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學》2019年第8期|張金鳳:三生萬物
“三”生萬物
我獨自站在曠野里,就那么筆直地站著,慢慢感覺到,我不再是我自己了。腳踏大地,仰望流云,我在天地間無限延伸著,此刻的我演化成一個漢字的筆畫“橫”,我和我身外的世界組成了漢字“三”。我很孤單也很渺小,但是此刻,我這一“橫”與天和地的筆畫共同存在,“三才者天地人,”古訓里早有教導,天為一,地為二,我為三。此刻的我代表著偉大的人類,此刻的我頓悟:“三”就是我和我身外的世界。
我筆直地站著,似乎又向縱深里無限延長,延長到頭頂到了藍天,腳扎根進土層里面,“我”延長成一根“豎”,雖然孱弱但頂天立地。接著,我平伸雙臂,對這美好的世界形成一個擁抱的姿態,這多么像一個“王”字啊。我是“王”,我自身構成一橫一豎,橫平豎直的我融入天地之間,融入這個宏大的世界。天地人就是宇宙,原來“王”就是張開雙臂擁抱生活的姿態。
漢字簡化自有它的玄機和妙處,比如最簡單的漢字“一”“二”“三”就有深刻內涵。漢字像一棵大樹,從一粒種子慢慢長起來,由根到干,由干到枝,從骨感的硬木到彈性的樹皮再到婆娑的無數葉子,從外在的形態到內在的氣脈、營養、氣魄,漢字的成長根系龐雜,外形井然。漢字的那一粒種子或許就是“一”。從無到有是“一”,從少到多就是“二”,集聚成眾是“三”,它們那么直觀地長著。世間事原本就是這么簡單,不管是直觀的物質世界還是深處的精神蘊含,大道至簡,大象無形,都須干脆利落。古體的“壹”“貮”“叁”書寫繁雜,就像古人的峨冠博帶,雖然飄逸有蘊含,也有結構的美和層次感,但是因其繁復、冗雜幾乎被人們忽略和遺忘了,現在已經不常用。不光是因為現代生活的快節奏讓人趨向簡單,這三個字簡化之后的內涵也是讓人喜歡的原因,所以舊的“壹貮叁”幾乎只占據了人民幣的笑臉,使人們不至于忘記。
“一”是萬物之宗。世間原本是空洞的、虛無的,地球最早沒有生命,之所以有了今天的萬物蔥蘢,是從最初的一個萌芽開始,從一個靜態的分子叛離了傳統的沉默,努力轉化成一個極微小的生命體開始。道家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碧斓鼗煦纾瑥臒o到有,一切的改變都是從“一”而來,“一”就是那個開天辟地者,有了“一”,空茫的大地才有了具體的內容、生命的跡象,即便再微小也是一個凸現的生命?!耙弧笔敲妊浚岸笔浅砷L?!耙弧笔且粋€起點,沿著起點飛奔,是一種年輕狀態,一馬當先,一意孤行,一條道走到黑,是頭撞南墻也不回的執著;“一”是一桿長槍,雖則勇猛,但是不懂迂回之術容易折損?!耙弧彪m然因代表生命的始萌而偉大,但只是一個起步,只有到達“二”,有了量的累積,才是發展,生機才有了更多希望?!耙弧笔屈c,“二”構成了線,因為有“二”,萬事有了權衡、有了選擇,物競天擇之下,就有了優化和進化。恒定不變、堅貞不二之心固然可貴,可是有選擇可挑選的生活更值得期待?!岸钡漠a生有了天地之分,有了陰陽和諧,有了彼與此的空間和智慧,有了強弱的對比,忠誠與奸詐的對比,堅定與游移的判定。“一”是一根硬標桿,一切都可以參照它行走,而“二”是一條軟尺子,橫豎一丈量,尺寸就有了對比,以此之心渡彼之岸,面對影子也可以面對靈魂,這世界不再單純如一??墒恰岸币彩仟q豫的、徘徊的,甚至摻雜著酸澀和痛苦,這山望著那山高,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走得再遠不敢說到了天邊,飛得再高頭頂上依然有翅膀穿過白云。二心不定的二,三心二意的二,在“忠臣不侍二主”“忠奴不生二心”間尷尬的“二”也一臉茫然。世間事總是這樣,“一”說“一”的理,“二”說“二”的理,“理”的正反兩面都跪滿了信徒。
