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國作家訪問中國作協 期待更深刻了解交流
今年是中國與蒙古國建交70周年。8月19日,由蒙古國作家聯盟管委會主任、小說家道力格爾·承德扎布帶領的蒙古國作家聯盟代表團訪問中國作家協會,與中國作家代表就兩國各門類文學創作情況以及中蒙兩國文學交流和出版等話題開展座談。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陳建功,中國作協外聯部副主任李錦琦,以及小說家郭雪波、《詩刊》副主編王冰、評論家李云雷、中國作協外聯部亞非處處長李強、《民族文學》蒙古文版責任編輯永花等參加座談,座談會由陳建功主持。
陳建功向蒙古國作家介紹了中國作協的歷史、會員構成、分支機構、主職能、所設文學獎項等基本情況。他談到,目前,中國作家的創作熱情高漲,各門類優秀文學作品不斷涌現;除了傳統文學形式之外,網絡文學的創作和閱讀也相當活躍,成為新世紀以來值得關注的文學現象。李云雷介紹了中國當代文學在不同歷史時期所發生的變化,包括文學思潮的轉變、改革開放初期文學對于社會進步的先鋒意義、市場經濟對于文學的影響以及新世紀后文學期刊、暢銷書和網絡文學的新變。他提到,近年來,中國科幻小說的創作取得了很大成就,預示著一個新的文學時代的到來。郭雪波向蒙古國作家介紹了中國蒙古族作家的創作以及中國作協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的相關情況,特別提到了少數民族作家對于生命、生態和自然的關注與書寫。
座談會上,來訪的蒙古國作家瑪布干額爾德尼·薩如拉達賴、烏云巴德瑪·松兌、達什哲布格·孟和圖日、普日布夫·巴圖呼雅格、阿拉坦格日勒·阿木爾賽罕、圖古拉呼·巴桑蘇仁、巴圖蘇仁·烏仁高娃等分別介紹了蒙古國作家聯盟管委會概況、文學獎項的評選、各門類文學創作等情況,從不同角度談到了中國與蒙古國在文學翻譯和文學交流等方面的情況以及期望。他們表示,此次來訪的最主要目的就是希望和中國作協建立更深刻的來往,對中國作家和中國文學有更深的了解,希望通過座談使今后的合作產生更多的可能性。
據蒙古國作家介紹,《詩經》和唐詩等古代文學作品已經翻譯成斯拉夫蒙古文,并影響了部分作家的創作;而年輕一代對中國現當代文學很感興趣,老一輩作家如魯迅、當代作家如莫言的作品都被翻譯成斯拉夫蒙古文出版;中蒙兩國在兒童文學領域的交流也比較頻繁,不少中國兒童文學作家作品如沈石溪的動物小說等被翻譯成斯拉夫蒙古文,蒙古國孔子學院也在積極參與中國兒童小說的翻譯;此外,蒙古國觀眾對于中國電視劇也有濃厚興趣。
永花在介紹《民族文學》蒙古文版的出版情況時說,2014年中蒙建交65周年之際,中國作協曾經派出代表團訪問蒙古國。在那次訪問中,兩國確定了中蒙文學互譯項目,之后由作家出版社用斯拉夫蒙古文出版了《中蒙文學作品選集》。與此同時,當年的《民族文學》蒙古文版從選集中選取了18位作家的38篇作品發表。永花說,目前《民族文學》發表了較多蒙古國作家的文學作品,希望蒙古國的文學雜志上也能夠多多介紹中國作家的作品。對此,蒙古國作家表示,有很多中國作家作品已經被翻譯成斯拉夫蒙古文,希望中國作協能夠幫助蒙古國文學雜志和翻譯家聯系作家,解決翻譯出版過程中的版權問題。
李錦琦表示,中國作協非常重視與鄰國作家的交往,外聯部愿意與蒙古作協繼續文學交流方面的友好合作。他認為,中蒙文學交流可以將作家的交流互訪和作品互譯結合起來,通過作品互譯促進交流的深入。
座談結束后,陳建功代表中國作協向蒙古國作家贈送了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中蒙文學作品選集》和《蒙古國詩選》;道力格爾·承德扎布也代表蒙古國作家向中國作協贈送紀念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