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文學如何打通全產業鏈?
第三屆中國“網絡文學+”大會已經圓滿落下帷幕,在這場匯聚了網絡文學作家、網絡文學平臺、影視劇公司、游戲動漫公司、有聲書平臺等產業鏈各環節的盛會上,網絡文學產業進入“全版權運營”時代已經成為共同認知。而火熱的“全版權運營”背后,自然承載著的是越來越多的產業鏈環節的加入,以及越來越良性循環的全產業鏈模式。
隨著近年來《花千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瑯琊榜》等的熱播,網絡小說影視改編版權價格不斷飆升,從而催生出了一條屬于網絡文學產業的完整產業鏈,同時也大大拓展了市場盈利空間。
處于產業鏈最前端的網絡文學作品掌控了整個產業鏈的話語權,但事實上,除了好的內容本身,一部好的網絡文學作品的成功也還必須擁有從文字到動漫、游戲、網劇、電影等衍生品的全產業鏈開發能力。文學作品為下游的影視、有聲讀物、動漫游戲等提供內容支撐,影視、有聲、動漫游戲又反向推動文學作品的火熱。產業鏈各環節可以說是相輔相成的。
那么如何讓高水平的網絡文學作品成為源頭之水,又如何調動起整個產業鏈各環節的作用,從而形成全產業鏈良性互動的勢態,是網絡文學領域最值得探討的話題。
IP熱潮催生出的網文全產業鏈
IP的熱潮催生出了一條完整的網絡文學產業鏈,熟悉和了解產業鏈上下游的從業機構,并且了解清楚其相應的發展模式,對于推動網絡文學快速打通全產業鏈模式,實現良性循環意義重大。
產業鏈上游是優質IP的源頭。位于網絡文學產業鏈上游的企業主要包括網絡文學、網絡漫畫等在內的網絡文學創作者及其發布內容的網絡文學平臺,也包括一些發現和挖掘網絡文學優質作品的出版單位。這些網絡文學作家通過自我創作形成網絡文學作品,網絡文學平臺、出版單位們通過各種孵化、投資收購等方式來培育優質IP資源,并通過自主開發、授權、被授權等方式獲取盈利,這也是這些傳統網絡文學產業鏈上游從業者最直接獲取收益的商業模式所在。目前,國內以打造網絡文學優質IP為主要盈利模式的網絡文學巨頭包括中文在線、閱文集團等,也有如十月文藝出版社、春風文藝出版社、果麥文化、讀客等優質出版商。
產業鏈中游負責炒作市場,擴大影響力。產業鏈中游則主要是以電影、電視劇、網絡劇等從業單位為主,影視劇制作公司利用IP 已有的粉絲基礎及內容價值進行后續的改編、包裝、炒作、開發等,通過影視劇的推廣和播放提升這些網絡文學IP的市場規模及價值。據了解,2017年內地總票房為559.11億,這是內地年度票房首次突破500億。而2018年內地票房同比增長達9.06%,達到了609.76億。電影市場火爆的背后,意味著整個影視劇產業鏈的水漲船高,這當中,自然少不了產業鏈上游的網絡文學作品的功勞。當然,影視劇因為其接觸消費群體覆蓋面較廣,消費內容門檻較低,涉及到的明星、娛樂等熱門點較多,因此,其相關作品的開發、炒作將有效的擴大原有內容IP的粉絲群,為網絡文學產業鏈下游的變現提供了十分良好的用戶基礎。
產業鏈下游負責變現,提升經濟效益。一個優質的網絡文學IP,通過全產業鏈的運營,可以大大提升經濟效益的回收規模,而這個經濟效益的產生,主要則是靠產業鏈下游。位于網絡文學產業鏈下游的游戲、主題公園、玩具、圖書、旅游產業、有聲等,市場規模較大,主要負責IP的全版權轉換和變現。比如《瑯琊榜》的熱播帶動了拍攝地的旅游經濟,無數的游客到拍攝地打卡旅游。比如,通過漫畫改編之后,網絡文學的點擊量快速提高,同時因為小說本身的人氣,改編成漫畫后也很容易在漫畫平臺上脫穎而出。再比如近兩年喜馬拉雅銷售的非常火的有聲小說,很多都來自于網絡文學作品。
在這條環環相扣的產業鏈中,網絡文學正在迅速滲入影視、出版、游戲、動漫、有聲等各個領域,產業鏈上下游的聯動效應十分明顯。處于中游的影視行業可以說是過去幾年推動中國網絡文學產業快速發展的驅動力,優質的網絡文學內容也為影視行業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內容來源。處于上游的優質內容平臺有義務和責任培育優質的網文IP,并不斷加深與下游各端的關聯,全方位打通IP產業鏈,深化內容生態全面布局。
網絡文學打通全產業鏈方能練就“絕世武功”
對網絡文學市場而言,內容產業全產業鏈的打通就好像是打通了“任督”二脈,是目前網絡文學從業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所在。
