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熟練掏出手機電子轉賬,別忘了過去1000年重大變化埋下的伏筆
印刷、火器、方言、時間計量、知識復興、啟蒙運動、工業革命、城市化……過去的1000年,哪個改變給人類社會帶來影響最大?為了安全便利的生活、為了追求財富,人類不斷打破神圣、地理、等級、語言、時間等概念的邊界,11至20世紀的歐洲,見證了這些努力,才有了我們今天熟悉的現代生活。
近日,英國埃克塞特大學文學博士伊恩·莫蒂默著作《歐羅巴一千年:打破邊界的歷史》引進出版。書中以時間線索為主軸,以“變化”為主題,梳理分析了歐洲自11世紀到20世紀,在社會基本面貌、政治、經濟、科技、教育等領域所發生的最關鍵“變化”,帶領讀者開展一趟關于探險、發明與劇變的千年旅程。
伊恩·莫蒂默列出了過去千年里最大程度上改變人類生活的10個人、50件大事。在他看來,人類社會持續發展,終于在某些階段跨過了一些門檻、進入了新的高度,而這些飛躍則持續影響整個人類和人性。他在書中打了一個比方:過去的十個世紀,就像一排丑陋的選美皇后向你走來,一個個咧開嘴微笑卻沒有牙齒,她們飽受瘟疫和饑荒之苦,飽受戰爭的折磨,經歷了各種革命的喧囂。像很多選美比賽一樣,每位候選人都有充分的奪冠理由。
比如13世紀,歐洲變化的關鍵詞是“貿易”。西方世界在11世紀邁出了限制奴隸制的重要步伐,這一制度的迅速消失使得佃農取代奴隸成為更經濟的勞動力,12世紀,人口在“中世紀溫暖期”的影響下持續增長,等到了13世紀,農村人口開始突破土地的承受力,無地的農民向城鎮轉移謀求生路。13世紀的英格蘭,在原有的300個市場的基礎上新增至1400個新市場,由此變成了永久以市場為基礎的經濟體。同樣的城市化進程也席卷了整個歐洲。歐洲北部形成了強大的羊毛貿易網絡,在南方,欣欣向榮的意大利北部貿易城市熱那亞、威尼斯和佛羅倫薩主要交易絲綢和香料,這些高級貨物從地中海被運到熱那亞后,再向北運至法國,法國的香檳郡因此成為貿易的極佳樞紐。
大宗貿易日益興隆,對于那些趕赴香檳郡集市的商人們來說,一袋袋硬幣成了累贅和負擔。于是商人們開始寫下欠條,當集市結束時,坐在一起結清相互之間的債務——這就是銀行業的起源。代理人們擬定和傳遞匯票,開始向可靠的商人提供信貸服務,他們坐在被稱為“banche”的長凳子上,“bank”(銀行)這個詞由此而生。如今,當人們打開錢包,掏出一張信用卡的時候,可別忘了這些13世紀商人。
《歐羅巴一千年:打破邊界的歷史》 [英]伊恩·莫蒂默 著 李榮慶 等 譯 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紀文景
書中將15世紀意義最深遠的變革總結為一個詞:“發現”——繼哥倫布發現了新世界,歐洲航海家們接著發現了兩個新大陸(北美和南美)和一條通往亞洲的海上之路;16世紀,人們的日常生活發生了更多變化,路上馬車更多、普通人家里的家具也更加豐富,一日三餐的習慣開始形成,印刷術的普及使得更多人開始通過閱讀書籍來識字和獲取知識,歐洲開始向識字社會轉變,也開始向世界擴張。
18世紀則是“啟蒙”的世紀,人與環境、人與神的關系徹底改變了,這是政治、經濟、科學實驗得以啟蒙的世紀,這是文雅和諧而有序的時代;19世紀向我們呈現了一波勢不可擋的變革浪潮,這個世紀的很多發明仍在我們身邊:1830年,巴黎、柏林、紐約、倫敦和曼徹斯特都有了第一條公交線路,1851年的世界博覽會展出了第一批可批量生產的抽水馬桶,生產紙質書的木漿發明于19世紀80年代,電腦鍵盤中最高一排字母是Q W E R T Y U I O P鍵盤布局源自1871年上市的打字機,烤面包機、電風扇、縫紉機、電熱水壺、罐頭食品,盧米埃爾兄弟在里昂街頭制作魔幻般的電影短片……日常生活變化如此之快,根本就分不清哪個才是發展的主要趨勢。
著眼過去十個世紀所發生的這些變化,莫蒂默告誡讀者,“人類的存在,不是為了與星辰賽跑,也不是為了與真理賽跑。它更像是一種平衡行為,沿著一條鋼索踟躕而行,為了到達一個更好的地方不斷冒險向前。”
我們不能因為現代的成就最新、最復雜、最令人眼花繚亂,就認為它變化最大。那么,衡量這些變化重大與否、關鍵與否的標準到底是什么?莫蒂默找到的關鍵詞是“需求”,1000年來支撐這些變化的主要力量是:天氣及其對糧食供應的影響、對安全的需求、對疾病的恐懼和個人對財富的欲望。一項新發明并不直接導致變化,只有當這項發明推廣至大多數人、有大量的需求之后,才引起根本的變化。
回望20世紀,人類從蒙昧無知走向了崇尚理性,從食不果腹、衣不蔽體走向了相對富庶安全的現代。但作者在最終章也提出擔憂:我們確實滿足了比以往更多的需求,但也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耗著世界不可再生資源。過去思想家們只對分析人類的需求感興趣,從來沒有考慮過人類與地球關系中供給方面的重要性。
地球資源是有限的,在下一個千年里,支撐著整個世界運轉的石油、天然氣、電力等能源,在人口爆炸、世界人類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情況下正面臨枯竭,屆時,整個世界體系是否能維持,我們不得而知。
我們這些“智人”從來沒有想過會面臨這樣一個問題:我們的直覺一直都是為了我們的利益、基因存活而存在的,但沒想到有一天,我們的直覺竟然會威脅到自己的存在;我們面對的這一系列問題是一向所向披靡的男人無法解決的,如今人類面臨的挑戰不是擴張而是如何自我約束:而關乎養育和保護的女性特質,能更好地指引我們走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