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大家小史皆成趣 ——一份對文化大家的另類觀察
    來源:文匯報 | 帕帕拉佐 摘編整理  2019年07月30日07:53

    魯迅、梁啟超、茅盾、老舍、徐志摩、齊白石、譚鑫培、梅蘭芳、錢鐘書、潘光旦……當代世界出版社日前出版的《大家小史:近代大師那些事兒》一書,通過記敘110余位大家們點滴鮮為人知的趣事,通過他們生活、工作、學習的細節和言行,入木三分地展現了一代中國知識分子的性格、智慧和品質。

    小事里有大學問,《大家小史》的作者查詢和核實了大量歷史、文字記錄,為我們提供了一份晚近文人的另類觀察:他們既是一代文化脊梁,又有著自己的個性、好惡,甚至缺點也栩栩如生、頗有意趣。更有意思的是,大家們彼此多有交集,形成了一個文人朋友圈。

    該書所錄者來自各個領域,有文壇翹楚、科學巨子、學人方家……他們取得的成就引人矚目,而他們作為普通人的一面:喜怒哀樂、志趣愛好、甚至無奈,同樣值得一書。這種努力進取、鍥而不舍的求真精神和有血有肉、機智幽默的人格一樣充滿了魅力。

    ——編者

    “亦有失眠似魯迅,不獨失眠是茅盾”

    著名作家魯迅文學生涯的起步竟是從古書開始的。根據《大家小史》中所述,起初他抄錄《康熙字典》上的古文奇字,后來抄錄《唐詩叩彈錄》,還抄錄了陸羽《茶經》和陸龜蒙集《五木經》《耒耜經》等書。除上述古籍,他還抄過《唐代叢書》等。他的抄書習慣一直保持到三十多歲。1911年他抄錄了兩大冊《說郛錄要》和從大量古籍中抄錄出來的六百余張紙條;后來的《古小說鉤沉》就是在此基礎上完成的。

    魯迅與許多刊物交往的細節,在書中亦有披露,從中可以窺見其性情。比如,1934年,《人世間》雜志給魯迅寫信,說雜志新辟“作者訪問記”的專欄,將刊出作家照片,請他接受采訪,并以書齋為背景,給他照張像,再與夫人及公子合拍一張全家照,一并刊登。魯迅回信說:“作家之名頗美,昔不自重,曾以為不妨濫竽其列。近來稍稍醒悟,己羞言之。況腦里并無思想,寓中亦無書齋,‘夫人及公子’更與文壇無涉,雅命三種,皆不敢承。倘先生他日另作《偽作家小傳》時,當羅列圖書,擺起架子,掃門歡迎也。”還有一次,魯迅投稿某刊。編輯按字數計算稿費時,卻將標點盡數除去。后又向魯迅索稿,魯迅便精選了一篇無標點的稿子寄去。編輯不能斷句,請魯迅自標。魯迅:“標點固須費事也,何不算稿費?”編輯以后算稿費再不敢除去標點了。

    魯迅文學生涯的起步是從古書開始的,他的抄古書習慣一直保持到三十多歲

    魯迅生前花了大量的心血來培養青年作者。夫人許廣平曾親眼看他細心幫助年輕的寫作者,“逐字逐頁地批改文稿,逐字逐句地校勘譯稿”。女作家蕭紅當年將小說《生死場》原稿交予魯迅。她是用復寫紙抄謄的稿子,筆跡又粗又藍,字與字、行與行之間還夾雜著藍色油墨的斑痕,稿子中還時常出現錯別字及用詞不當的地方。然而,魯迅仍為蕭紅寫作時“細致的觀察和越軌的筆致”而欣喜不已。他自己掏錢出版了《生死場》并為蕭紅寫了一篇序。

    上世紀30年代時,茅盾與魯迅一同寓居于上海,兩人居住的樓房臥室還是相對的。當時的茅盾正在創作《追求》,常常深夜失眠。失眠時,他起身遙望對樓的魯迅,亦深夜燈火通明,不禁喟然嘆道:“亦有失眠似魯迅,不獨失眠是茅盾。”

    茅盾原名沈雁冰,在寫完《幻滅》后,他因遭通緝不能用真名發表。《小說月報》的編輯葉圣陶在其當時的署名“矛盾”上加了一個草字頭,才使《幻滅》得以發表。此后,“茅盾”正式成了他的筆名。茅盾在上海編《小說月報》時,整天忙碌。他幽默地表示:“先是人辦雜志,后來不知怎么就成了雜志辦人。”