在漢語語境中,“三”是個無與倫比的字。“三”之妙是從“一”走來的?!耙弧笔瞧鹪矗菃伪?,一個“一”放眼世界,它為自己的卓爾不群走出生命禁區而興奮,也為孤舟無朋面對無限蒼茫而失落。一個人再成功沒有觀眾也是孤獨的,一只鳥飛再高也希望落下來找個影子。在孤獨中尋找的“一”,終于與另一個“一”相遇了,它們牽手成“二”。從“一”到“二”只是單項發展,量的積累,而從“三”開始,就有了規律,就有了倍增,有了空間,有了量變到質變的飛躍。
“一”與“二”原本都是單純的、飄忽的,似混沌初開之境的物種,四目相對、執手行走,當走到“三”面前,世界就轟然洞開,原來以為這世間只有彼此,想不到還有這么精彩的多元?!叭睒嫵闪肆Ⅲw,就有了宏大的世界。“三”也構成最牢固的支撐,三足之鼎,是人類向天祭祀的神器,是與天地萬物溝通的渠道。三人成眾,三水成淼,三火成焱,三人行必有我師,三思而后行,世間極致的事物,選擇用三來表達。事不過三,過三就逾越了底線和雷池。
“三”就是世界的萬物。佛家講三界,科學說三維,科幻說三體。我國遠古時候的造字與《易經》在源頭上應該是同源的。中國眾經之首《易經》堪稱世界文化絕學,單以畫卦就看透了宇宙萬象之間的轉化。簡化的漢字“三”似乎就是一幅卦圖,它與《易經》畫卦的符號非常像,最上面的“一”代表天,最下面的“一”代表大地,中間的代表人,所以,漢字的“三”就是天地人的概括和濃縮,是宇宙萬物的羽片。所謂天象與預兆,無非就是看準天地人三者之間的存在關系和轉化要素。
面對漢字“三”就好像面對著大千世界。代表“天地人”的這三筆“橫”,看似相近,實則不同,在正規的書寫中,要從天寫起,人對天地都須敬仰,對天是仰拜,對地是叩首。地是實實在在的腳下之物,歲產無數,可耕可種可采可改可收,是實的、近的。而“天”看得見、摸不著,變化奇幻。朝虹晚霞,晨霜暮露,雷電風雨皆從天上來,天是虛的、遠的,越是遠的虛的人就越是以為神,所以對天的尊崇遠大于地,所以以天為首,書寫漢字起筆先寫天,即規定所有字的筆畫都以此為規矩,按從上到下的順序書寫。雖然人無限尊崇天,但對大地也絲毫不敢忽略和怠慢,畢竟大地是生養之本,人之衣食飽暖都是從大地上拿取。“三”的三條“橫”筆畫中,以最下面代表“地”的一筆最長,天空的那一筆次之。“三”的中間一筆最短,因為它代表人,代表與人一起依賴天地存在的精靈。于是,尊天敬地各有側重,唯獨人的那一筆最短,因為人是該懂得謙卑和敬畏的,知道自己依賴天地庇護和養育,所以把代表人類的那一筆寫得短。這樣,天穹遮蓋,地母托載,人居于內,仿佛有長長的屋檐遮蔽,既體現了對天地的尊崇敬仰,也會因此享用天地對人的庇護,更增加了人類的安全感。
以此來看,“三”字就是天地人,就是宇宙,是個無限大的空間,中國文化中將天地人的吉祥總結成“天時地利人和”?,F代人喜歡做一個手勢,伸出一只手,食指微曲,指尖與拇指指尖相觸構成一個圓圈,其余三個手指直伸出去,這個造型突出的是這三個手指。有人說這是英文“OK”的代表,做出這個手勢就是萬事大吉。而我看,這完全是演示的一個“三”,是說天地人俱好,或者說天時地利人和兼具,如此,的確是萬事大吉了。
