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玉器里的文明密碼
鉞王
琮王
玉琮
2019年7月6日,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43屆會議上,“良渚古城遺址”成功入選《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55項世界遺產。正在故宮博物院武英殿展出的“良渚與古代中國——玉器顯示的五千年文明”,是良渚入遺后的首次大型展覽。
此次展覽匯集了良渚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館、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故宮博物院等17家文博單位珍藏的良渚文化玉器260余件(組),從良渚先民的信仰、國家權力、禮制等角度全面解讀良渚古城與誕生于斯的古老文明。正因為有了良渚,中華五千年文明的時間序列才得以完成。那些代表了中華史前玉器藝術巔峰的展品,讓觀眾在驚嘆于良渚先民創造的燦爛文化的同時,亦能真切地感受到良渚遺址與當下的緊密關聯。
琮王與鉞王:信仰與權力
此次展覽中最引人注目的兩件展品是出土于反山12號墓的琮和鉞。這兩件玉器分別為迄今為止體量最大、品質最佳、雕琢最為精美的琮,與體量最大且目前僅見的雕琢有神徽與鳥紋的鉞,而被稱為“琮王”與“鉞王”。“琮王”四面正中及四角以淺浮雕和陰線刻技法雕琢出16個神人獸面像,并間以16個鳥紋;每一個紋飾單元僅數厘米見方,刻畫極為細致,是史前玉器微雕的杰出之作。“鉞王”刃部兩面均琢刻與“琮王”相同的神人獸面像和鳥紋,暗示了這兩件非同尋常的玉器間的緊密聯系。
學者普遍認為,外方內圓、中部貫通的琮是用于溝通天地人神的禮器,體現了良渚人的世界觀與精神信仰;由斧演變而來的鉞則是權力與威嚴的象征,是王權的具象化體現。集中出土代表了信仰與權力的“琮王”“鉞王”和大量玉禮器的反山12號墓,反映良渚社會實現了神權、王權集中于一人的統治形態,直接體現了被后世繼承并發展的“君權神授”理念。
良渚人創造了一套以琮、鉞、璧、璜、冠狀飾、三叉形器、錐形器等玉器為代表的禮器系統,這些雕刻有統一神徽圖像的玉禮器表明良渚社會存在統一的神靈信仰以及集權的政治模式。良渚的國王與貴族通過一整套標識身份的成組玉禮器及其背后的禮儀制度達到對神權的控制,從而完成對王權、軍權和財權的壟斷。良渚文化所創造的玉禮器系統以及治國理念,也被中華文明吸收與發展。
刻符石鉞:最早的文字?
在講述良渚社會特點的單元中有一件不起眼的石鉞殘片,如果不仔細觀察,很難從石材斑駁的紋路中分辨出那幾條位于石鉞刃部下側淺淺的刻劃痕跡。在放大鏡和展板的幫助下觀眾可以看清,這是六個按照一定規則垂直排列的符號,確切地說是兩個符號被重復刻寫了三遍。寫法固定、排列有序及重復出現,所有現象都指向一個結論:這些符號很可能是原始文字。
良渚并不是最早出現刻劃符號的社會。在距今7800-9000年的舞陽賈湖裴李崗文化遺址中就曾在陶器、骨器上發現過,與良渚文化同時或稍晚的大汶口文化陶器上也有。但與良渚石鉞上的符號不同,這些符號幾乎都是單獨出現,無法連字成句表達完整的意思。盡管無法確定良渚石鉞上這些具備原始文字特征的符號就是最早的文字,但是無可反駁的是,它們對于探索中國文字起源有著重要作用。
良渚古城遺址規模宏大,是環太湖地區的人口與政治中心;目前發現的大型水利系統、城墻和大型聚落表明其已經歷城市化,唯一的缺憾就是暫時無法確定存在文字系統。長期以來,文字的出現是西方考古學界判斷國家/文明起源的重要標準,因此,良渚究竟有沒有進入國家形態社會一直是個爭論不休的問題。不過,隨著對良渚古城遺址認識的深入,西方考古學界的界定標準對于中國古代文明的適用性似乎需要被重新考量。
玉琮香薰:復古與改造
在著名的《弘歷是一是二圖》中,乾隆皇帝作漢族儒士裝扮坐在一扇屏風前,周圍滿是清宮收藏的歷代珍寶:作為香插使用的青銅觚、被改造成屏插的玉璧,以及許許多多被乾隆賦予新的功能與意義的古代文物。乾隆皇帝是一位出了名的“古董迷”,不僅喜歡復古裝扮,把自己打扮成文士;也樂于根據自己的意愿改造他的收藏品。進入清宮的良渚文化玉琮自然也沒有逃過被他“改造”的命運。
此次展出的三件經乾隆改造的玉琮,內孔配有琺瑯膽,膽上及內孔壁上有御題詩及印章。琺瑯內膽上有帶有圓孔的蓋子,可能作為花囊或薰爐使用。改造后的玉琮具有了實用功能,成為乾隆案前的把玩、陳設之物。其中一件見于清宮造辦處檔案記載,乃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五月命如意館刻做。其上題詩云:
輞頭于古不為重,重以歷今千百年。
物亦當前弗稱寶,人應逮后乃知賢。
試看血土經沈浸,已閱滄桑幾變遷。
張釋之言真可省,拈毫欲詠意犁然。
三首御題詩均將玉琮稱作“玉輞頭”,即套在古代車輦抬桿上的飾物,并認為是漢代時的玉器。也許乾隆自己也對這個猜測表示懷疑,十余年后,他在另一件玉琮上的題詩道:“近經細繹輞頭錯,遂以成吟一再詳。”但是具體是什么卻語焉不詳。這三件玉琮都曾被溥儀帶出宮并抵押給銀行,后數度易主、幾經周轉,最終回歸故宮博物院。現在,這三件長相古怪的改造玉琮不再是良渚先民溝通天地的禮器,也不再是帝王案前的賞玩之物,而是作為良渚文化的承載者和古代收藏史的見證者,向觀眾訴說著它們經歷的傳奇故事。
本文圖片來自《良渚與古代中國——玉器顯示的5000年文明》。
知道多一點
為了讓參觀者更好地了解良渚文化,增強觀展感受,良渚博物院同步出版“良渚與古代中國——玉器顯示的五千年文明”展圖錄,方便更多人一睹此次展覽涉及的珍貴文物。展覽期間,武英門隨展文創店還將推出與良渚文化相關的文創產品。
時間:7.16-10.20
地點:故宮博物院武英殿展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