史發展現實中演進。馬克思主義文論中國化與中國文藝理論百年歷程緊密契合,百年中國文論就是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之下,借鑒、改造、創新西方文藝理論,汲取、融合、發展中國傳統文藝理論,結合、反思文藝實踐的曲折歷程。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在新時代背景下對馬克思主義文論中國化的歷程進行梳理、分析、研究,既是文藝理論綜合創新、持續推進的需要,也是面對新的時代節點、面對新的文藝實踐,回答時代新問題、迎接時代新挑戰,推進理論發展的必然。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講話中指出:“改革開放近40年來,我們黨領導人民所進行的奮斗,推動我國社會發生了全方位變革,這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在人類發展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面對這種史詩般的變化,我們有責任寫出中華民族新史詩。”從史詩般的新時代到中華民族新史詩,“記錄新時代、書寫新時代、謳歌新時代”,筑就文藝高峰,在偉大的時代創作出偉大的文藝作品,這一命題涉及許多深層次的理論問題,需要理論界進行新思考,作出新回答。

    真正自覺地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化,肇始于毛澤東,并在他那里形成了第一個經典形態。1938年10月,毛澤東提出:“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現中都帶著必須有的中國的特性,即是說,按照中國的特點去應用它,成為全黨亟待了解并亟須解決的問題。”1942年,《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成為馬克思主義文論中國化的第一個重要成果。在長期的發展歷程中,馬克思主義文論中國化取得了一系列具有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的理論成果,在文藝與生活、文藝與人民、文藝大眾化、文藝生產、文藝接受等多個方面推進了整個馬克思主義文論的發展。新時代,新機遇,新挑戰,新思考,馬克思主義文論中國化在新時代的發展體現在多個方面,其中,對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的充分倡導、中華美學精神的積極提倡兩個方面尤為突出。

    2019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文藝界社科界委員時強調:文學藝術“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一切成就都歸功于人民,一切榮耀都歸屬于人民。要戰勝前進道路上的種種風險挑戰,順利實現黨的十九大描繪的宏偉藍圖,必須緊緊依靠人民,匯集和激發近14億人民的磅礴力量”。這一強調,進一步凸顯了人民需要文藝、文藝需要人民、文藝要熱愛人民、人民是文藝作品的檢驗者和評斷者等重要論斷。充分倡導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是馬克思主義文論中國化的典型特色。進入新時代,對“人民”更為豐富的、更注重人民的個體性的解讀,顯現了理論新的發展,為文藝的發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同時,在“人類命運共同體”視野下看“人民”,也更有了國際化的眼光。

    新時代馬克思主義文論中國化充分強調了“人民”的個體性特點。在以往理論發展的基礎上,鄧小平基于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擴大了“人民”的范圍,將知識分子(腦力勞動者)劃入工人階級,同時評價人物的標準不再是基于經濟地位的、鮮明的政治性的進步與不進步的評價,而是更加多元化,也更加彈性化。在這一視域中的“人民”依然具有強烈的集體性特點。進入新時代,作為個體的“人民”更加突顯,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的:“人民不是抽象的符號,而是一個一個具體的人,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愛恨,有夢想,也有內心的沖突和掙扎。”

    這一判斷是中國現代理論中“人的文學”與“人民文學”理論共同發展的結果,植根于馬克思主義人學思想的深厚土壤。“人民文學”理論奠基于也可以說成熟于毛澤東的《講話》,在革命戰爭年代將文藝動員群眾、打擊敵人的政治功能發揮到極致。“人的文學”理論,則與自五四以來新文化運動密切相關。上個世紀50年代,巴人的《論人情》、王淑明的《論人性與人情》、錢谷融的《論“文學是人學”》等文章倡導人道主義,“反右”運動到來之際,遭遇批判。新時期,人性與人情又被重提,王若水等認為《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顯示馬克思主義是最徹底的人道主義。當時的理論出現了“馬克思主義的人道主義”和“社會主義人道主義”兩種說法。馬克思主義不等于人道主義,兩者雖都以尋求人的自由和人類解放以最高的鵠的,但實現這一目標的路徑卻不同,前者努力改造制度,講制度的重組;后者努力改造自身,講個人的解放。馬克思主義人學思想的提出與深化,推進了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論以人民為中心這一理論的深度,體現為:將人的全面發展作為文學藝術活動的出發點、落腳點與著眼點,從人的實踐的角度來認識文學藝術活動,文藝活動是人的本質力量的想象性、情感性的確證,等等。

    倡導中華美學精神,是富有新時代特色的理論創新,是馬克思主義文論中國化的突出體現,是馬克思主義文論與中華傳統文化相融相合的成果。

    中華傳統文化研究和宣傳的勃興,在今天的中國已是不爭的事實。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意見》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燦爛輝煌。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有學者認為:“這是執政黨和中央政府第一次以中央文件形式專題闡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作。《意見》昭示著中華文化的全面復蘇和新生”,“自此,傳統文化復興結束了民間自發的階段,開始進入政府主導的新時期。傳統文化的研究和傳播因而告別了那種群龍無首、自由無序、泥沙俱下乃至泡沫橫飛的狀態,走上秩序化軌道”。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要經過廣義的“翻譯”,讓馬克思主義“說”中國話。這個過程意味著雙向的文化交流:不僅馬克思主義獲得了中國形式,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也獲得了當代形式。這種轉化的深化和發展,既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實現創造性轉換和創新性發展的需要,又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進一步實現本土化,從而成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歷史實踐的強大精神武器的需要。

