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科普文創-科普科幻青年之星計劃高級培訓班在南京開班
2019年7月20日,2019科普文創-科普科幻青年之星計劃高級培訓班在南京開班。此次培訓班由中國科協科普部和中國科普作協聯合主辦,江蘇省科學傳播中心、江蘇省科普作家協會、南京工業大學承辦,江蘇省科普作家協會科幻專委會、南京工業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長城(城堡)志愿者同盟、南京工業大學1818科幻社、南京信息工程大學風云科幻協會、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科幻社、南京大學科幻協會、東南大學科幻協會等協辦。
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副理事長馮偉民研究員代表中國科普作協作開班動員并致辭,馮偉民副理事長結合自己的科研和科普創作經歷,勉勵大家勤于思考、勤于創作,多出好作品。江蘇省科普作家協會秘書長左玉梅、副秘書長張潔以及科幻專委會主任付昌義出席了開班儀式。
認真聽講的學員
此次培訓共招收了28名正式學員,6名高中生學員,這些學員學歷層次高和創作水平都比較高,學員中既有中國科幻銀河獎得主,也有參加過豆瓣科幻征文、科幻水滴獎、未來杯高校AI挑戰賽的獲獎選手,還有的學員出版過多部科普作品。
為期兩天的培訓班上,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馮偉民研究員首先為大家帶來了《從科研到科普創作——以遠古生命的探索叢書為例》報告,他從科普創作的特點、優秀科普作品的要素為大家分析了如何從科研成果向科普創作成果的轉化,同時以自身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和江蘇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的優秀科普作品遠古生命探索叢書為例,為大家詳細介紹了自己從事科普創作實踐的心得和體會,他強調創作優秀科普作品一定要具有寬厚的科學知識底蘊。
《科幻世界》副總編輯拉茲隨后做了《中國和世界科幻現狀及科幻創作技巧》的報告,他從科幻的定義和功能,世界科幻和中國科幻的特點比較,科幻寫作技巧,中國化的科幻寫作等方面為大家詳細解讀了科幻現狀,以及如何從事科幻創作。
科幻評論家三豐做了《談談科幻評論》的報告,他從科幻評論的歷史、面向不同讀者的科幻評論為大家介紹了科幻評論的發展,同時從建立文學審美體系、建立科幻審美體系為大家介紹了寫作科幻評論應具有的基礎,同時從同儕互評的角度為大家解讀了評論對創作的促進。最后,他還選取了《科幻世界》今年刊登的一篇作品為大家演示了如何進行科幻評論。
科幻作家王侃瑜做了《全球時代的科幻小說創作》的報告,她從閱讀、寫作、投稿三個角度為大家解讀如何進行科幻創作。她建議大家寫出好作品一定要多讀好的科幻作品,隨后她選取了四位國內外知名科幻作家的作品進行了分析解讀。接著,她以自己的三篇作品為大家解讀了科幻創作的技巧。隨后她為大家分析了如何從創作走向發表乃至走向國際市場的過程。
南京本土科幻作家墨熊做了《科幻小說如何設定世界觀》的報告,他分別從故事導向和沙盒導向兩個角度為大家解讀了科幻小說世界觀的設定,并現場為大家示范了世界觀的構建。
培訓結束后,學員代表華中師范大學王欣副教授上臺為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培訓心得。她表示,此次培訓內容干貨很多,非常有利于大家去借鑒和學習,同時她以自身從事科普創作經歷為例鼓勵大家要多寫多交流,這樣才可以創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學員程偉中做自我介紹
學員徐源遙做自我介紹
隨后,汪彥中、索何夫、顧非魚、白賁、劉媛、魯超、張潔、付昌義等8位寫作導師與學員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并聽取了了學員的個人介紹,為隨后的線上指導進行了準備。據了解,高級班學員參加培訓和指導后,需在培訓結束前至少完成一篇科普或科幻作品,并投稿參加2019年“青年科普科幻之星計劃”征文活動。7月21日—8月17日,寫作導師還將對每位學員進行一對一輔導,通過反復修改和打磨,指導學員最終完成結業作品。培訓結束后,學員還將獲得主辦方頒發的高級班培訓結業證書。
(本文轉載時略有刪節)