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文學中能夠誕生怎樣的現實題材作品
8月9日,以“網絡正能量·文學新高峰”為主題的第三屆中國“網絡文學+”大會在北京舉辦。閱文集團以互動形式全面展現了在數字精品內容、IP衍生開發等領域所取得的突破進展,并發布“閱文旗下現實題材精品書單”。10日上午,閱文集團主辦了一場主題為“現實書寫 時代映像”的研討論壇,把脈“網絡文學+”未來發展。
“從閱文本身來講,我們希望題材是多樣化的,內容是多樣化的,除了有優秀的天馬行空想象力的玄幻、仙俠,我們也希望作家能夠深入到生活當中,真正去講現實的故事,講人民的故事。”閱文集團高級副總裁張蓉在論壇上分享了他對現實題材的看法。據悉,為了大力發展現實主義題材,閱文集團已經連續四年舉辦現實主義題材征文大賽,通過內部征文大賽的機制去挖掘作家,鼓勵作家嘗試更多現實題材的創作。對于現實題材網絡文學未來的發展,閱文內容運營總經理楊晨在論壇上表示:“現實題材作品如果能取得更大的成功,是社會效益和商業效益的良好結合,非常值得我們去重點挖掘和運作。我確信未來的現實題材一定會發展得更好。”
對于現實題材作品的發展趨勢,中國作協網絡文學中心研究員及首席專家肖驚鴻認為“創新”是最好的概括。“內容的創新、題材領域的創新,它涉及到網絡文學在新時代的邊界問題,它是一個邊界拓寬的問題。各行各業的精英們加入了網絡寫作,這也是網絡文學之所以走到今天一個最大的基礎,我們的作者其實是沒有邊界的。”肖驚鴻在會后向澎湃新聞記者介紹說,新世紀以來中國網絡文學發展迅猛,網絡文學作者早已超過1300萬人,而網絡文學用戶更有3億多人之巨,產業規模達上百億元,“作協在2009年便成立了網絡文學聯席會。2017年年底,中國作家協會網絡文學中心正式在北京成立,主要負責網絡作家聯絡服務、網絡文學研究評論和管理引導、有關文學網站和社團組織及各級作協網絡文學工作的溝通聯絡等工作。”
閱文集團“大神”作家齊橙和吉祥夜在隨后的發言中紛紛表示,“作為一名網絡文學作者,能做的就是沉下心來好好寫作。”在吉祥夜看來,運用現實主義的方法來寫作,其實就是去寫一個環境里的人,以及人跟環境的關系。“我們用這個方法去寫作,其實是寫這個環境最典型的樣子,以及在環境當中的人性。文學創作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寫人性,人性是一個特別復雜的東西,我們通過寫各種各樣的人性和人物的變化發展,去表現人跟環境的關系。”齊橙則表示現實主義創作要真正植根于這個社會,“你需要真正地了解中國,知道中國老百姓是怎么樣的,知道身邊的大爺大媽、鄰家小妹他們是怎么樣生活的。(如此)把他們的現實生活寫出來,把他們的訴求寫出來,才是這個時代大家真正想看的東西。”
論壇最后,正式發布了“閱文旗下現實主義IP精品書單”,展現了閱文在數字精品內容、現實題材作品培育等領域所取得的突破進展。書單作品得到了肖驚鴻、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陳定家、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網絡文藝委員會秘書長莊庸等多位專家的現場點評推薦。其中陳定家推薦的作品《復興之路》以國企改革和民企奮斗為線索,對民族工業現實困境和復興前景進行了實錄式的描繪,“作品題材重大、內容厚重、語言精煉,較好地體現了大眾審美和網絡特質,充滿正能量。自其問世以來,深受讀者和專家好評,獲得了多種獎項,是網絡小說中不可多得的現實主義精品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