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科幻,從閱讀“賞析”開始
對于姚義賢、王衛英主編,科學普及出版社出版的《百年中國科幻小說精品賞析》 ,我是相識已久,相見恨晚。洋洋五冊,縱橫百年,科幻盛景,蔚為大觀。
精致素雅的“中國紅”做書套的底色,帶有魏碑味道的書法“百年中國科幻小說精品賞析”赫然于上,渾樸厚重,如斧如鑿,棱角剛健,無絲毫圓滑世故之風之氣。雖然早聞此書,但拿到手的剎那還是掀起了如花如云般的驚喜。書名為“賞析” ,由此想起我對文學的興趣,最初便是從閱讀《唐宋詩詞鑒賞》 《中國現代文學作品賞析》這類書籍開始的,由著興趣驅使,兩只腳終于邁進了中文系的大門。后來,因緣際會,又在博士后期間將日本科幻小說作為研究選題。
何謂“賞析” ?我認為是閱讀者基于微觀的文本細讀、審美鑒賞,領悟和品析藝術作品的過程。很多吃貨常常在吃過一頓美味大餐之后,咂摸咂摸嘴了事,高級吃貨則能把這種美味與神韻付之文字,“世間情動,不過盛夏白瓷梅子湯,碎冰碰壁叮當響。 ”一本優秀的“賞析”好比告訴你“這道菜為什么好吃,好吃在哪里”的高級吃貨的分享,它也是帶你步入某一領域的不二法寶。
《百年中國科幻小說精品賞析》無疑是“資深吃貨”們的分享,能把這么多愛科幻懂科幻的人凝聚到一起,來一桌饕餮大宴,也是編者的本事了,而編者在此書上的用心處處可見,從體例來看,該著作依循中國科幻小說的發展史,參照文學史通行的分期辦法,將其分為四部分:晚清至新中國成立前的科幻小說創作;“十七年”科幻小說創作;“文革”后至1984年的科幻小說創作以及新生代科幻小說創作。除此,該書還對港臺科幻小說的創作情況給予了關注。在每一發展時段的開篇即針對這一時期科幻發展進行了概述,再繼之以作品的優選和品鑒,這樣有利于讀者從宏觀和微觀上去把握科幻小說的發展脈絡。
除了體例的用心,更重要的是賞析的用力,其“力”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撰寫賞析的作者均為科幻圈骨灰級作家和研究者,浸淫科幻小說多年的力道好比老甕腌久的黃瓜,拿出來個個都脆爽給力。二是每篇賞析的撰寫之用力,評析資料詳實,有圖有料可考,有文有情可品。例如尹傳紅與徐彥利合寫的《春江水暖鴨先知——評葉永烈科幻創作》 ,有對其創作生涯和科幻創作的綜述,有針對具體文本的解析—— “小靈通:一個時代的表征” ,還有對其創作新階段的評點,該文一針見血地指出,發表在《人民文學》 1981年第11期上的《腐蝕》 ,是葉永烈進入新的創作階段的標志;而葉永烈作為史上那場科幻爭論的主要當事人和重量級靶子,也不能不提,該文索性專辟一節談了那場探索與爭議。
無論是對剛剛接觸科幻小說的入門者,還是從事科幻小說的研究者,抑或是對于開設科幻小說這樣一門課程來說, 《百年中國科幻小說精品賞析》都是及時和給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