    有人常說“小說是生活的一面鏡子”,而茅盾對此卻不以為然。他說:“小說不是一面鏡子,把東西照下來就行。”最初,小說《子夜》不叫“子夜”。茅盾曾擬過三個書名,分別為《夕陽》《燎原》和《野火》,最后才定為《子夜》。如果不是因胃病被迫休息,導致茅盾跑到金融資本家親友家中細密考察,《子夜》是寫不出來的。《子夜》一出版就得到文壇好評,最早的評論文章出自瞿秋白筆下。他稱《子夜》是“中國第一部寫實主義的成功的長篇小說”和“中國文藝界的大事件”。《子夜》手稿能完整無損地保存至今,全因茅盾二叔父沈永欽,當時他在交通銀行做會計。他接到《子夜》手稿后,把它鎖入了銀行所用的保險柜當中。

    著名作家老舍讀書則有個原則:“不懂的放下,使我模糊的放下,沒趣味的放下。”寫《四世同堂》時,老舍先繪了一幅北平小羊圈胡同的全景草圖,寫了一份有六七十人的人物世系表,然后才動筆寫書。老舍有許多“怪”:寫文章,不留底稿;文章在報刊上發表后,不留剪樣;日記每天記,就是不記當天寫了什么作品;文章到處發,可不愛出集子。他的文章就像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出了手就不再管。

    老舍曾書贈漢藏教理院太虛法師一條幅:“大雨冼星海,長虹萬籟天,冰瑩成舍我,碧野林風眠。”將詩人孫大雨;音樂家冼星海;作家高長虹、謝冰瑩、碧野;畫家林風眠和自己的名字都巧妙地化在其中。

    錢鐘書的名字是周歲抓鬮抓得的。小小的他,一把抓得一本書,所以父親就為他取名鐘書。錢鐘書讀書極快。別人需幾星期或一兩個月才背得了的書,他一般只需要一個星期。他讀書不用卡片,全憑大腦記憶。《管錐篇》《談藝錄》中引用中外書籍達四千多種。錢鐘書的治學特點是貫通中西、古今互見,融匯多種學科知識,探幽入微,鉤玄提要,在當代學術界自成一家,博聞強記更是聞名于世。一次,學生吳小如為一個洋典故前去請教。只見他把厚厚一本外文書信手一翻,要找的內容便如探囊取物,其速度與精確度令人目瞪口呆。1933年錢鐘書大學畢業后,倫敦大學請他到英國去講英國文學,一個中國人去英國講英國文學,這在倫敦大學的校史上是從未有過的。

    “望將趣味集中,務成就其一”

    中國近現代思想家梁啟超曾這樣概括自己:“倘若用化學劃分梁啟超這個人,把里頭所含的一種名叫趣味的元素抽出來,只怕所剩下僅是個零了。”

    梁啟超幼年隨外祖父睡覺,每晚被授予屈原《楚辭》一段,翌日就能背出。他在東南大學附中發表演說,在背誦《楚辭》時一字不錯。慈禧70歲時梁啟超作壽聯諷刺她:“今日幸頤園,明日幸海子,何日復幸古長安,億萬人膏血盡枯,只為一人慶有;五十割交趾,六十割臺灣,七十又割東三省,千百里輿圖漸促,請看萬壽疆無。”到了晚年,梁啟超多種疾病并發,但還堅持講演、著述,認為學者的最終歸宿應該是講臺。

    徐志摩與陸小曼在北平舉行婚禮時,請梁啟超證婚,卻被梁一頓嚴厲教訓,最后一句“我希望這是你們兩個人這一輩子最后一次結婚”說完之后,現場一片嘩然。事實證明,梁啟超的擔心并非多余,對他心愛的門徒徐志摩他是心存期許的。而陸小曼還真應了梁所說“將來要把志摩累死”的預言,婚后沒多久,徐志摩就因時常與陸小曼爭執沖突而疲憊不堪,最后身死異鄉……

    齊白石贈與梅蘭芳的《雪中送炭圖》

    梁啟超與潘光旦亦有交集。早年在清華大學就讀的潘光旦,論文曾得梁啟超評點:“以吾弟頭腦之瑩澈,可以為科學家;以吾弟情緒之深刻,可以為文學家。望將趣味集中,務成就其一……”由此可見梁啟超對潘的評價之高,期望之殷。潘光旦后來被稱作清華百年史上四大哲人之一,另三位是葉企孫、陳寅恪、梅貽琦。