“王”者如神
“三”的世界是一個沒有階級沒有貴賤的大同世界,人類在天地間其樂融融,耕織度日,相親相愛,和諧共存。但是,當物質出現多余,人類出現私心的時候,智慧也開始分化,智者統領,愚者跪拜,“王”出現了。
在人類的思想意識領域,“王”大于一切,作為漢字的“王”是一個絕對震撼、絕對霸氣的字。人世間的王者是指那種絕對權力的掌握者,肉身和靈魂的統治者,是至尊?!巴酢边@個字同樣如此。它的構字非常簡單,簡約通透,它由一個“三”和一道縱深的“豎”構成。既然“三”是世界萬物的概括,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總和,那么“王”就是這三者的通靈者,是一個集大成者?!巴酢痹谔斓厝巳咧g,以一條不偏不倚、堂堂正正的豎條貫穿于其中,通達于天地人三者?!巴酢毙劬嵊谌碎g,根植大地,地氣足;通曉天道,有天眼。這樣的人就是“王”。在民間意義上,“王”是神通廣大無所不能的。真正的“王”是正氣磅礴的,是天地精華和機緣巧合所成,“王”并不多見,千萬人之中難得出一二。
由“三”字衍生出的“王”字是最牛的字了,用一豎貫通宇宙,一個把天地人三界都看透,天時地利人和都在掌控之中的人,世界都能玩轉的人,豈不是王者嗎?這個“王”似乎超越了世間對皇帝的圈定,而是一個洞悉天道與人道的超人,天文地理醫藥百草鳥語獸跡占卜測卦他都懂,這種“王”的光環似乎是神了。傳說中的三皇五帝應該都是王者。皇帝也是“王”,但是頭上的皇冠太大了,“王”頭頂著那么多金銀珠寶,能不累嗎?那被責任或者貪心的寶石綴滿的皇冠把他的天空壓低了,自稱天子也沒用,他在一頂榮譽的帽子之下矮下去,做不到那么通達和靈透。在世間,往往有一些真正灑脫的人,不要那頂沉重的帽子,不要那些塵世的負累,他們可以為黎民著想,為蒼生祈福,而不被權力的枷鎖加身,他們是無冕之“王”,可以在蕓蕓眾生里自如地行走,瀟灑地飛翔。
有冕之“王”走進城池,走進宮苑,走進那個富麗堂皇的牢籠,做起了“主”,他成了“皇”。變成“皇”的“王”頂著的是蒼生冷暖、黎民苦樂,但是這頂帽子太華貴,他的私心使他不是將責任傳給可以擔當重任的人,而是自己的皇子皇孫,那些將“白”的皇冠戴在頭上的繼承者,有的勇于擔當,無愧于托付,一輩子殫精竭慮為民生造福,一輩子就“清清白白”。而那只貪圖享樂,浮華奢靡,不顧及蒼生冷暖德不配位的“皇”,甚至殘害百姓的暴戾之“皇”,自有民間的“王”者憤而拔刀,率眾起義,推翻那腐糜的舊朝廷。于是,死到臨頭的暴戾之“皇”才明白,自己根本不配做“皇”,頭上頂的“白”,真真是一場空而已。
無冕之“王”混跡于民間,與草根百姓打交道,與鄉野間的五谷草木長相廝守,如果不作為,時間長了就會銳氣磨盡,才華消弭,就像一把迎風斷草的寶劍,經年埋沒于砂礫中,連一次砍斫的機會都沒有,直至腐爛成泥,一輩子不曾出鞘,世間也就從來沒有過它的身影,江湖也根本尋不到它的傳奇。那些埋沒于鄉野的“王”,看透萬物規律,世間百態的“王”,有的鑿碑于山,在史冊中留下了洋洋灑灑的箴言;有的布道于野,在凡夫俗子的靈魂中播下善良和信念;有的卻在塵埃中拔不出腳來,慢慢的,頭頂也長出草,成了名副其實的“草根”。被歲月折彎了腰,被日子煎熬得頭上長草的他這時候就不再是“王”了,就變成了“羊”,頭上長草,腳下扎根的“王”沒有了尖牙利齒,志氣變成綿軟的服從,而且眼光逐漸塵封于眼下局促的領域,再也沒有了海闊天空。蛻變成“羊”的昔日之“王”很容易深層墮落,沽酒買醉,憤世嫉俗,麻木、牢騷、頹廢,對一切不再敏感,曾經的敏銳洞察悄然關上了門。當徹底喪失了雄心和抱負的無冕之“王”,“心”被打入牢底,那就是“恙”,一個病態的存在,離“王”的境界和格局早已經相去甚遠。那曾經是個多么聰慧的人啊,怎么墮落成一個市井酒徒。他爛醉街邊的時候還聽到過人們的嘆息。他一輩子都不明白,不是懷才不遇,而是,自己沒有及時拔除心靈上的雜草。
