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作家怪癖多:有人聞著臭蘋果才有靈感,有人喜歡在浴缸里寫作
    來源:光明日報 | 宋寧剛  2019年07月30日06:58

    七八年前,還在南京讀書的時候,一次約作家黃梵在茶吧聊天。他談起了作家們的寫作習慣。比如,席勒要聞著臭蘋果的氣味才有靈感等等。

    說來慚愧,那時我正在準備以席勒為題的博士論文,卻沒有留意到席勒有此癖好。

    后來在《歌德談話錄》中才讀到了關于席勒的這一癖好。

    作愛克曼 輯錄 朱光潛 譯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78-9

    那個下午,黃梵不僅提到了一些中外作家的寫作習慣,也談到了他自己的寫作習慣:每天上午寫作,直到午后;寫作時必得有綠茶相伴,沒有一杯香茗在旁,寫不下去。

    相比席勒的怪癖,這一寫作習慣似乎要常規和文雅得多。

    他還談到身邊的幾個朋友“害怕寫作”——雖然寫作多年,卻沒有養成持續、穩定的寫作習慣,因而害怕坐到書桌或電腦前。

    這話叫我至今難忘。因為我也被類似的問題所困擾。

    在寫作中,我經常顯得缺乏耐心,一篇文章總想一口氣寫完——但大多數時候都不可能如此。寫不完,就會坐立不安,晚上也休息不好。

    也許部分地由于這個原因,十幾萬字的博士論文就寫得自己頸椎和腰椎都出現了狀況。

    在這個過程中,我深切地感到,寫作不僅是腦力活,也是體力活。既是體力活,就要把握好節奏,張弛有度。

    當然,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直到現在,我也不敢說自己能夠做到,雖然感觸和理解的確多了些。

    海明威

    前幾年重讀《海明威談寫作》,讓我對寫作似乎有了新的認識。

    這個大塊頭、很漢子的作家關于寫作的話,叫人看了心里一陣激動。

    他講,自己每天早晨起來寫作,剛開始的時候感到有點冷,寫著寫著就暖和了……對他來說,難的不是寫,而是在完成每天的寫作量后,挨到第二天的來臨。

    我能感受到,在那種等待中,有至高的愉悅與幸福。

    海明威的話終于讓我比較切實地意識到,無論一個作家的生活看起來多么精彩和光鮮,寫作本身都是一件極其個人、也非常不易,需要用每一天的努力去做的事。

    《怪作家》是我翻譯的第一本書。如果不是好友任建輝的推薦,很可能我會像之前一樣推掉。

    翻譯是件吃力不討好的事,何況有翻譯大家的高標樹在那里,僅僅出于敬畏之心,也不敢輕易為之。

    《怪作家》,也可譯作《古怪的作家們》或《有怪癖的作家們》,為書名響亮故,取《怪作家》。

    《怪作家》

    [美]西莉亞·約翰遜 著 宋寧剛 譯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在翻譯過程中,我對翻譯實踐的諸多難題有了更多體會。

    舉例來說,如果放在十年前,我會毫不猶豫地去批評“牛奶路”式的翻譯,可是現在,似乎多了一些猶豫、躊躇:難道從小讀過教會學校的趙景深會不知道“牛奶路”是銀河?

    如果知道,他為什么要這樣譯?他更深的想法是什么?雖然魯迅批評趙景深,可他自己不也說要“硬譯”?他這么說,也這么做了。

    在翻譯中,我也不斷想起傅雷和錢鍾書關于翻譯的一個爭論:西語中描述的安靜,后者主張譯成一根針掉到地上也能聽見,前者則主張譯成仿佛一只貓走過。

    不止一次,我覺得兩種譯法都有道理,因而在兩種翻譯觀之間徘徊。

    我非常認同朋友說的,譯文的陌生性是閱讀翻譯文字的價值之一,尤其在今天這樣一個多元化不斷被消解的“地球村”。

    但是,在譯文中我還是想更多地照顧到一般漢語讀者的閱讀習慣。

    當然,由于在中文表達上的捉襟見肘,以及難以避免的疏漏,上述愿望究竟實現了幾分,只能由讀者來判斷。

    約翰·克里斯托弗·弗里德里希·馮·席勒

    書中有些作家的行為實在稱得上“怪癖”。

    比如前述席勒聞著臭蘋果的氣味才更有寫作靈感,再比如納博科夫、阿加莎·克里斯蒂等更喜歡在浴缸里寫作(后者不僅待在浴缸里,還喜歡在浴缸里吃蘋果),杜魯門·卡波特要賴在床上才能寫作,威廉·巴特勒·葉芝則喜歡像龍卷風一樣快步走在大街上,一邊揮舞著手臂一邊喃喃自語,完全沉浸在靈感激蕩下的創作中……