    說到潘光旦很多人知道社會學家潘光旦,但不知他只有一條腿,更不知潘光旦在去美留學之前,一條腿就已經鋸掉了,據說是因為跳高致傷。潘光旦是上海人,其代表作《優生學》《人文生物學論叢》《中國之家庭問題》均是中國社會學之經典讀本。潘光旦最大愛好是研究家譜,故特在新居開辟一室,沉醉于所搜集之家譜中。有一次,孔祥熙托人往潘處說情,請他證明自己是孔子后代。潘拒謂:“山西沒有一家是孔仲尼嫡系后人。”來人大窘而回。

    《大家小史》中還記錄了這樣一件事:潘光旦在西南聯大任教務長時同時研究優生學與心理學。當時云南多鼠,潘深受其苦,張夾設籠進行捕捉。一日捕碩鼠十多只,便斬頭剝皮,棄其內臟,然后洗凈切成塊狀,請夫人做成菜肴。夫人皺眉問道:“我們伙食雖不算好,也常有魚有肉,今天為何叫我做這苦差?”潘解釋道:“我這是為學術研究,請你一定要幫我。”夫人無奈,只好勉為其難。潘夫人一向善治饌,煮熟后果然異香撲鼻。潘光旦大喜,隨即邀來共同研究心理學的同事和學生數人,詭稱偶獲野味,與諸位分享。待鼠肉端上桌來,潘帶頭大嚼,眾宴客亦舉箸共食。一客問道“此肉細嫩,味道鮮美,但不知是何野味?”潘笑著說:“鼠肉。”此二字一出,想再吃一塊的忽然停住筷子,嘴里正咀嚼的竟吐了出來;還有緊鎖雙眉、喉癢欲吐的。潘一再保證,其中絕無有害健康之物質,并以身作則繼續食用。然而,無論他怎么勸誘,直到一餐完畢始終再無問津者。潘光旦哈哈大笑道:“我又在心理學上得一證明。”

    “而今淪落長安市,幸有梅郎識姓名”

    在我國近代書畫史上,齊白石、黃賓虹、吳昌碩是“三座高山”。“北齊南黃”是對書畫大師齊白石、黃賓虹的稱號,但兩位大師,在藝術追求上有很大的不同。

    齊白石是湖南湘潭人,近現代中國書畫大師,早年曾為木工,擅畫花鳥、蟲魚、山水、人物,筆墨雄渾滋潤,色彩濃艷明快,造型簡練生動,意境淳厚樸實:所作魚蝦蟲蟹妙趣橫生。書工篆隸,取法秦漢之碑,行書饒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又善寫詩文。1931年秋,北平大學藝術學院聘請齊白石任教授。齊親筆于聘書上寫道“此翁已于今夏逝世,原書璧還。”院長也無可奈何。傳說齊白石從不見未約之人。如客按約赴訪,亦必叩門半小時,始見他由內院出,隔門窺視來者是否應約之人。倘未約而往見之,齊白石必隔著門說:“齊白石不在家!”倘不肯離去而再三麻煩,他則以幽默口吻說:“齊白石已經死了。”日軍侵占北平期間,齊白石曾多次在大門上貼出字條“心病復作,停止見客”,但這些字條常被人偷揭了去收藏。

    有一次,齊白石赴西安某闊人家應酬,滿屋人都不認識他,對其投以鄙視的眼光。這時梅蘭芳進來,見他孤零零地坐在一旁,立即恭敬地鞠了一躬,然后與之熱情交談并向大家介紹。事后齊白石畫了《雪中送炭圖》送給梅蘭芳,還作詩“而今淪落長安市,幸有梅郎識姓名”,以示感謝。

    黃賓虹則擅山水,早年受“新安畫派”影響,以干筆淡墨、疏淡清逸為特色,那時期的他被稱為 “白賓虹”。80歲后,他的風格轉向以黑密厚重、黑里透亮為特色,被稱為“黑賓虹”。黃賓虹在上海美專任教時赴杭州寫生,曾在西湖畔吟一首七絕:“昔日曾見此湖圖,不信人間有此湖。今日打從湖上過,畫人還欠著工夫。”