    “中華美學精神”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升當前的文藝創作與文藝批評有重要借鑒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對馬克思主義文藝觀中國化給予了許多新的闡釋,特別是提出了“中華美學精神”概念,強化了中國優秀文藝傳統和文化遺產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中的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視為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和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基礎,要求文藝工作者“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弘揚中華美學精神,努力創作生產更多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體現中華文化精神、反映中國人審美追求”的優秀作品。“中華美學精神”再一次描繪了馬克思主義文藝觀中國化的底色、根基與取向,指引當下的文藝理論建設要體現中國的文化元素和理論色彩,杜絕用西方標準來剪裁和衡量我國文藝和文藝作品,將“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文藝方針切實落到實處。“信仰之美”“崇高之美”“文質之美”“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心靈之美”“美的發現”“美的創造”“美學精神”等美學范疇和詞匯,不僅使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中國化表述增加了美學光澤,而且對馬克思主義美學的中國化提出了不少新的課題。

    “中華美學精神”作為新時代提出的一個重大命題,一方面明確地把當代中國文藝的發展同新的時代、新的條件下大力傳承與弘揚“中華美學精神”聯系在一起,突出強調了當代中國文藝創作與理論批評在精神層面所應持守的“中華立場”,也就是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另一方面,這一命題在被賦予深刻價值的同時,對當代中國文藝內在的美學追求也作出了規定,從實踐層面進一步明確、強化了對文藝創作與理論批評的價值構建要求。

    包括新的文藝實踐在內的新的社會實踐鑄造新的文藝理論,推進文藝理論實現新的發展,同時,新的理論發展又必然影響到文藝發展實踐。比如,中國馬克思主義早期理論家們如李大釗、陳獨秀,受馬克思主義思想影響的作家藝術家如郭沫若、茅盾等人,他們所指稱的“人民”更側重于工人,受到這些看法的影響,上個世紀30年代的作品中很少涉及農民,茅盾創作的“為人生”的文學,很少見到農村和農民的蹤跡,他“為”的是沒有農民的“人生”。這與當時中國的社會實際產生脫節,五四前夕真正產業化的工人大約200萬,不到總人口的千分之五。毛澤東將“人民”確定為“工農兵”,還包括可以改造的小資產階級和知識分子,這一定義使當時文學的面貌有了改觀。新時代對“人民”更具個體性的指稱,也必然會為文藝的飛翔提供更為廣闊的天空。

    面對鑄造新民族史詩重任,當代文藝理論、也即是馬克思主義文論中國化的當代發展面臨著重要任務,概括地講,既要“入乎其內”,還要“超乎其外”。

    “入乎其內”指的是馬克思主義文論中國化,要面對新的社會經濟發展、文藝發展的實踐,勇于推進新理論。例如,科技促進文藝的新變,典型地表現為,網絡、人工智能對文藝的改變。在互聯網時代,網絡技術與傳統文藝不可避免地發生碰撞與交流。在網絡技術的強力推動之下,網絡文藝發展速度驚人,表現在海量的文藝作品、眾多的文藝形態、驚人的受眾數量、蓬勃的網絡文藝產業。同時,對網絡文藝這種新興的藝術形態的質疑也時時出現,批評的焦點聚集在:整體質量偏低,泥沙俱下,良莠不齊;過分類型化,同質化突出,創造性弱化;接受者與創作者關系錯位,拼湊、抄襲現象嚴重。網絡文藝要發展,要處理好文藝與技術之間的關系,不要讓網絡文藝成為炫目而又空洞的技術展示平臺;要處理好文藝與市場之間的關系,不要讓網絡文藝成為唯市場而動、嘩一時之寵的文藝“商品”;處理好文藝與大眾化之間的關系,不要讓網絡文藝成為唯點擊率之馬首是瞻的廉價玩物。馬克思主義文論中的諸多理論都能給予這些問題以豐富的借鑒。

    “超乎其外”,則是指要將馬克思主義文論中國化建設匯入“學術中的中國”的融鑄之中。“一個國家的發展水平,既取決于自然科學發展水平,也取決于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水平。一個沒有發達的自然科學的國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個沒有繁榮的哲學社會科學的國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要為人類作出更大的貢獻,融鑄“學術中的中國”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本來”是“根”之所在,體現為我們堅守的馬克思主義與傳承創新的中華傳統文化。人類進入21世紀以來,當代世界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元化,“提煉出有學理性的新理論”,“概括出有規律性的新實踐”,是馬克思主義文論中國化發展的旨歸所在。

    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码专区| 国产精品WWW夜色视频| 精品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好吊妞视频这里有精品| 国产精品禁18久久久夂久| 九色国产在视频线精品视频| 精品毛片乱码1区2区3区| 91麻豆精品在线观看| 国产偷久久久精品专区| 一区二区日韩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在线| 91精品国产色综合久久不| 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99| mm1313亚洲精品无码又大又粗| 国产精品人人妻人人爽| 91精品国产综合久| 久久99视频精品| 国语自产精品视频| 亚洲视频在线精品| 国产在线精品美女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A片带套| 91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网址| 日本精品在线视频| 国产香蕉国产精品偷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 日韩精品一区在线| 精品国偷自产在线视频99| 99精品热这里只有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 |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热| 日韩精品久久不卡中文字幕 | 日韩精品视频免费网址|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a| 99在线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人人爱| 51精品视频免费国产专区| 97麻豆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 久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亚美研究所| 国产精品女同久久久久电影院|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沈樵| 国产亚洲精品岁国产微拍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