IP 產業鏈打通帶來的收益是遠高于IP本身價值的,這一方面得益于這些IP 本身的粉絲,能為同IP 的其他產品導入流量,降低風險,減少成本,另一方面主要在于形成IP的優質內容依靠產業鏈的良性循環,所帶來的后續的延展性較強。
那么,應該如何更快打通呢?我們可以通過兩個案例來了解一下。
《小時代》打通全產業鏈所帶來的翻倍效應。郭敬明的小說《小時代》是當年紅極一時的圖書,電影《小時代》系列票房突破18億,創中國系列電影票房紀錄。電影的火熱掀起了一股“小時代熱潮”,與之相關的周邊產品的人氣持續升高。電影上映時期,同名原著小說連續幾周占據圖書銷售榜首,銷售節節攀升;同時,由《小時代》同名網絡小說改編的手游、音樂劇、周邊產品等衍生項目也同步上線,《小時代》可謂全產業鏈遍地開花。
短短幾年時間內,《小時代》跨越了小說、電影、電視劇、游戲,成為當時中國文化市場上出現過的一個著名的文化現象,也是發展十分迅猛的文化品牌,版權的多樣化開發、產業鏈上下游的打通為原著作者郭敬明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據了解,僅僅憑“小時代系列”前三本小說的電視劇和電影版權,郭敬明就坐收千萬版權費用。而經過不斷的探索與實踐,郭敬明對《小時代》的版權開發已經進入全產業鏈模式:由在全球范圍內銷售、出版發行相關的圖書和音像制品,逐漸衍伸到數字出版、影視改編、游戲開發等多個領域,以及明信片、貼紙等周邊產品的制作,而這些衍生品的火熱又重新帶動原著書籍的銷售。《小時代》在商業上的巨大成功恰恰應證了打通全產業鏈帶來的爆發式增長。自此開始,我國的版權運營與開發逐漸進入立體化、多樣化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
愛奇藝打通文學與視頻之間的產業鏈條,成為行業龍頭。愛奇藝作為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發力文學領域的視頻平臺,其鄒走的就是一條打通全產業鏈從而快速發展的道路。
愛奇藝目前用戶覆蓋在視頻網站中位居第一,擁有海量用戶資源,正是借助與其視頻用戶與文學用戶存在高度重合,雙方的相互轉化帶來的強大的用戶數量和用戶粘性。愛奇藝起步網絡文學領域很晚,但是自2016年啟動以打造原創文學IP為核心的文學業務開始,就借助其強大的用戶優勢、數據優勢以及強大的內容開發能力,展開了彎道超車。
一方面,其發力IP孵化。如推出“中國好故事文學大賽”,尋找好故事進行IP孵化培養。如在IP篩選上非常精準、高效,依托百度大數據的基因和自身的海量數據,制定出篩選優質IP標準,形成IP產業鏈孵化指數。另一方面,愛奇藝有針對性的只做與影視相關的內容,這樣可以直接把愛奇藝的用戶嫁接到文學中來,便于后期多元化產業的開發。第三,愛奇藝還借助其超強的制作能力和傳播平臺雙管齊下,從自制劇到網絡大電影再到游戲、動漫,一個都不落下,打造了從單一內容到多媒體形態輸出的產業鏈良性循環模式。第四,愛奇藝作為視頻網站,啟動了超級IP劇先網后臺的付費模式,打破了長久以來視頻網站跟播電視臺的運作模式,有效地推動產業空間的放大。
通過一系列的運作,愛奇藝打通了文學與視頻網站之間的全產業鏈,成為了網絡文學、視頻網站兩個領域的雙巨頭,實現了收益的最大化。如根據網絡小說《花千骨》改編的游戲半年總流水超8.5億人民幣,已成為中國影游互動開發標桿;電視劇《太陽的后裔》在愛奇藝熱播后,其周邊產品在愛奇藝商城熱賣;愛奇藝自制的《盜墓筆記》總播放量近30億,正式開啟付費提前看劇模式,創下當時視頻網站平臺單劇會員付費的最高紀錄。
問題與思考
熱鬧的網絡文學市場背后,也潛伏著不少危機。如由于過度開發網文IP,網絡文學優質內容市場漸枯,經得起市場持久認同的網絡文學內容越來越少,少有精細品質的網絡文學與影視作品產出。同時,一些行業亂象也隨之而來。除網絡文學自身創作缺乏文學素養、盜版泛濫被質疑外,就連現今大熱的影視IP也難逃涉嫌抄襲的厄運。
而能否擺脫創作上的瓶頸期,讓優質的網絡文學作品持續供給直至引領影視產業及網絡文學整個產業鏈條的健康發展,顯然取決于網絡文學自身在創作上的進化能力。
正可謂,全產業鏈開發固然重要,但文學平臺在尋求文學多元變現渠道的時候,也要注意堅持內容為王,關注用戶需求,否則可能成為無本之木,風雨飄搖,不能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