    另一些說不上怪癖,至多算是習慣。

    比如,有些作家喜歡在白天,尤其早上寫作,有些則喜歡在晚上寫作;許多作家都喜歡散步,并且在散步時構思作品,還有些喜歡在戶外寫作。只有尤朵拉·韋爾蒂一邊開車一邊寫作,算是傳奇和怪癖。

    從書中所講的作家們的情形來看,總體而言,如果不是因為白天里有人攪擾,選擇在夜里寫作的人會少之又少。

    巴爾扎克、陀思妥耶夫斯基都是不得已才在晚上寫作。還有一些選擇在晚上寫作,是因為白天的工作占了他們太多時間。

    一個人,內心里有多少沖動和激情,才會為了寫作,在夜里想盡辦法與疲勞和困倦相抗爭?

    席勒如此,巴爾扎克如此,卡夫卡也不例外。

    弗蘭茲·卡夫卡

    看著卡夫卡從深夜寫到第二天清晨,幾乎來不及休息一下就去公司上班,我們很難不動容。這就是一個作家為寫作付出的代價。

    如果說巴爾扎克為了提神而不斷喝咖啡,直接毀壞了自己的健康;那么,席勒、卡夫卡后來所患的肺結核,以及40多歲的早逝,與多年的熬夜寫作很難說沒有關系。

    有時,一個作家為了寫作而可能付出的不僅是艱辛和努力,還有自我的獻身。

    巴爾扎克可能算有史以來最努力的作家之一。喬伊斯和普魯斯特呢?

    為了寫作,他們需要克服的更多:喬伊斯弱視,不得不用蠟筆在紙上寫很大的字,甚至為了獲得更多的光源,特意穿著白色的衣服寫作;普魯斯特長期臥病在床,不僅要克服外面世界的干擾,還要克服身體的痛苦——為此,他一定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努力,正如他的仆人所說,真不知道他每天晚上什么時候睡。

    這種在艱難抗爭中努力寫作的身影,更讓人難忘。

    從左到右依次為:龐德、約翰·奎因、福特、喬伊斯

    相比之下,托尼·莫里森每天早上五點鐘起床,為了能夠在孩子醒來之前寫作,雖然沒有喬伊斯和普魯斯特那樣“悲壯”,卻有一種更為日常的堅持,同樣動人——許多女作家都是這樣,在生活的間隙里寫作。比如另一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加拿大女作家艾麗絲·門羅。

    如此,我們就知道這些名作家們是如何寫出偉大作品的:以其超乎常人的激情和努力。

    雖然作者在導言中說,這本書不回答“作家如何寫出偉大作品”的問題,但實際上,這個回答已經寓于作家們奮不顧身地寫作行為當中了。

    (作者:宋寧剛,系西安財經大學文學院副教授、《怪作家》譯者)

    亚洲精品国产情侣av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自线拍| 97人妻精品全国免费视频|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色欲AV| 国产精品无码永久免费888 | 久久久精品午夜免费不卡|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999三级| 国产精品视频白浆合集| 98久久人妻无码精品系列蜜桃| 日韩精品亚洲aⅴ在线影院|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91| 国产精品∧v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喷水在线观看|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蜜芽影院| 无码国产精品久久一区免费| 2019天堂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免费 | 久久香蕉精品视频| 国产在线精品国自产拍影院 | 成人国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揄拍一区二区久久| 亚洲精品自拍视频| 色欲久久久天天天综合网精品 |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丫丫| 九九精品国产99精品| 精品国内自产拍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线路| 国产精品林美惠子在线播放| 精品无码专区亚洲| 国内精品福利视频| 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久中文字幕| 国产私拍福利精品视频网站| 国产1024精品视频专区免费| 伊人无码精品久久一区二区| 亚洲A∨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