    1933年早春,黃賓虹在去往四川青城山途中遇雨,全身濕透,索性坐在雨中細賞山色變幻,并從此中大悟。第二天,他連續畫了《青城煙雨冊》十余幅:焦墨、潑墨、干皴加宿墨。在這些筆墨試驗中他要找到“雨淋墻頭”的感覺:雨從墻頭淋下來,任意縱橫氤氳,有些地方特別濕潤而濃重,有些地方可能留下干處而發白,而順墻流下的條條水道都是“屋漏痕”。而“瞿塘夜游”則發生在游青城山后的5月,在回滬途中經四川奉節。一天晚上,黃賓虹想去看看當年杜甫在此所見到的“石上藤蘿月”是怎樣的光景。他沿著江邊朝白帝城的方向走去,清朗月色下的夜山深深吸引著他,于是他在月光下摸索著畫了一個多小時速寫。第二天清晨,黃賓虹看著他的速寫稿大聲叫道:“月移壁,月移壁!實中虛,虛中實。”此后,黃賓虹的雨山、夜山成為他繪畫中最擅長、最經常的主題,并形成了美學上的風格。

    梅葆玖先生在世時,曾透露過父親與譚鑫培先生匪淺的交情。65歲的譚鑫培曾和19歲的梅蘭芳合唱過《桑園寄子》,譚鑫培生命的最后半年還提攜梅蘭芳合作演出《汾河灣》《四郎探母》等,給梅蘭芳的成名奠定了極為重要的基礎。

    京劇名伶譚鑫培主工老生,代表作 《空城計》 《定軍山》等,有“伶界大王”之稱。他處變不驚,臨危不亂的應變能力時常為人所稱道。有一次演《黃金臺》,譚鑫培扮演齊國丞相田單。因時間緊張,他匆忙上了臺,卻忘了戴冠。觀眾們正為他的扮相驚愕不已,只聽他念起了兩句開場道白:“國事亂如麻,忘了戴烏紗”!觀眾們一聽,立刻發出會心的笑聲,無不為他的機智折服。這兩句順口溜似的念白,既針砭了時弊,又補上了錯漏。還有一次唱《文昭關》,他演的是伍子胥。伍是武將出身,出場時應腰佩長劍,唱詞是:“過了一天又一天,心中好似滾油煎。腰中空懸三尺劍,不能報仇也枉然。”誰知那天管行頭的人居然稀里糊涂給譚先生掛了腰刀,而當時誰也沒有發現紕漏。譚上場以后,正要手撫劍柄開唱,一摸不對勁——劍柄成了刀把。但此時鑼鼓已響,只聽譚張口便唱:“過了一朝又一朝,心中好似滾油澆。父母冤仇不能報,腰中空懸雁翎刀。”還沒等臺下醒過神兒來,臺已就叫起好來。識者無不稱贊譚先生應變之機敏,一時傳為佳話。

    而梅蘭芳五十余載舞臺生涯,發展和提高了京劇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藝術,并形成了獨特的藝術流派,世稱“梅派”。梅先生演過的戲中,有不少表現女人吃驚的細節。他是怎么演到入木三分,又是怎么琢磨的呢?一天,他回到家里,看見妻子正聚精會神地整理衣服,靈機一動,抄起身旁一只蘭花盆往地上一摔,“啪”的一聲巨響,瓷盆粉碎。妻子當即驚恐地一回頭。就在這一瞬,梅蘭芳捕捉到了妻子的神情。后來,他根據妻子當時的表情反復進行練習,穿插進戲里,把人物刻畫得活靈活現。

    本文由帕帕拉佐摘編整理自《大家小史:近代大師那些事兒》相關章節

    99re6在线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国产精品午夜无码AV天美传媒| 无码精品前田一区二区| 久久九九精品国产av片国产| 国产精品香蕉在线观看不卡| 精品少妇无码AV无码专区| 亚洲人午夜射精精品日韩| 一级一级特黄女人精品毛片视频| 久久精品成人免费看| 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无码专区| 国产福利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午夜无码精品免费看| 国产亚洲精品免费|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免费观看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看| 精品国产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av一坑| 国内精品国语自产拍在线观看91| 久久ww精品w免费人成|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777| 国产伦子系列麻豆精品| 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精品导航|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精品1| 国产中的精品一区的| 国产手机精品一区二区| 99久久精品国产亚洲| 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久久久网站| 亚洲一区精品伊人久久伊人| 女同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 97视频热人人精品免费| 亚洲国产成人超福利久久精品| 无码精品国产VA在线观看| 99久久国产宗和精品1上映| 国产精品美女免费视频观看| 日本加勒比久久精品| 日韩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2020精品极品国产色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 在线电影国产精品|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影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