“王”字的霸氣在于,它不做偏旁,誰用“王”做了偏旁誰就死掉了。即便是極少數作為“王”的字樣出現的偏旁,也被叫作“玉字旁”,是的,那么多看似“王”組成的字,很少被應用,絕大多數被打入冷宮,它們駕馭不了王的霸氣,成了一顆顆廢子。“玌玏玎玐玙玒玓玗玘珁玣玡玪玸琺玵珃珒珚珡珨玼琖琟琙”,這些由不同筆畫構成的字,如一些奇怪的象形文字,在現實生活中已經被無限邊緣化,退出了熱火朝天的生活。那極少的由“王字旁”組成的存活下來的字,各有奇妙的身世。一個非??蓯鄣淖质恰巴妗?。“玩”在旅游景點導游那里得到最好的詮釋:“玩”是由“王”和“元”組成,那就是說,從游玩的源頭上講,只有兩類人配“玩”,一是有身份有地位的“王者”,二是有錢人(元代表有錢)。只有這兩類人才會將“玩”發揮到極致,吃、住、行、游、娛、購,哪一樣都精彩無限,不必在乎金錢。這雖然是導游充滿銅臭氣的誘導消費之洗腦臺詞,但是由此引申的“玩”的意義也算得體。即便是如此得體的一個字,“王字旁”也稱作“玉”,而且“玩”的本意是“以手弄玉”。誰敢把“王”做偏旁啊,那豈不是逆反,若非天才圣主,誰壓得住“王”字的霸氣?
失心的“主”
“王”有兩類,即冠冕之王和無冕之王。一個人,具備了王道,還不能成為君主。王得腰配寶劍或者玉璽,進入城池才能成國,有國之王才是君主,君臨天下才更顯“王”氣?!巴酢彪m無限霸氣,但也并非無敵,還真有比“王”還霸道的字,是“主”,一點在上,就像一道符,降住了“王”。世間是一個巨大的循環,無論是尋常間的因果,還是漢字的江湖,總是一物降一物,不管多么牛氣的字,多么霸道的字,多么毒、多么狠的字,每一個字都有自己的符和鑰匙,“王”也是這樣,它被一個“點”降服了?!爸鳌北取巴酢倍嗔艘豁斆弊?,那或許是皇冠,或許是比皇冠還要精致的法寶。“王”是某一個領域的通靈者,但未必是全人類的通靈著,而“主”多了這重要的一點,他就擁有一個萬能緊箍咒,能給任何人戴上并控制他們。所以“王”再大也大不過“主”,世界上沒有絕對無敵的物種,總是互相克制,漢字也是如此,“主”是王的“克星”,那一個“點”就是降服它的法寶。
“主”的霸道在于它不滿足的貪心,當它手中“天地人”什么都有了,它也不滿足,非要在“天”那一橫之上做下標記:“這一切都是我的!”“主”是絕對的權力掌控者,君主,霸主,盟主,地主,主人,主事。家有千口、主事一人,“主”就是在他所處的圈子里的絕對統帥。有那么多塞外、邊地流浪的部族要“入主中原”,有那么多野心家想“反客為主”。工廠主,奴隸主,救世主,謝主隆恩,萬能的主啊請保佑!“主”太高大了?!巴酢鄙厦娴哪且粋€“點”或許并非來自外界,而是“王”自己內心生出的無限膨脹的野心,他以一枚玉璽,一頂“天子”的虛幻光環君臨天下,凌駕萬物。當年的武則天,統治了人類還不滿足,竟然命令百花于隆冬開放。此或為戲說,但是貪欲可見一斑。“主”是狂妄權力的無限擴張,那些想“反客為主”的是狼子野心,那些想“入主”他邦的是獸行、是侵略?!爸鳌睋碛薪饺f里和美人無數,“主”身邊有前呼后擁的隨從和侍衛,有賢臣幫襯也有小人作祟。
在巍峨建筑、人際關系、復雜利益重重圍繞的宮殿里,“主”有時候就迷惑了,就失了自己的心,盲了自己的眼,聾了自己的耳,它迷失于謊言和真相之間無法分辨,這時候,他“六神無主”,沒有了“主意”,沒有了“主心骨”,他成了一個廢的君王,昏庸的“主”,它在別人的謀劃里按照陰謀的步驟行走,是一個傀儡君主。如果“主”身邊的單人旁“亻”是賢臣良將,那就構成漢字“住”,賢人忠言相諫,令其息兵罷戰,勒住擴疆拓土的戰馬,令其守住奢華腐糜的心,守住大興土木勞師動眾的奢欲,“且住,且住?。 辟t臣們吶喊。這樣的君主還有救,畢竟還有人喚醒這個夢中人,讓他守住心性,做一個有節制的君主。當那些身邊的人以小人奸臣居多的時候,奸臣當道的日子就是國無寧日、民不聊生。人多就是雙人旁“彳”,“主”被雙人旁從旁教唆、慫恿,就容易稀里糊涂地“往”。那“往”來自眾說紛紜,聒噪一片,這時候的“主”常常在眾多的聲音里迷茫了,“六神無主”了,這個聲音說要“住”,那個聲音說要“往”,他這才真正明白,“住”與“往”雖然看起來非常像,只是多了一些人,多了些出主意的嘴巴,結果卻是去往相反的方向。是“住”,停下手中的皮鞭和馬蹄,選擇靜下來過安寧的生活?還是“往”,義無反顧地去搏擊,去征戰,去掠奪,不管迎來的是巨大的成功還是水深火熱、民不聊生、尸橫遍野的災難?
其實,真正的“主”是卸掉了身邊所有人的嘴巴,秉持著自己的原則和主見。一個極度有主見、不被美言和讒言左右的君主才是真正的圣主明君?!白 本褪怯幸粋€人在耳邊提醒你、約束你;“往”是多個人在耳邊慫恿你、教唆你,其實,提醒的人未必不想要你有作為,而是把謹慎小心作為常態來提醒;慫恿的人也未必就是對你的前途有足夠的信心,只不過他們沉悶無趣的人生需要看見一些浪花而已。
當一個荒唐的念頭在人們腦海出現,即將形成荒唐事的時候,就會有一個聲音同時在潛意識中提醒,轉化在京劇的臺詞里就是一句詫異的念白:“啊呀且?。 庇谑?,一意孤行變成三思而定,豬油蒙心的人變成了會思考的豬,于是劇情逆轉,峰回路轉也許就是柳暗花明了。
作為高高在上的“主”比“王”更難做,他主宰一切,卻也危機四伏,一個優秀的“主”一定要根除身邊的蟲,不除蟲則自身為“蛀”。也一定要篩選身邊的人,紛紜的眾口不緘默,則主無心。若“主”的耳邊不是賢臣而是小人,那些蟲豸一般的小人就會不斷慫恿著“主”前往別處做這做那,即便是“主”主見堅定,保持著秩序不變,它們也不甘心,進而興風作浪,在“主”耳邊嘁嘁喳喳,在人群中鬼鬼祟祟,不對外興兵就對內結黨,它們成了“蛀蟲”,蛀蝕的是“主”的大好江山,是百姓的和平安寧,是世界原本完好的秩序,這是世間的災難,那些蛀孔蝕洞,那些對生靈和心靈的創傷,需要多少歲月的彌合才能夠恢復啊。
……
作者簡介
張金鳳,青島膠州人,中國作協會員,青島市文聯簽約作家,民進會員。作品散見《人民文學》《中國作家》《詩刊》《北京文學》《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多次被各類年選和《散文·海外版》《散文選刊》等選載。曾獲《中國作家》鄂爾多斯文學獎、《北京文學》年度散文獎、孫犁散文獎、葉圣陶教師文學獎、林語堂散文獎等。出版散文集《空碗朝天》《草歲月,花年華》等四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